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姐的小孩面臨了人生選擇題
其中一個選項是生物科技
老姐她們覺得生物科技應該蠻熱門的
不過我是抱著有點懷疑的態度
因為大家一窩(瘋)的跳入生物科技,市場應該很快就飽和了
市場飽和後未來該怎麼辦呢??
板上有大大在搞生物科技或是了解生物科技的嗎??
就業市場如何呢??
未來十年是生物科技跟水產養殖的世代
不過......說實在的
我自己在這個領域
我覺得已經達到一個飽和的狀況了
另外你說就業
臺灣很多的生技公司基本上還是以賣東西為主
(台鹽生技、XX生技這種我覺得不太像真正的生技 @@)
至於做到利用生物科技去研發一些東西
比例是比較少的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出在花了很多錢
卻不一定會得到對等的回報
有一點點像是引擎的研發那種感覺
所以大部份的生技公司的研發部門通常編制人員是比較少的
個人的淺見
不管誰說生物科技將來多好多好
不管你聽說因此而賺了多少錢
那都只是少數
就像電子業賺大錢也不是大家都賺是一樣的
在臺灣對於生物科技都好像有一點點的......
我也不知道怎麼說
就有一點點像以前聽到電機電子那種感覺
就是覺得好像很有賺頭
呵呵~~~
將來如果有想要往這邊走當然是可以
不過也要確定自己的興趣
生物技術聽起來是很有搞頭沒錯
但是背後所要付出的辛勞也是很大的
(當然每個產業都一樣)
最慘的就是
當你忙了兩天一個禮拜之後卻發現什麼結果都沒有
得要再重來一次
那種感覺真的......很


手排好難 wrote:
最近老姐的小孩面臨了...(恕刪)
小弟不才 畢業於國立分生所 生物科技很早就飽和了

生技產業在台灣還是停留在健康食品或學名藥階段 基本上很多公司都是在苦撐. 台灣環境很難發展生物科技 因為沒有公司可以忍受一直燒錢 卻好幾年看不到成果.
好在小弟還有工科學歷 所以找了一份和生技不相關職業

若要念生技 就真的要打算未來會出國深造或是你真的很有興趣 不然未來就業機會與待遇真的是比理工科差很多

當年就差不多飽和了
現在我就不敢想了...
生物科技當然熱門阿
不過台灣目前沒有能力沒有本錢
光靠幾間大學 醫院 中研院 疾管局 分國科會的大餅就差不多了
業界每一間賣健康食品的都說自己是生技公司(都有奈米喔!)
還有中藥店名片也是生技公司
所有大學相關科系都要跟生技掛一點邊...卻不把本業顧好....

