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讓小孩受點氣,是多麼可貴的教育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意思是: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所做的事不能輕易如願,通過這逆境的磨礪,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而現在的家長,正好相反。他們對待孩子:悅其心志,只求孩子開心;舒其筋骨,生怕孩子累著;事事順其所為,遂其所願,所以,孩子因寵而嬌,缺乏忍耐之性。如此,遇事有各種衝動之舉也就不足為怪了!

因為我的要求一慣都得到滿足,所以,這一次你也必須滿足我的要求。

別人一直將我當寶,你憑什麼當我當草?

別人一直誇我,你憑什麼損我?

- ---這就是心理慣性!慣性大到一定程度時,就拐不過彎來了。順境中待久了,就適應不了逆境的反差。

孩子能不能責罰?長期的責罰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成長。這裡有一個關鍵詞:「長期的」。即長年累月的批評、指責、打罵,才有可能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偶爾的責罰,不但需要,而且必不可少!

國外一家教育研究機構最近發表文章:過度讚揚孩子也有負面影響!所以,凡事不能走極端。

十之七八的鼓勵,十之二三的責罰,最有利於塑造孩子健康的人格。時不時地讓孩子受點小氣,受點小委曲,其實是一種心裡上抗挫折的段煉。老話說:受得了氣,才成得了人。

有些家長,因孩子頑劣發了回火,過後還懺悔不已:唉,我不夠冷靜,太不應該了,下次一定忍住!

有的家長說:我都忍出內傷了!

何苦呢?該發的脾氣不妨發點,只要不過份就行了。如此,家長不會憋出病來,孩子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發完脾氣後,把道理及時講清楚,再做點開心的事,一切都煙消云散了,孩子也得到了磨煉。

那種不打不罵教孩子的理念,實為誤人之言----慈母多敗兒!
2015-11-15 17:0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小孩 教育

PSIR wrote:
古人說:「苦其心志...(恕刪)


說的有道理,
凡事幫她做得好好的,
被認為是理所當然。
只記得兩三件對她的不好的事,
絕大多數對她好的時候她從來不提。

PSIR wrote:
古人說:「苦其心志...(恕刪)


萬一糾正了幾句
結果孩子想不開跳樓了怎辦?

誰倒楣?


小弟不認同!!!



隨便的藍 wrote:
萬一糾正了幾句結果...(恕刪)


如果唸個幾句就跳樓....那以後跳樓是遲早的....當然 唸完要說明原因 為什麼會念你 讓他了解原因
最重要的還是家教

自己都管不好了還奢望什麼呢?

再來,身為父母本該就該負起教責任

一個扮黑一個扮白,但也不能全黑跟全白

這是身為家長要妥善拿捏的問題

哪有什麼慈母多敗兒.....


隨便的藍 wrote:
萬一糾正了幾句結果...(恕刪)


所以他一輩子都不會被外面的人糾正??
認同版大的觀念,但自己的小孩自己教,
教得好教得壞都是爸媽自己的責任,
每個小孩的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實在很難說怎麼教就是最好的。
所以說,門關起來自己教就好,不用開門教給別人看。

PSIR wrote:
...(恕刪)

PSIR wrote:
古人說:「苦其心志,勞其筋骨,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恕刪)


古人說的名言切勿斷章取義,起始之句豈可省略...

物競天擇論,將會淘汰室內的盆栽,何須擔憂。
隨便的藍 wrote:
萬一糾正了幾句結果孩...(恕刪)


這種會跳樓的一定是平常家長太寵捨不得罵,有求必應

然後遇到挫折被人家念一兩句就倒了

毫無抗壓性,經不起失敗

小孩做錯不糾正,請出了事不要說"我小孩很乖"之類的屁話
PSIR wrote:
古人說:「苦其心志,...(恕刪)


古人說的都是屁啦
尤其是華人
只會出一張嘴而已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