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努力殺敵為了保衛國家會不會下地獄?
.因果是複雜的,殺生的果報因對象、程度、發心等不同而不同。你殺死一條魚和殺人的果報不同。殺死一個人和殺死一群人也不同。殺一個人和殺父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的果報也不能等而視之。你給被殺者一個痛快和虐殺也不一樣。你為了救更多的人而殺了一個人那結果也不一樣。以上種種行為的結果從你也被他殺到下地獄到下無間地獄無有出期等等程度不同。所以殺生也不一定會下地獄
曾國藩被稱為「曾剃頭」,殺的人不計其數,但是他一生還是福報巨大:「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他的後代也是英才輩出:曾紀澤是著名外交家,曾紀鴻是著名數學家;孫輩中曾廣鈞,二十三歲即中進士;第四代孫曾約農、曾寶蓀均是大學校長、著名教育家;到了第五、六代呢,基本拿了綠卡,移民海外享清福。
你說,這是為什麼呢?是因果律錯了嗎?不是。這裡面有兩個原因在:一方面,曾國藩累世積了福德;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他帶兵打仗時發的是「為民請命,匡扶天下」的公心,而非一己私慾。
根據佛經的說法,下地獄與否並不是簡單的論殺生與否,而是當人死後,根據人今生,前世,來世所造成的活動所產生的業力的總和來評判。
簡單點說就是總結你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所做的好事壞事總論後,才決定你去哪。不是單純的某一類事和某一件事。
佛教從不認為只要殺生必下地獄,但給其他生命一點機會,每個人都能做點什麼。
殺生關鍵在於有沒有殺心。如果懷著救母之心捕魚,這是善道。
白雲老禪師 解答
客問:當生命受威脅或在某種情況下被迫殺生,請問會不會受果報?
師答:經典上記載,有位佛弟子問佛陀:「我曾奉國王的命令從軍殺敵,殺了不少的敵人,但都不是我自願的,這要不要受果報呢?」
佛陀回答說:「要受, 可是這種報的現象不是個人的報,是屬於共報,就是共同受報。」
該弟子又問:「那什麼時侯會顯現這種共報呢?」
佛陀舉例說:「就如同一個家庭或區域,遭遇火災或水災,一起遭受到的感報現象,不管是不是自願,都要受報。」
由此可見,沒有殺而不受報的說法。雖然不是出於自願的殺人,好像軍人為了保衛國家上戰場殺敵,因為一個國家於人民有恩德,沒有國家、國土,人民無法生存;所以身為國民要維護它,這是應盡的責任,也是義務。可是,從事軍人的工作而殺人,仍要負因果責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