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到我小時候是在眷村長大的
大家好像都很驚訝

覺得跟我形象差很多
現在一口流利英文在外商公司做Marketing
其實在我小學畢業前跟妹妹都是跟姥姥(外婆)住在眷村生活
先說我外公已經去當天使了,後來眷村改建後,姥姥跟我們一起搬去市區住
姥姥總是告訴我們姐妹,要好好讀書,有文化才有好出路喝洋墨水(老人家的思維~
我也算努力讀書、上國立大學考研究所,但是經濟關係沒辦法出國留學,一直覺得很可惜
妹妹除了讀書之外還喜歡彈鋼琴,一彈彈出不錯的成績,
想想自己沒申請到當交換學生
就希望妹妹可以有機會出國(完成姥姥的願望?

後來從一些管道知道榮民榮眷基金會
有一個菁英計畫是可以幫榮民子女申請獎助學金出國留學的~
我也鼓勵妹妹去申請看看
據說是明年四月公告相關資料
如果版上有人也是榮眷身份也可以看看!
好繼續說說小時候的眷村生活

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挨在一起,整個巷子會充滿小孩哭啼、麻將、下棋聲絡繹不絕
水泥圍牆都不高,有時候要找好朋友出來,就一跳就能往裡面喊人,
左鄰右舍感情都很好,大家都是從軍、大陸遷台的背景,民族意識很強
小孩一起長大,感情都很要好。
姥姥是北方人,所以經常自己做麵條、饅頭給我吃
節日到來會找附近小孩一起包水餃,吃自己做的水餃格外香
還有滷鴨翅、雞腳、吧噗、包穀(玉米)、窩窩頭都是小時候最愛的美食!
還有打滷麵!不知道版上的朋友們喜不喜歡吃,我自己到現在還很愛吃!
眷村文化的確邁入歷史了,但是我還是為自己身為榮民眷屬的身份頗自傲的
而且啊,現在有榮民榮眷基金會跟政府合作,
舉辦像「眷村資源中心」、「國家文化記憶庫」這些活動,
保存榮民跟眷村的文化,將我們的回憶都好好保存在這裡
想要思念的時候就去眷村景點踏踏、吃個熟悉的眷村料理、回味小時候的記憶,
讓眷村生活放在回憶深處,不曾遺忘!

小時候愛吃的窩窩頭是長這樣xd(網路示意圖)

沒有以前住過的照片,倒是去逛現在眷村文化景點時,總能喚起小時候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