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台灣偶像劇好像都劇情越來越差不多梗了
小三啦~男扮女裝阿
大家有再追劇嗎~現在感覺國外的比較好看一點





有時候,我們差的只是放手一搏的勇氣
他是一個全國著名藝術學院的畢業生,但他29歲那年卻乾著一份叫做作“數據輸入”的活。
儘管他發自肺腑地痛恨這項工作,卻又為了生計,不得不機械般運轉,夜夜借酒澆愁。
“為了生計,做著不喜歡的事情,不知道未來究竟通往何處”
這句話或許和咱們大多人普通人的生活狀態無比貼切,
當殘酷的現實殆盡了曾經的躊躇滿志,為了所謂的穩定,
別人眼中的幸福,我們慢慢選擇了妥協,選擇了放棄。
但我們今天他的特別之處在於:他是一個身高1米35的侏儒
他叫彼特·丁拉基(Peter Dinklage)
因在美劇《權力的遊戲》中扮演小惡魔提利昂·蘭尼斯特一角紅遍全球。而且!他又拿下一座艾美獎。
1969年出生在民風彪悍的新澤西州,Peter先天患有軟骨發育不全症,
身高停留在1米35。可以想像Peter從小到大受到的歧視。在學校裡,
無可避免的是同學們的惡作劇。走在大街上,禮貌點的行人偷偷回頭看他,
混蛋點的行人直接大聲說:“看,那個小矮人真好玩兒誒~”
而無助的小Peter只能當做什麼都沒聽見,默默向前走...
幸好,異樣的眼光,不公平的對待並沒有擊潰他,在非議中,
Peter選擇了隱忍,選擇了堅強,勇敢地接受了最真實的那個自己,
並漸漸學會了用幽默自嘲來應對自己的身高,這和他在《權力的遊戲》中的表演如出一轍。
後來Peter如願考入著名的本寧頓學院攻讀戲劇專業,
他的夢想是畢業之後先當一個編劇,最後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在大學四年間,他努力學習、寫作、表演。靠著風趣幽默的性格,
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畢業時,
躊躇滿志的他和幾個要好的同學開了一個戲劇公司,毅然投入到大學生創業的浪潮中。
雖然每天睡在沒有熱水和洗澡間的破劇院裡,
幾個名校畢業生依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一直相信:
“忍一忍,熬一熬就過去了”
但現實給了Peter一個響亮的耳光!他們沒有任何商業頭腦,寫出的作品沒人看,
公司無法獲得收入。幾個人很快消耗完了青春的激情,解散了公司。
這時的Peter“沒有現金,沒有銀行賬戶,沒有信用卡,沒有住處,有的只是成堆的債務。”
Peter當然早有心理準備,搬到了紐約,開始發揮專業特長,
給百老匯寫劇本,以為這樣就可以過活。
但殘酷的現實是,百老匯最不缺的就是編劇,一個無名小卒寫的東西根本沒人看得上。
但成堆的債務怎麼辦?找並不富裕的父母借錢?
從小獨立要強、天生驕傲的Peter從畢業那一天起就決定:“我就靠我自己了”。
為了獲得收入,他在鋼琴店撣過灰塵,在花園裡除過草,幫人捅過馬蜂窩。
一個身高1米35的矮人,總算靠自己的努力學習名校畢業了,
本想贏得自己一直失去的自尊,卻在乾著這些工作。
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人身殘志堅考上了大學,畢業後卻為了生計被迫去撿破爛。
怎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而更慘的是,這些微薄的收入根本負擔不了紐約的房租。
Peter開始輾轉於各個同學的沙發,直到耗盡和他們的交情。
終於,找了兩年沙發和工作後,Peter有了一份正式的職位,
在“專業考試服務中心”做一個數據輸入員,每天負責把數據敲進電腦中。
不用我進一步描述,你應該也能感受到這份工作的機械無聊了吧。
好在工資還算是漲了一點,Peter終於在一個化學火災消防隊的對面租了一間房,
雖然有浴室,但浴缸裡都是土,有時還會長蘑菇出來。
每天各種化學試劑瀰漫在空中,幸虧旁邊還有一個調料廠,
排放的孜然味蓋過了化學試劑的味道。
我們現在也許看著挺好玩兒,當年的Peter可是笑不出來啊。
1米35的他連窗戶都夠不到,只有一隻貓和他作伴,
這隻貓有時抓老鼠,有時也跳到窗台上,給Peter描繪外面美好的世界……

