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害蟲是殺生嗎?
殺害蟲, 例如: 蟑螂, 是殺生嗎? 如果由它..可能會令自己生病
殺害蟲, 例如: 蟑螂, 是殺生嗎?也是殺生,但是殺生也有輕重罪過的不同,其中以殺人的罪過最嚴重,而殺小蟲子屬於輕微的。如果是殺植物、石頭,那就談不上罪過了。因為植物和石頭,在生命中屬於「無情」。在佛教中的不殺生,主要是指「不殺有情眾生」。 話又說回來,那些小蟲子也是人類的髒穢而產生。
所謂殺生,意指故意斲斷有情之生命。眾生均愛惜自己的生命,小至蜎飛蠕動蟲蟻等亦皆畏死。佛菩薩教導我們應以慈悲心平等視一切眾生,因此,殺生之行為是絕對被禁止的。如果殺諸佛、聖人、父母等為五逆罪,殺害人及天人等為重罪,殺害畜生等則犯中輕罪。無論出家戒、在家戒均包含「不殺生戒」,即使未受戒之人亦不能殺生,因為殺生屬於「性罪」,只要是殺生均須償報。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於地獄、畜生、餓鬼;若生於人中,則得短命、多病報。故意殺者又比非故意殺者所獲之罪更重。
不殺生乃基於尊重一切眾生之故,然而在某些特殊的因緣下,大乘戒是可以開方便的。例如:當菩薩見到盜賊欲盜財殺人時,慈悲的菩薩為了不令盜賊墮地獄受苦,便寧可殺那盜賊;如此,菩薩不僅不犯戒,反而還得功德!此外,菩薩為了救一家人寧可殺一人;為了救一村,寧可殺一家人;為了救一國人,寧可殺一村的人。這就是菩薩悲智雙運的方便法門!
然而,凡夫之犯殺大都非如菩薩之出自於慈愍,而是以自我為前提。殺腹中的蛔蟲,固然犯殺生罪;不殺,自己性命亦可能難保。如是,的確難以兩全。「病由業生,業由心生。」今生的病是過去所種的因,所以感此業報,要深深懺悔過去所行不善,而有此業報身,一方面要時時心存善念,一方面更要精進用功,誦經、禮佛、拜懺,藉三寶的光明與功德回向予腹中之蟲,過去種種冤結能解冤釋解,望其早日超生,脫離寄居腹中之惡道生涯。服用醫生所開的藥方,這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乃是下下策。身中有蟲,仍是以救人為先,因為人身難得,今日留得人身,是為了修行,為了濟度更多的眾生。要懺悔、改過、發心向善;佛法講因果,一切都要由因中努力,慚愧、懺悔、改過便是在因中努力,唯有如此才能真的轉化自己的業報,否則今天治好此病,他日又患其他疾患,始終都是在受苦。
總之,殺害蟲仍招殺罪,因此須懺悔自己的業障病,慚愧必須藉害他命以保己命。多多念佛、持咒、拜佛、禪坐等,更加用功修諸功德回向無辜眾生,與其解冤,助之脫苦
佛教以「人」為本,所以不殺生戒主要是指不殺人。殺人是犯波羅夷(極重罪),是戒律中不通懺悔的根本大戒。殺死蟑螂、蚊蟻等,則是犯突吉羅(輕垢罪),屬於惡作,雖然一樣有罪,但和殺人不同。因此,以人為本的佛教,有時為了防止傳染病蔓延,為了大多數人的生存而殺害蟲蟻等,並不是很大的罪惡。當然,如果能夠事先預防或驅逐,那是最上策,就可以避免一些無謂的傷害。
事實上,我們平時在有意無意間傷害的小生靈更多,這種無意中殺害的行為,縱使有罪,也屬輕微。佛教重視的是動機、存心,懷著瞋心而故意殺生,那就必定要受苦報的。
此外,若依廣義而言,浪費時間,破壞物品,也是殺生。因為生命是時間的累積,所以浪費時間如同殺生;相同的,物品是大眾的資源,是大眾集聚因緣而成,也一樣要珍惜愛護。現代社會都在提倡護生環保、主張生物自由平等,與戒律的精神有異曲同工之妙。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