台灣真正生技領域的產業 只剩下貿易商
有幾間生產抗體 生產kit的公司 大家都數得出來
需要的不是大學生 也不是碩士
生產線幾個阿姨就夠了...幾個碩士願意去蹲生產線呢?
哪間公司願意光看你的企劃書就願意掏錢給你燒呢?
這一行跟一般產業最大的差別
就是獲利僅只於老闆 股東跟專利持有者
剩下的員工 就是需要技術穩定 操作熟悉的作業員
書念越多 表示公司需要花更多錢給沒有開拓市場能力的作業員
就算有碩士博士願意屈就...那有哪個老闆願意當傻子?
不管就業或是求學都要看自己的興趣
如果只是為了求利
現在即將畢業的資訊 電子領域的畢業生才要頭痛吧?
前景(錢景)是一定有的....
只是有多少人可以活到那個時候....
現在頂間鹹酥雞都可能比生技業當員工賺錢....
就算只有zaku 也可以把Strike打下來..
記得以前念書的時候,實驗室老闆喜歡喝酒,常常自己釀酒,但是常常被實驗室裡的這些”菸酒生”偷喝,呵呵
重點是,老闆釀的葡萄酒,只要七天,就可以喝了,位到還不差,為啥? 因為老闆釀酒都直接加酵母菌,加快發酵速度? 那釀酒、釀醬油算不算生物科技相關產業啊? 篩出有用的菌種算不算呢?
其實生物科技包含的範圍不只是學名藥、膠原蛋白或是基因轉殖,範圍可以很是廣的。
台灣的農夫,是全世界有名的厲害。各位大大如果開車上高速公路,到中南部之後,會看到很多田,用類似紗窗的網子圍起來,那是木瓜田,這樣做可以防止某種病蟲害,這個做法在台灣很平常。但是,美國夏威夷的某位研究木瓜病蟲害的教授,曾經專程飛來台灣看這個,因為夏威夷的木瓜有同樣的問題,但是他們找不到解決的辦法,但是在台灣,某位農民解決了。類似這種例子,在台灣很多,只是因為媒體沒有報,所以大家不知道。
http://www.sciscape.org/news_detail.php?news_id=2010 這篇文章是2000年-2004年台灣學者的科研成績單,裡面分成學術論文來自台灣的比例和台灣發表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的比較來討論台灣科學研發的能力。在台灣發表學術論文被引用次數與世界平均的比較部分,唯一引用次數超過世界平均的學門是農業科學,很有趣吧。
台灣發展生物科技,是有潛力的,但是也有很多的問題要解決。
首先,就像前面某位大大說的,台灣人習慣快速賺錢,對於需要長時間研發的都比較沒有耐心。
第二個,是心態問題,不要以台灣為中心看世界,很多東西在台灣,也許沒有發展的先天環境,但是基礎卻很雄厚。也許這個產業在台灣是沒有發展空間的,但是,在全世界其他地方,卻是最熱門的產業,台灣也許沒能力做下游,但是卻有能力做上游啊。
最後,我還是想說,生物科技不是只有醫學,不是只有膠原蛋白,各種生產過程中利用到生物資源的都可以說生物科技,哪邊用到生物資源的,就表示生物科技可以介入。篩出產量更大的工業用菌,或是利用基因轉殖技術改良某些生物材料,使他們的產量更高,生長更快,或是改良這些生物材料的成分讓後續的生產過程可以加快速度,降低成本等等。
這個世界是很大的,學校學到的,只是一部份的工具,並不是全部。關鍵在自己要怎麼應用自己所擁有的工具。
我,只是一個私立大學的研究所畢業生,呆在這個領域裡面約七八年吧,我相信版上很多大大的學經歷比我好很多,希望有一天,生物科技可以真的在台灣做起來。
planter wrote:
台灣的農夫,是全世界有名的厲害。
產學界的落差...也是出了名的厲害...
planter說的網室栽培是其一
另一個是例子是基因轉殖木瓜
當年基因轉殖木瓜(抗輪狀病毒)明明就可以強得先機...
後來是為甚麼讓這麼好的機會讓給美國?
台糖當年的蝴蝶蘭勇冠全球
為甚麼兩年不到就被荷蘭幹掉?
養殖業的專業有多少訣竅是閉而不宣的?
然後學界只是為了生論文...產界就土法煉鋼....
而農試所 動科所分到的經費不過是生醫的一小小部份....
前一陣子上電視的學甲吳郭魚大王
當年抗鏈球病吳郭魚的選殖 國家是提供多少研究經費?
更不用提經費的寡占跟不公....(我們也沒有那麼多稅金可以這樣燒....)
然後說 引用次數超過世界平均的學門是農業科學
光聽就很諷刺...
畫大餅靠的是嘴巴 要落實卻不能光靠血汗與爆肝...
大家都算相同領域....這樣說應該都很清楚....
大環境就是如此...未來受苦的就是即將畢業的畢業生....
每個可以跟生物科技沾上邊的科系或是行業
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讓大家知道....
卻不把重心本業顧好....
換個招牌並不能夠改變什麼....
就算只有zaku 也可以把Strike打下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