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美國人少做愛
近日美國一份調查就指出,1980年後出生的年輕人對比上一個世代更不常做愛,而且越年輕(越晚出生)的人,性生活的頻率越低,《華盛頓郵報》、科學知識網Science of Us以及AWL都深入報導了不做愛這項議題,希望能挖出為什麼新世代美國人比他們的爸媽更不喜歡做愛。
我害怕感情變質
《華盛頓郵報》訪問了數名美國年輕人, 26歲的維笙(Sam Wei)受訪時說:「對我來說,有個可以依賴的人在身邊而你不需要與他發生性關係,這讓我感到更多的親密感」、「我不希望作任何傷害感情的事情,也不想後悔成為我不想變成的樣子。」
比父母那一代更被動
根據調查數據, 1990年代出生的年輕人,他們對性事的「被動程度」比前一個世代多了兩倍,總體來看,出生在 1980至2000年的人們對比他們父母年輕時,不論在性伴侶數目或性行為頻率上都相對少了許多。換句話說,年輕人並不是不再做愛了,但是有越來越多人寧可避免去做這件事。
討厭壓力、必須取得同意
學者認為,延遲做愛經驗也不一定是壞事,研究現代家庭的昆茲(Stephanie Coontz)指出,當一段關係中的雙方對何時要發生性行為有共識時,最終能形成一個穩定的關係,她說:「當人們對各種取得同意的性行為方式抱持更開放的態度時,他們對什麼叫做『取得同意』也變得越來越謹慎」、「人們越來越排斥在壓力之下發生的性行為。」
不少人認為歐美國家的年輕人對性事開放甚至是隨意,這樣的印象必須要改變了。
18歲的派特森(Noah Patterson)是名網站設計師,他的家中可以見到三台電腦螢幕擺在一塊:一台秀出正在進行的計畫、一台正在播放Youtube影片、一台是他正在玩的電腦遊戲。
派特森說:「平均來說,一場約會要花去 2個小時的時間,這段時間我可以拿來做我喜歡的事情」、「並不是說我不喜歡女性,我喜歡有人陪伴的感覺,但這並非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履歷表上可不會要求放上性經驗
未曾有過性經驗的派特森表示,他喜歡色情,但這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他說:「我寧可看Youtube影片還有賺錢」、「性行為這件事,可不是別人要求在你履歷表上看到的成績。」
席捲東西方的趨勢?
派特森這樣的態度,也是不少學者探究的地方,專家指出現代年輕人受到社會期待的壓力,以及 3C產品的吸引等影響,導致他們寧可離性行為遠一點。事實上,過去談及日本人不做愛和英國人因 3C產品「退火」的報導也有同樣的發現,不論東西方國家,現在都出現對性事冷卻的現象。
3C科技影響了人們互動的方式,也間接影響到性行為。
討厭失控感的年輕人們
美國羅格斯大學的生物人類學者費雪(Helen Fisher)對年輕世代的心理並不意外,擔任約會網站Match.com科學顧問的她,表示新世代年輕人是一群「高度自我鞭策」的人,他們不喜歡涉入到無法控制的情況中,這會害他們不能再回到書桌前念書。
這類「厭惡失控感」的心理,也反映在人際交往上。
萬事小心 與他人保持安全距離
千禧世代從出生開始,就身處在「不能單獨外出/上學」、「腳踏車必須要戴安全帽」以及「汽車後座要有嬰兒座椅」的保護氛圍中,這種萬事小心的環境影響了他們對人際交往的看法,他們會避免去觸發他人情緒反應的行為或語句,盡量保持安全距離。
從日本到美國,樂於做愛的人逐漸下降,這是否是全球化帶來的後果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