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修習佛法對生活處事上有何幫助?

前一陣子的Seafood事件,還有剛好有家人在參與一些佛教團體的活動,自己本身沒有參加但有從旁接觸過,所以想聽聽大家的意見跟看法。以前覺得宗教應該就是勸人向善,教導人做人處事的原則。給人心靈寄託,安定的感覺,也有警世的作用。但因家人原因接觸過後,發現很多信眾雖然有修習,但真能夠用學以致用說出一些道理的蓼蓼可數,大多只是死背而已。還有把打掃寺廟,做義工甚至用信眾的專業辦課程來收費,把出錢出力當作修行

我個人對宗教不排斥,但感覺很像跟初衷背道而馳。當然生活中很多事常常不如人意,轉念或是有個心靈寄託是很重要,讓自己不會卡死在胡同裡。但如佛教中的放下執著,或把世上的不如意都歸咎於業障這樣感覺很像事事都不必處理了,只要遇要不如意的事,轉個念讓自己放下執著就好,生活還是可以照常繼續。我跟家人就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在面對一件事上,我可以接受不同的意見,或是把話說開,大家取個共識或是折衷點,真的不行就再去請求專業協助。但常常就變成是意見不同就根本不談或當作沒聽到,或是直接歸咎於業障重一直用佛經來平衡自己的情緒,第二天還是可以照常當作沒事發生一樣。很多家中重要事情也就這樣耽擱在那沒處裡,但真的讓我心裡很痛苦到底是我太過執著還是應該怎麼處裡比較好?想聽聽大家意見 謝謝
2017-10-29 21:47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佛法 生活
習佛不入教,頓悟在一念

我認佛思不認佛教
佛思是智慧
宗教是人類活動'

若要論習佛對生活的影響?
就是你看所有事務的角度都變了
在解答善惡有的偏執也變了
看萬物成住壞空是定律
見人間因果也為常

幫助就是,調伏己心的時間會變短,少受情緒和慾望所控
我認同你的看法,給自己一個處事原則,更能理性透澈的看待事物。但就把一切事物看成常態,任憑事情發展嗎?這該做何解
Elizabeth chloe wrote:
習佛不入教,頓悟在...(恕刪)
修習佛法.....
一般人所說佛教的難懂,應該是指的佛學,而不是學佛。
釋迦牟尼佛當時向弟子們說佛法時,如果是難懂的話,他的教化,便不可能普及到各階層去,
即使現在,我們從比較原始的佛經中,仍可體味到,釋迦佛陀的教義,相當樸實,與一般人的生活行為有密切關係。
所以學佛其實很容易懂,大家以為難懂的,是指佛學。
因此,我們要弄清,佛學雖難,學佛卻易。佛學的研究,雖非釋迦佛陀設教的目的,站在文學的立場,對佛教作學術性的研究,仍是值得鼓勵的。不過,對於廣大的信眾而言,佛經不是讓你研究的,而是教你照著去實踐的,實踐佛的教義,便稱為學佛。

所以用心修身並修心與知其佛學教義,對生活處事上必有幫助,不但可以明是非,辨真理,更可知其自身天命!

dudu111221 wrote:
前一陣子的Seafood...(恕刪)


小弟不才 以為太無聊才學佛

真忙的人 業障重的人 根本沒時間接觸佛法

只有閒著的 才會常打手槍唸佛法 消業障阿
想問從事走私能信佛嗎?跟佛教有沒抵觸
anthisan wrote:
想問從事走私能信佛嗎?跟佛教有沒抵觸


黑道都能拜關公
走私為什麼不能信佛?

在我所見
越偏的人越需要宗教自欺欺人
君不見入獄的都要假腥腥信個教先?
抄個經拜拜木像做個樣子
不然可教化還少記一筆

越虔誠的人 生活越偏執
很難跟這種人溝通

而反之
真心修行的人根本不會(沒時間)傳教

宗教這玩意
有緣則來無緣則去
強求為何?

誰能阻止人信或不信?
Elizabeth chloe wrote:
習佛不入教,頓悟在...(恕刪)


乞開示

南泉斬貓

貓有佛還是南泉有佛





趙州石橋

度驢度馬渡盡天下眾生

過了橋

還回否?



木霞劈佛
是劈佛還是劈木?
燒的是佛還是木?


日本一修禪師撈魚充飢
渡得是佛還是肚子?


喝茶

觀三昧火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dudu111221 wrote:
前一陣子的Seafood...(恕刪)
佛教,與其看是宗教,不如說是佛陀的教育

釋迦牟尼佛一生在做什麼? 就是教育!


學佛,不重形式,重實質


業障,是告訴我們,凡事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

與其怨天尤人,怪老天爺,不如改變自已

孔子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

孟子曰:「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


佛教說,世事都是虛幻的,不要執著,要能放下

能做到,對你生活就有極大幫助

做不到,當然就是一種知識而已



anthisan wrote:
想問從事走私能信佛...(恕刪)
信佛不要去走私

走私可以來信佛,佛歡迎的很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