一隻貓,一間破公寓,一份工作,Peter就這樣混了6年。
每天和傳達室的大爺喝酒聊天,時不時要請假,因為頭一天晚上宿醉喝得太多了。
“此時此刻,什麼夢想,什麼激情,早就被殘酷的現實消磨殆盡了吧?”
如果故事到這裡停止,這個世界上就又多了一個混日子的庸人,
只不過這個庸人個子特別矮。然而突然有一天,也許是因為29歲的自己一事無成,
連個女朋友都沒有;也許只是受夠了這無聊到死的工作,Peter覺得: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們應該都發過類似的誓言,
也許是為了減肥,也許是為了健身,也許是為了好好學習。
之後你發奮努力了幾天後,激情殆盡,最終放棄。
但是,Peter做了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直接辭職,不給自己留任何退路。
“老子要放手一搏!”
他默默告訴自己:“我要當一個演員,不管什麼角色給多少錢,我都去演。”
很快,他在一個小到不能再小的劇院裡,
出演了一部叫做“imperfect love”的話劇,表現不錯。
編劇後來把話劇改編成了一部叫做《13 moon》的電影,
依然請Peter來演出,依然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在電影圈嶄露頭角的Peter漸漸獲得更多的角色,
由於他矮小的身材,經常是電影裡的搞笑元素。
讓Peter吸引到了好萊塢關注的則是2003年的《心靈驛站》

片中他飾演身材矮小的芬巴,在自己的唯一朋友去世後獨自到新澤西的偏遠小鎮,
後來遇到了兩個同樣落魄的朋友,找到了友誼。
在這部影片中,Peter將自己這些年的坎坷經歷沉澱成了他特有的表演風格:
在充滿人情味的內心外包裹著諷刺的智慧。在很多方面,
Peter和飾演的芬巴簡直一模一樣。完美的演繹讓他獲得了兩個電影獎項的提名。
在這部電影後,Peter終於有能力搬出了他住了10年的破公寓,
在29歲那年,Peter克服了對未知的恐懼,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決心放手一搏。
7年之後,他獲得了一個普通人想要擁有的一切,成了一名出色的演員。
而一個出色演員是否會成為全球聞名的巨星,真的要看運氣了
Peter的運氣不錯,遇到了HBO,
這個唯一肯花重金翻拍史詩巨著《冰與火之歌》的公司。
而恰巧作者馬丁最喜歡的角色就是提利昂·蘭尼斯特---
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內心外包裹著諷刺的智慧”的侏儒,
權力的遊戲》每集在HBO美國本土的付費觀看人數超過2000萬,注意是付費哦。
每集的非法下載數量也創下了歷史之最。
可以說《權力的遊戲》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美劇之王,
而作為美劇之王裡最受歡迎的角色之一,Peter在2012年獲得了艾美獎最佳男配角。
作為一個身高1米35,無時無刻不在受到異樣目光的打量的矮人
他率先選擇了接受那個最真實的自己,
他有夢想,有勇氣。渴望證明自己的價值。
儘管殘酷的現實一次次擊倒了他,他也曾一度沉淪墮落,在酒精中尋求慰藉。
但是,在內心深處,那一團渴望不平凡的火種卻從未泯滅。
當世界用所謂的真理打磨著我們的棱角,試圖殆盡我們的激情,
多少人選擇了妥協,選擇了隨波逐流。然而Peter卻最終選擇了奮起反抗,
放手一搏。給了現實一個響亮的耳光。
感受到下這個倔強男人的憤怒吧
第67屆艾美獎上,他再一次憑藉《權力的遊戲》獲得劇情類最佳男配角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