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閒談志村的喜劇

日本人把擅長在舞台上博君一粲的人,稱作「藝人」,一般的明星、歌星都不是。這與中文世界對「藝人」的定義不同。對於日本人而言,相較於歌舞、演技,搞笑才是個出神入化的「技藝」。「此人是否有一藝在身(この人は芸がある?)」,問的是此人會否「搞笑」,而非唱歌、跳舞。

日本如今有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夢想踏上「藝人」之路,有的進入「養成班」琢磨笑藝,有的則報名參加搞笑表演比賽,爭取一夕成名的機會。這是1980年以後見到的現象,在那之前,想成為藝人,只能是跟著師傅鞍前馬後、偷學笑藝,這一點,倒是與傳統相聲類似:沒人刻意教,只能「偷」,連用的動詞都一樣:「盗む」。

1968年,志村健高中未畢業,就因為有志學「藝」,冒著風雪天,到當時當紅的搞笑樂團「浮浪者」團長いかりや長介的家中,程門立雪,拜在いかりや長介門下。志村健自小就在同學之間以搞笑聞名,小學畢業前,還在全校師生面前露了一手相聲演出(日語稱「漫才」),根據當年同學的回憶:「演出內容讓人捧腹大笑、肚子疼得不行」。

但是,漫才這類耍嘴皮子的搞笑,不是志村健追求的。高一時,他與同學一起到戲院看了美國喜劇演員Jerry Lewis的電影,一看就是三場,Jerry Lewis誇張的肢體動作,讓志村大受刺激,認定這種搞笑方式才是世界共通。日本「浮浪者」樂團的演出,有音樂成分,同樣讓志村嚮往不已。肢體表演人人易懂、音樂演奏人人會聽,兩者加在一起,成了日後志村搞笑世界的全部。

早在志村加入之前,「浮浪者」樂團已在駐日美軍基地巡迴演出,有機會參考美國藝人的舞台風采,累積了豐富的搞笑演出經驗,這與台灣早年藝人,如張菲等人經歷,可謂如出一轍。今天談東亞的流行文化,脫離不了當年的美軍。いかりや長介本人就是在美軍軍官數次指點之下,能奏能演,藝風精益求精,始有今日。志村拜師之際,「浮浪者」樂團並不缺成員,只缺一個跟班。看著這個毛遂自薦的高三在校生,いかりや長介決定給他一個跟班(付き人)的活,以觀後效。就這樣,一個日後在舞台上熠熠生輝的搞笑藝人,起點是個毫無舞台的樂團跟班。

做樂團跟班的日子,無藝可學,有的只是隨著樂團的巡迴演出,為大家扛樂器、買伙食,月薪5千日圓。當年吃一頓咖哩飯也得200圓,日本新任公務員的月薪為4萬7千多日圓,無論怎麼算,志村都是過著清貧的日子,若非心心念念有朝一日能「學藝」,常人絕無法堅持下去。六年寒窯苦等,志村迎來了人生第一個機會。

1974年3月,樂團成員荒井注因為「個人生涯規劃」,決定退出。いかりや長介臨時找不到遞補的,想到了拜師已久的志村。

「志村不時有笑點、有創意,可以試試」。這是いかりや長介對志村的長期觀察下,所做出的評價。如此這般,志村以24歲最年輕的資格,取代了47歲、成員當中年紀最大的荒井注,成了當紅搞笑樂團「浮浪者」的成員。

志村面臨的挑戰不小:一、荒井注的個人特色強烈,留給觀眾深刻印象。志村既是填補荒井注的空缺,觀眾難免拿兩者做比較;二、當時樂團的電視演出已顯疲態,節目收視率略有下滑,志村的加入,如果沒能挽回頹勢,恐有被視為「戰犯」之虞。

「浮浪者」樂團當時的搞笑電視演出,就是日本家喻戶曉的綜藝節目《八時全員集合》,最盛期甚至有50%以上的高收視率,志村背負莫大壓力,賣力演出,但台下觀眾的冷淡反應,他卻是點滴在心。

