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地請問各位身邊週遭還有很多人存在"長孫多一份"這觀念嗎?
這是我最近身邊看到發生的真實情形。
鄰家長輩年紀大了,想在生前將家產先分給二兄弟。
二兄弟都是在外出念書後就在它縣市成家工作生根。
前些年家中負債,二老除了年金之外只有微薄收入,收入並不足以按時還清貸款的分期本利。
因不捨二老辛苦還債,也是擔心利滾利拖垮父母家中財務,
於是弟弟提議平分債務,兄弟二人一起拿出來還。
但是哥哥身邊雖有餘錢可分攤,但是卻推拖不願拿出來。
無奈之下,弟弟獨自清空債務。
但是得到雙親承諾,將土地折合現金換算後還給弟弟(但是當初未過戶)。
最近分家產時,鄰家長輩認為"長孫多一份"兄長應該分比較多。
所以忽略當初的承諾,未先扣除該給還債弟弟的那份,將家產幾乎平分給二兄弟。
於是換算起來,等於哥哥得二份,弟弟分一份。實際上就是"長孫多一份"。
所以好奇地請問各位身邊週遭還有很多人存在"長孫多一份"這觀念嗎?
個人覺得,"長孫多一份"
在農業社會的確因為兄長年紀較大,在相對時間對家中勞務貢獻較大,
而且長孫也可能因為在分家產時,年紀已長也對家中勞務已有貢獻,
所以傳統"長孫多一份"自有其原因。
現今社會,除非家中經營自有事業或是務農,
否則各自工作,何來兄長對家中勞務貢獻較多,
可有"長孫多一份"的權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