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我覺得這句諺語最大因素是因為
很多小時候嶄露一點小聰明的小孩子
老一輩和周圍的大人會一直吹捧誇獎
導致長大後會越來越不知道自己能力究竟在哪

機率大概一半一半啦
我也遇過很多是知道自己聰明
變得相當不服輸
而讓自己不會輸的方式就是越來越聰明

我朋友就是很切身經驗
他國小的時候據說模範生、市長獎、還有什麼小代表的
上國中高中直接爛到飛起
因為覺得自己都會,夠聰明,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努力

但是高三時發現自己是一坨爛泥
直接奮發向上一甩從前廢態
跌破大家眼鏡

那他應該算是小時了了大也佳的例子?
2021-02-04 11:39 發佈
tww22ww wrote:
我也遇過很多是知道自己聰明
變得相當不服輸
而讓自己不會輸的方式就是越來越聰明

這種的通常長大也不會爛到哪裡去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應該也是讓人警惕自己不要太過自滿 自滿容易讓自己沒有進步的空間
動畫好難 wrote: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應該也是讓人警惕自己不要太過自滿 自滿容易讓自己沒有進步的空間


因為已經迷失在自己的夢中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tww22ww wrote:
但是高三時發現自己是一坨爛泥
直接奮發向上一甩從前廢態
跌破大家眼鏡

那他應該算是小時了了大也佳的例子


都是 不著邊際的形容詞 不具體

高三時 是全班倒數 3名
直接奮發向上一甩從前廢態 考到 台大電機

這樣 有具體條件 我們才能判斷是否是 小時了了大也佳的例子

不然 你只寫 但是高三時發現自己是一坨爛泥
直接奮發向上一甩從前廢態
跌破大家眼鏡
根本沒看到 大也佳的的條件
應該也沒看到大也佳的結果
這不一定啦
可能也只是提醒用的諺語
我覺得只是在提醒人,要保持「謙虛」
免得長大就會有大頭症,會忘了天高地厚
我就是,
小學時考試都是班上前3名的,
到了國中就前10名,
到了高中就平均值,
到了大學,就變成很多科被當,差點畢不了業。
有人就是讀了台大電機
後來跑去開挖土機

這就是大時了了
老未必佳
《世說新語》言語篇
孔融十歲時,拜見河南太守李元禮元禮及賓客都驚訝于他的才學。
中大夫陳韙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答道:「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韙大踧踖 (陳韙當下覺得局促不安,說不出話來。)


小時候,讀到這篇,大家只讚嘆孔融這天才小孩,辯才無礙。

其實高中時有位老師,曾用特別的觀點,奉勸我們這些年輕屁孩。偏偏這位老師他反而不是國文科老師。
他說,《世說新語》為了節目效果,寫了「韙大踧踖」
事實上曾有人這樣替陳韙解釋,這位中大夫沒有再以大欺小嘴回去,反映出一個官員的高度跟一位大人的風度。

表面大家看到孔小屁孩的機敏
真實的結果是依據三國演義或正史三國志
孔融長大變成大屁孩
得罪曹操,遭誣陷,最慘的,株連全家。

不過他的死也有貢獻
讓世人批評曹操殺名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