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點跟社區營造有關的書
主要概念就是講現在鄰里之間的關係比較疏離
人與人之間變得冷漠自私,比較沒辦法凝聚社區意識
然後也很難動員社區的人形成一個社區的共同體
所以就很好奇如果是大樓型的社區
是不是社區營造會變得更困難
我自己目前是住大樓型約180戶的社區
我自己的感覺是有一半的住戶見了面不會打招呼
彼此之間也不太熟
同一層的鄰居也不往來的居多
感覺上鄰里互動很沒有溫度
反而還經常聽到A住戶在抱怨B住戶之類的
不曉得大家目前居住的社區氛圍如何?
同大樓的鄰里之間會不會互動很熱絡?
如果大樓型的社區要做社區營造該怎麼做?
會不會跟社區住戶本身的社會經濟條件有很大的關係?
ps. 我所謂的互動熱絡大概包含鄰居會到別人家打屁、會一起吃去玩樂、會互相送東西、社區活動參與的人多
這主委幹了四年,心得就是:
每個人回到家就只想窩在家,社區的事只要不是干擾到他的,通通不想管,有免費的吃喝也只有約3/5的人想參加,晚上免費的課程先報名上不上再說,通常是前期一半人到越後面越少。
什麼社區凝聚力都是屁,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能力不夠,小圈圈到損有好幾個,什麼酒友團(我常被申訴這團),媽媽團,網購團balabala團的。
還有,我們社區會設置一些公設,像是洗車場,娛樂室之類的,然後用不到的人就會說主委黑錢亂買東西不務正業,而那些有用到公設的人也完全不愛惜,用力操到爛,反正他不用負責。
這證明,人本來就是自私的,不是變的自私。
這主委幹了四年,心得就是:
每個人回到家就只想窩在家,社區的事只要不是干擾到他的,通通不想管,有免費的吃喝也只有約3/5的人想參加,晚上免費的課程先報名上不上再說,通常是前期一半人到越後面越少。
什麼社區凝聚力都是屁,當然也有可能是我能力不夠,小圈圈到損有好幾個,什麼酒友團(我常被申訴這團),媽媽團,網購團balabala團的。
還有,我們社區會設置一些公設,像是洗車場,娛樂室之類的,然後用不到的人就會說主委黑錢亂買東西不務正業,而那些有用到公設的人也完全不愛惜,用力操到爛,反正他不用負責。
這證明,人本來就是自私的,不是變的自私。
南南南1977 wrote:
請問要怎樣跟議員要活(恕刪)
首先你要是主委之類的
再來,在貴社區你是要叫得動人的
前文小弟雖然幹自已的社區很用力,其實小弟在社區說話還是很夠力
社區的住戶至少超過2/3會給面子
說更白一點,就是你要能當樁腳的,細節不好說
以我們社區為例,我當主委之前,社區的投票率不到4成,我當主委開始,都超過8成
--------------------------------------
再來是對上“貴社區選區“的議員或是村里長以及鄉長(再上去的話,社區主委就不夠力了,另外,區長目前改官派了)之類的
有些村里長是來混的那就別想了,我遇到的就很積極,所以就可以來很多事
有事沒事就去找村里長/議員的辦公室主任交流培養感情,真的很有本事的立委服務處也可以常去
小弟我是沒那個本事也不想搞大啦
民意代表是不能也不會拒絕民眾(除非你是問題人物),所以別怕
可是尼彩又說:當你凝視深淵時,深淵也在凝視你
哈哈,沒那麼可怕啦,因為不夠力的主委,他們還懶得浪費時間啊
然後混熟了,再來就是補助的事
直接直球對決,找選區的鄉/村里長和議員說,你們社區想要作什麼活動
請他們贊助,或是社區公共區域想要修路種花草之類的也行
這些民代鄉市長也需要在舞台,你就讓他們在社區裡show一下,拉拉票之類的固樁,
當個好樁腳,就是要幫他們固票.show政積。
社區得到補助,政治人物得到選票,雙贏。
像我們社區,萬聖節會變遊街(逐戶要糖),每半年會辦跳瑵市場
中秋節會烤肉(他們會出酒水)
每季會辦個免費的夜間課程(通常是社區報名人數不夠流會)
這些活動通通會找他們來參加,久了他們對社區熟,社區也對他們熟,感情就來了
然後各小圈圈、酒友團,每個月會找村里長和議員的主任過來交流
所以我常對我們社區說,這些補助都是用我的肝換來的
有些細節我也懶得說了,反正就是獎子
=======================================
周遭商店的扣折,這事我不想作也沒作過
因為我總覺得是行乞,而且大家生活都不好過,
何苦去貪那一點小錢
以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