「我可以感受到,只要我出場,觀眾就是不出聲,靜靜看我耍甚麼寶,耍完了,台下反應稀稀落落。那感覺真是難受。」志村後來回顧道。等到志村爆紅,成了炙手可熱的喜劇天王,再度回想當初不被歡迎的原因,這才發現:當初的他, 一心只想爭取表現,乃至「用力過度」,觀眾只知他賣力,卻感受不到他的趣味。想要讓觀眾與喜劇演員產生共鳴,喜劇演員本身必須展現得心有餘裕。這是志村學到的搞笑第一課。

志村舞台表演的轉機,出自一次巧妙的安排。當時《八時全員集合》節目中,有個「音樂教室」的單元(此橋段後來也被台灣鳳飛飛以及張菲的節目套用),由いかりや長介指定每一個人唱自己出身地的民謠。志村生在東京都「東村山市」,當年是個地道的鄉下,老家連抽水馬桶都沒有,いかりや長介不時調侃志村是「鄉下人」。志村甘之若飴,索性不待人說,就自嘲自地說「我正是鄉下人」,平日在節目後台休息室裏,不時還會哼哼唱唱老家農會編的歌謠:《東村山音頭》。

《東村山音頭》是個甚麼歌?您不妨上網查一查台灣歌手沈文程唱過的《來去台東》,就可以舉一反三:無非就是介紹鄉下的土產、風土人情,並歡迎大家都來作客觀光。志村在休息室唱得忘我,把個《東村山音頭》唱得土態可掬,吸引了いかりや長介的眼球:「何不乾脆在下回『音樂教室』中,讓志村唱唱試一下?」

主意拿定後,就要志村練習幾次,隨即打鴨子上架,在《八時全員集合》的「音樂教室」獻藝。話說,《東村山音頭》就一首,但志村別出心裁,硬是將《東村山音頭》這首歌拆成了《東村山音頭四丁目》、《東村山音頭三丁目》、《東村山音頭一丁目》,「四丁目」尚且中規中矩,「三丁目」略見創意,「一丁目」就是純然搞笑了。這次的演出,讓「志村健」的名字一下子炸開了花,志村大受歡迎,尤其是中小學生,多的是模仿志村唱《東村山音頭》載歌載舞的動作。志村健總算享受到一夕爆紅的滋味。

從此,志村由一個「一年多來不知在演啥」的年輕人,變成了家喻戶曉的諧星。此後的志村健,徹底擺脫了荒井注影子,創造了自己的風格。

「為何有了四丁目,三丁目,一丁目,就是沒『二丁目』?」有人問過志村。志村答得也妙:「我臨時瞎編的,從四丁目一路唱下去,但唱完三丁目,看台下觀眾反應越來越熱烈,覺得該見好就收,就直接跳到一丁目唱完了」。

這有其道理,但更大的原因,是志村早知搞笑三昧,笑點的迸發,也得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好的笑點,一用再用,酒過三巡也沒了味道。這是志村學到的搞笑第二課。

志村紅了,但更重要的是,他成了「浮浪者」搞笑樂團成員中最紅的一名。看志村長大、平日師事志村的另一位日本諧星松本人志就曾說過:「以前小時候看《八時全員集合》,總覺得短劇裏沒有志村,就像缺了點甚麼。」這話說得含蓄,畢竟「浮浪者」樂團成員大多健在,說成員當中「只有志村最討喜」,對其他成員也是失禮。但任誰都知:志村入團最晚、年齡最輕,卻是後發先至,一飛衝天。

