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宗教苦行之路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之路,或基督教的苦路,都要我們
放下世俗的名利,但如果都沒有,那旅行的時候會不會
有點沒意義.
2018-10-29 0:0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宗教苦行

bmw_m3 wrote: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恕刪)


是不是因為人人都不放下名利的話, 搞宗教的就沒飯吃了?
bmw_m3 wrote: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之...(恕刪)


現代台灣多數基督教徒只會迫害人權

bmw_m3 wrote: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之...(恕刪)

釋迦牟尼佛 在菩提樹下開悟
放下 苦修

修行是快樂的
若覺得苦 那須要再靜思
bmw_m3 wrote: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之...(恕刪)

任何違反自然界的 都是沒用的, 例如不打手槍搞修行。
一. 宗教迫害的問題實在聊得有些遠了,不了解基督教迫害誰了,
那其他宗教是否也有類似的情況或歷史呢?
二. 如果修行是痛苦的,那修行是否失去意義,這個有道理,先前
曾經關注過大悲寺,苦行的修行方式.
三. 修行與打手槍之間的關係,打手槍才符合自然原則,這個不免
流於牽強,應該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打手槍,人家也活得很自然.
bmw_m3 wrote:
無論是大悲寺的修行之路,或基督教的苦路,都要我們
放下世俗的名利,但如果都沒有,那旅行的時候會不會
有點沒意義.


放下世俗的名利並不苦

有些人是天生淡泊名利的



sendakgg wrote:
任何違反自然界的 都...(恕刪)


打手槍是慾望,不是自然界,夢遺才是自然現象
所以有一說是自然才是修行,其中以夢遺最為自然,這也
是一種說法.
回到其他宗教,似乎普遍都趨向苦行苦修的方向就是了.
苦行如為了降低欲望或砥礪自己,不失為一方法,但不是解脫關鍵,煩惱與解脫的關鍵在自我愛,一般所說的心比較攏統。在苦行風氣盛行的印度,悉達多曾隨當時著名的幾位修行者修學,修禪定到了非想非非想的境界,解脫不得,之後修六年苦行,期間進食非常非常少,枯瘦的程度,據說陽光照到身上隱約可見其內臟,沒有人能像他這樣刻苦了,但仍解脫不得而出定,在河中沐浴完,走到岸上即倒地不起。

為何人稱讚佛陀少欲知足?國王大臣供養美食佳餚他接受,餵馬吃的粗麥他也接受,高貴金縷衣他接受,亂葬崗裡的穢衣他也接受,沒有貪著,沒有嫌惡,隨緣不執,所以說他少欲知足。當時印度崇尚苦行,世尊僧團裡也有一部分是苦行根性的,世尊入滅後首次法與律的結集即由苦行根性代表的比丘所主導,律典中多少滲入些苦行思想,不一定符合世尊本意,苦行樂行都有所偏執。

未勘破自我愛前,為了追求名利可能造下廣大惡業。勘破自我愛,名利則可以用來利益群生。名利本身並非罪惡,如何取得與應用來提升與淨化,佛法沒有忽略人與環境間的關係。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