• 3

各位有沒有推薦好吃的超市白米?

以前都去市場買5斤(3kg)-140元的白米回家煮

我爸是嫌的要死(我沒告訴他價格),說自助餐的米有多好吃,怎麼我買的米口感那麼差,懷疑我是不是買到越南米,怎麼那麼便宜?


所以各位有沒推薦品牌的米?超市買就好
2025-05-13 19: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超市白米
台灣自助餐常見的米飯種類主要取決於餐廳定位與成本考量,以下是專業分析:

一、主流用米種類
1.蓬萊米(粳米)
-占比:90%以上自助餐使用
-特性:
-品種:臺農71號(益全香米)、臺稉9號
-外觀:短圓飽滿、透光度高
-口感:黏性適中,冷卻後不易硬化的特性適合buffet反覆保溫
-成本:2023年批發價約$35~45/公斤(依等級不同)

2.混米
-常見組合:
-蓬萊米+舊米(比例通常7:3)控制成本
-進口越南米(5%~15%混充,因越南米價僅$25~30/公斤)
-辨識技巧:米粒長短不一、色澤混濁

3.特例
-高檔自助餐可能使用:
-臺東池上米(臺稉2號)
-馥米(高雄139號)
-健康取向餐廳:
-添加糙米(比例通常<20%,避免影響口感)

二、科學化煮製流程
1.預處理:
-多數採用「臭氧洗米機」去除黴菌與農藥(殘留標準<0.01ppm)
2.水米比:
-電子鍋煮製:1:1.2(較家庭1:1.5更乾硬,避免保溫後糊化)
3.保溫控制:
-維持65°C±3°C(低於澱粉回凝溫度)

三、成本結構分析
|項目|低價自助餐($100以下)|中價位($150~250)|高檔($400+)|
|------------|----------------------|-------------------|--------------|
|米種|越南混米|臺稉9號|臺農71號|
|每碗成本|$1.2~1.8|$2.5~3.5|$5~6|
|汰換頻率|保溫4小時以上|3小時更換|2小時更換|

四、消費者辨識技巧
1.視覺:
-純蓬萊米:表面有珍珠光澤
-混米:米粒間透光度不一致
2.觸覺:
-新鮮米:指壓有彈性,能回彈
-舊米:按壓後留凹痕
3.味覺:
-添加防腐劑(如去水醋酸鈉)會有微苦後味

五、特殊現象
-南部偏好較黏軟:嘉南平原米種(如臺南11號)添加比例較高
-節慶調整:年節前可能混入糯米(5%~10%)增加黏性

建議選擇「現場開鍋翻鬆」的自助餐店,米飯品質較有保障。
我是去家樂福買花東地區的糙米。
只要是花蓮台東的米就好。
糙米比白米有營養。
typetin

一般超市也有賣花東地區的糙米。

2025-05-13 19:55
為什麼我們煮飯的米是黏黏的,而自助餐的飯粒是粒粒分開的不會黏黏的?
這樣自助餐的用米量會減少。不像我們家的米量要很多。
=============
自助餐的飯粒較為分開,主要是因為米種選擇、煮飯方式與水量控制的不同:

1.米種不同:
-家用米通常是蓬萊米或圓粒米,這類米含有較多支鏈澱粉,煮熟後較黏稠。
-自助餐常用長粒米(如茉莉香米、巴斯馬蒂米),這類米的直鏈澱粉較多,煮熟後較乾爽、粒粒分明。

2.水量控制:
-家庭煮飯通常水量較多,使米飯更軟黏。
-自助餐店會使用較少的水,讓米飯保持較乾爽的口感。

3.煮飯方式:
-家庭煮飯多使用電鍋,水分蒸發較慢,米飯較濕潤。
-自助餐店多使用大鍋直火煮飯,高溫快速蒸發水分,使米飯較乾爽。

4.飯後處理:
-家庭煮飯通常直接食用,米飯較黏。
-自助餐店煮好後會翻鬆米飯,讓水分均勻分布,避免米粒黏在一起。

如果你想在家煮出粒粒分明的米飯,可以試試減少水量、選擇長粒米、煮好後翻鬆米飯,這樣口感會更接近自助餐的飯!😊
typetin

長粒米就是籼米,在來米。

2025-05-13 20:11
池上

關山

富里

要好吃

燒柴煮
霧峰香米
大倉米舖牛奶皇后米 還行
報告一下,我剛去全聯買三好台梗米,4kg 價格192,過幾天再來煮看看好不好吃
tan780952 wrote:
池上

關山

富裡

要好吃


有次去花東玩,在以上某處花了點時間問當地人,找到推薦的米店,應該就是當地最大的,和老闆聊了二十分鐘後,扛了一袋老闆推薦的米回家。

結果和 costco買的池上米好像吃不出差異 orz
這題... 我覺得... 問題... 不在你買的米。

而是,煮米飯的技術

我買的米,都是很貴的。

可是...煮出來...就是不如便當店的... 米飯...好吃。

便當店的米... 鐵定是用最便宜的米吧 XDDDDDDDDDDD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