對於台灣影迷而言,以上所說,該算是「志村健前傳」,因為台灣影迷熟知的志村,大多來自《志村けんのだいじょうぶだぁ(台譯:志村健大爆笑)》的印象。事實上,這系列算是志村健喜劇生涯的顛峰之作,受歡迎的喜劇人物一個一個誕生,台灣人熟知的「変なおじさん(怪叔叔)」,被揚帆模仿的「ひとみばあさん(瞳婆婆)」,都創造於此時,且都出自志村的靈感。志村健善於觀察人,所有他創造出來的喜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幾乎都能找得到原型。「瞳婆婆」出自他常光顧的小酒館一個店家老太太,「怪叔叔」則是男人不可告人的心理投射,各有所本,各見巧思。《志村健大爆笑》另一個成功的原因,是志村健脫離了「八時全員集合」的「浮浪者」團隊,自行物色搭檔,不再屈居後生晚輩,演戲更放得開、喜感無限迸發,可說是一發不可收拾。

《志村健大爆笑》的班底,一是田代まさし,另一是桑野信義,兩人本來都是演藝圈的音樂人,也都是志村的影迷。志村與他們打過幾次交道,發現兩人的喜感可堪造就,於是力邀加入演出。兩人與志村的搭配,相信影迷們多能認同。另外兩位女星,松本典子甜美、石野陽子優雅,若非志村慧眼獨具,誰又看得出來兩人在喜劇中竟是如此渾然天成?這幾個固定班底,把志村的喜劇演出推上了高峰。

《志村健大爆笑》播放當初,只有一位數的收視率,隨後逐步攀升,成了收視冠軍,連帶影響了時段相鄰的其他節目,雨露均霑,是個道地的金雞母。志村在自傳裡,把《志村健大爆笑》的成功,歸功於全體工作人員,實際上是自謙之語。殊不知《志村健大爆笑》的短劇,處處可見志村本人的堅持。若非如此,《志村健大爆笑》呈現的恐怕又是另一個面貌:

一、布景擺設都要下工夫,這是來自《八時全員集合》時代的習慣,志村一路堅持到底
二、登場人物不以誇張演技見長,開頭多是尋常光景,請君入甕,然後笑點逐步展開,最後再破哏而終。這也是志村的一貫堅持
三、背景音樂全出自志村精選,且品味獨到,觀眾很容易融入劇中氣氛,可見志村音樂人出身的巧思
四、故事簡單易懂,這在與時下「若手芸人(年輕藝人)」的表演相比,其老嫗能解的喜劇風格,一目瞭然

志村曾說過:有一次,他的現場表演,只見在場年輕觀眾捧腹大笑,不見年長者捧場。當下決定追加幾個長輩都能懂的段子,這一臨時的異動,果然成功,台下男女老幼笑成一片,這讓他決心走「大眾諧星」之路,時下年輕人的流行語一概不用,務求以肢體表情傳達喜感。志村喜劇之所以能走出日本、走向世界,這個跨世代、跨民族的表演方式,功不可沒。

志村的喜劇生涯,一路提攜了不少人,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志村健大爆笑》所提拔的田代まさし。田代原本屬於《RATS & STARS》樂團的成員。根據田代まさし自傳的說法,《RATS & STARS》當時已經少有活動,眼看就要為世人遺忘,是志村力邀田代まさし加入喜劇演出,讓田代まさし開闢了另一個演藝生涯。說得現實點,就是志村賞了田代まさし一口飯吃,由於田代まさし的笑感天成,人氣也不斷上升,最後甚至有了幾個自己專屬的綜藝節目,可說是卓然有成。

以我這個長期觀察志村的資深影迷而言,志村的喜劇演出,自《志村健大爆笑》停播以後,就未見新猷,電視時代進入高畫質,《志村健大爆笑》偶有新作,但舊搭檔人事星散,新搭檔的演出總顯得力不從心。根據志村的說法:由於他已經被視為大師等級,搭檔的新人笑匠,如「鴕鳥俱樂部」的一群笑星,對於志村百般敬畏,演出時「手下留情」,早年那種當頭棒喝的喜劇效果,再難見到。時代的演變,也讓志村對於潮流有些「看得糊塗」了。糊塗之一:當今笑星為何總是參加個談話節目、益智猜謎,就算是娛樂觀眾,大家再也不演喜劇;糊塗之二:為何鬥嘴的搞笑表演越來越多,大家再不演喜劇;糊塗之三:為何搞笑演員最後總想轉型演正經戲碼,甚至躋身藝文人士,大家再不演喜劇;糊塗之四:整人節目越來越多,精心策畫的喜劇越來越少,大家似乎再無心於喜劇。這在志村的書中一提再提,但沒有答案。

