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是假定電流的方向是正電荷由正極流向負極,但後來人們發現實際移動的是帶負電的電子,電子流是從負極流向正極,那為何不重新定義電流方向呢?或是把電子帶的電定義成正電荷,原本的負極改叫正極,這樣也一樣會是從正極流向負極
九大行星都可以改成八大行星了,元素週期表本來的AB族也可以廢除了,為何電流的定義始終不變要用最初的錯誤假設呢?
但後來人們發現電子後,還是決定以假想的等效的反向正電荷流動的方式來定義電流,就像明明是女生走向男生,但還是稱做男生走向女生
科學界其他理論、學說,都可以隨著時代被推翻修正,不知為何電學這塊就始終沒被推翻修正
這樣就造成教學上的一些問題,例如半導體裡面所謂的電洞流其實是電子離開原位所產生的空洞一個接著一個的跑出來,看起來很像洞在移動,但其實是電子在移動,就好比教室裡的同學從椅子上站起來然後往前一排坐,看起來好像是空著的椅子往後退了一排,但其實椅子根本沒有動
還有基本電學教的電容會說是正電荷跑來累積在正極電容板上,但實際上是負電荷跑去負極板累積,而正極板損失電子因而帶了正電,但按照電場理論(電學中的電場定義為正電荷的受力)變成說是正電荷被電場驅動推著跑向正極板累積,有點混淆的感覺
樂觀樂觀 wrote:因為太多公式要改,例如電流與磁場的關係,太麻煩了...
最初是假定電流的方向是正電荷由正極流向負極,但後來人們發現實際移動的是帶負電的電子,電子流是從負極流向正極,那為何不重新定義電流方向呢?或是把電子帶的電定義成正電荷,原本的負極改叫正極,這樣也一樣會是從正極流向負極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