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看了某週刊的封面上面標題是「消失的海洋寶藏」,台灣55%的海岸都被工業與水泥占領,「環境永續指標倒數第二」,我們的外海,有餓到背鰭下凹的白海豚,我們吃的魚,也越來越毒!這不是只是海洋的危機也是你、我的生存危機!當我在翻開裡面的內容時更令我感到驚訝以及難過,海豚,過去是人類在海中最友善的朋友,現在也慢慢改變了態度....。從苗栗縣到雲林縣台西,這條離岸一至三公里的纖細帶狀海域,是台灣白海豚的棲息地,這裡海岸陸棚平坦,海底生物豐富,曾是沿海漁民最重要的漁場之一,白海豚也在這片健康的潮帶間優遊覓食。老漁民說,以前濁水溪口也曾有一個「海豚窟」,可以看到為數眾多的海豚。但如今,填海造陸的工業區開發,讓台灣西部海棚從滄海變工廠。除了麥寮六輕廠區以外,最大型的開發案就是彰濱工業區。這裡,曾是台灣最大的泥質海灘,但為期三十年的工程,生物種類豐富的潮間帶被蓋上後後的沙,長長的海堤被築起,海水被抽乾,生命因此窒息,白海豚失去了家園。為了經濟發展,我們填海造陸,持續破壞天然海岸,把白海豚的家園毀了,破壞程度甚至超過「大建設」的日本。造就一個物種至少要200萬年,破壞一個物種也許只要幾十年,甚至幾年。長江的白鱀豚已被正式宣告「可能絕種」:下一個可能是台灣的白海豚;那麼在下一個呢?因為我們的自私和貪婪破壞了我們海洋中最好的朋友海豚的家園,你們知道嗎,當我們在填海造路時打樁和爆破工程製造的水下噪音也會使海豚聽覺器官重傷,失去認路和覓食能力,甚至擱淺。這些,都是台灣西海岸的白海豚面對的生存危機。若我們不支持我們就記錄到絕種吧!台灣曾是外國人口中的福爾摩沙,但如今呢......
以下部分摘錄自 台灣西部海域中華白海豚研究行動計畫
印太平洋駝海豚(中華白海豚)呈成小群出現,數量不超過十,主要棲息於淺水海域,水深不超過20公尺,特別喜歡出現在河口,沒有遷徙的行為發現
也因為這種海豚喜好淺水的海域,屬於高度依賴岸海緣的鯨種 所以在台灣附近估計數量有限,推估數量至少30,多也不過2-300隻左右,也因為台灣周圍是深海,所以這一群有可能是屬於獨立出來的一個物種,外觀上和中國沿岸的物種有很多地方不一樣
所以在討論白海豚的重要性,首要注重的當然是台灣沿岸的魚況以及水質
還好白海豚不只生活在西部海岸線,東部海岸線也有,西部海岸的水質污染早先幾年對於工業發展的重視而忽略環境,現在就很清楚的看到要付出的代價,相對於那些要拼經濟,拼命蓋各種污染源卻又不防制的人,無言阿
目前看起來東部海岸的環境才是要維持原始生態的重要課題,西部海岸線慢慢的將污染減少甚至消除,恢復這些生物的生活空間,才是解決的方式
不過我很懷疑當我們這邊污染慢慢減少,對岸的人污染量增高之後會不會連帶污染
特別是前幾天看到中國的渤海被嚴重污染,重金屬超高
下面節錄報導內容
十年前﹐位于入海口的漳衛新河的水可飲用。現在﹐鴨鵝碰上河水就死了。在海裡打魚﹐撈上來魚就是死的。收網時沉得拉不動﹐不是魚多得讓漁網沉重﹐而是黑壓壓的油污和雜物掛滿漁網﹐白色的網線一下就變成黑色
這就是重經濟發展不重環境污染的結果
繼續污染阿,我看還有多少人能在那種土地上生活
要拼經濟的人阿,您花了多少的心力在維持環境呢?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