「放眼望去,全日本似乎只有我一人堅持把喜劇演到人生盡頭」,恐怕是志村心中最終的吶喊。

2020年3月29日,志村死於新冠肺炎,享年70歲。全日本像是驚醒了一般,想起了這個曾經伴隨自己幼少年時期的「怪叔叔」偶像。如今全日本電視圈,幾乎都是看著他搞笑節目長大的後輩,電視台以前所未有的規格,連續一週製作特別節目追悼他。可以說,志村曾經給過大家多少歡樂,如今就等於帶給大家多少悲傷。日本網友紛紛在Youtube上尋找志村的舊作,看著他演過的醉鬼、上班族、警察、痴漢...有的網友再也忍不住,哭著留言道:「萬萬沒想到,會有看著您的喜劇流淚的一天」。東京都東村山市為了感謝這位同鄉笑匠對於東村山市宣傳的貢獻,曾植樹三株,名為「志村健之樹」。志村過世後,市民主動到「志村健之樹」前獻花,有一個市民抱著孩子,一邊擺置花圈,一邊對著稚齡的孩子說「這是爸爸小時候最喜歡的偶像」,說完,忍不住拭淚。

人生七十個年頭,演出了五十年的喜劇,多的是無需字幕就能穿透各世代、各種族的詼諧小品。剛出道的志村,花了一年的時間填補了荒川注的空缺;志村留下的空缺,卻再也見不到後繼者可以填補。喜劇王的謝幕,留給我們的,竟是這麼大的空虛。
2020-04-13 13:2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喜劇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本人把擅長在舞台上(恕刪)


老侯發文了
一定要先來佔位置
通往地獄的路,都是由善意鋪成的 - F.A. Hayek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本人把擅長在舞台上(恕刪)


老侯來了,這才是我想看的志村健生平,五分奉上

可惜田代まさし...那個小鬍子帥哥不知珍惜眼前機會,
一次又一次吸毒,讓志村健失望透頂...唉
rip
我最欣賞的藝人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本人把擅長在舞台上...(恕刪)
台北会社員 wrote:
日本人把擅長在舞台上(恕刪)


為什麼不像您在FB的發文??

言簡意賅的聊聊千葉縣的情人旅館或是OL系列..

好讓我們這些不是那麼有素養的一群

也能拜讀您那比較通俗的發文...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許不了,或是羅賓威廉斯的過逝,只覺得蠻可惜的
但志村健過逝,是感到一個時代的消失

讓觀眾笑,是不容易的事
怪叔叔一路好走⋯⋯
為什麼忽然讓我想起
星野陽子 了?
leepunpun wrote:
為什麼不像您在FB的發文??


因為01有管理員
我是年過半百的五年級生,版主的文章致敬了我最喜愛的志村大師,對於志村的出身經歷分析的非常精闢,其實我對於志村的感覺就好像是長年的老朋友,看著他的短劇,不知不覺我也這麼老了。文中說的那些名字,松本典子,石野洋子,田代,桑野,一一數來,都是熟悉得不得了。這幾天在YT上面又看了好多志村之前的短劇,都是懷念他的人PO上的,有的是懷念,有的是致敬,而我總是看著笑著笑著,流下淚來。不敢相信你就這樣離開人間。就像加藤茶在緬懷志村的特別節目上面念的祝禱文一樣,希望你跟長介先在天堂上小喝一下,再想一下梗,把上帝逗樂了,我們總有一天,會到天上相聚的!安息吧!
seftech wrote:
我是年過半百的五年級(恕刪)


五年級生, 果然 ~~
松本典子、石野陽子 才是班底
男星 ? 好像有吧 , who cares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