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到了 大家又要添購衣物 活拔見血 羽絨衣殘忍挨批
羽絨-穿上讓人暖意洋溢,但可知道這份溫暖,
其實是白鵝、灰鵝活生生任人「凌遲式」在身上拔呀拔,一撮
一撮為人類換來的?
動保團體Four Paws最近發現,羽絨行業經外界多年炮轟卻依舊殘酷,而且變本加厲。
東歐不少農場為提高羽絨品質,採用活生生拔毛手法,
粗暴地拔去鵝隻的頸胸前最輕最細軟的羽毛,任由牠
們傷痕纍纍流血,若傷口太大,竟不用麻醉劑直接用針線縫合,
殘酷得令人心寒。近年冬季潮興羽絨,但型格羽絨走在潮流最前,人性卻在悄悄在倒退。
別以為羽絨一定是在鴨鵝屠宰後才採摘,
原來超輕超柔軟的優質羽絨,必須在活鵝的頸、胸、腹活剝,
鵝背和鵝翼也嫌太長太重,這類羽絨動輒每公斤賣22鎊(273港元)。
已屠宰的鴨鵝羽絨則會大貶值,因清洗、烘乾程序影響質量,每公斤只能賣1.6鎊(20港元)。
「那些拔毛兵團的男男女女拔到麻木,他們懶理鵝受驚,
狠狠捉住鵝腳或鵝翼就扯出鵝毛,有時大力得令鵝折翼或斷腳受傷。」
「如果拔完了牠們流血不止,他們會用針線粗粗把傷口縫合,
全程不用麻醉藥。」噩夢
在鵝隻短短一生還不只經歷一次。米勒說「約五周後再長出鵝毛,
悲劇再次重演──這樣你們才能有漂亮的冬褸!」「拔完了牠們流血不止」
每隻鵝每次拔毛平均有150克羽絨,約夠填滿一個枕頭
冬褸則需要三至四隻鵝受罪。而鵝肉供食用的白鵝在
26周屠宰前,最少拔毛三次。
但命運最可悲的,要數灰鵝(Grey geese),牠們的肝臟可製頂級佳餚鵝肝(foie gras)
一生最少遭如此殘酷拔毛一至兩次,還要接受強制灌肥
農民會用附有20至30厘米長管的漏斗,
將飼料灌入鵝鴨的食道內,每天多達四次,直至12周大,
鵝肝比正常肥10倍便遭屠宰,至死方休。
米勒呼籲民眾關注羽絨道德問題多年,但明顯仍然徒勞無功,
活剝羽絨在匈牙利、波蘭、烏克蘭、俄羅斯和摩爾多瓦等地仍然非常普遍,
無論時裝業界還是顧客,不是懵然不知,就是視若無睹。
米勒歸咎是人們追捧潮流之過,
坦言英、法、德等地的人根本不適合穿羽絨:「這些國家氣候潮濕,
當羽絨沾濕了就沒用了,還不如穿人造纖維大褸,
你也會感覺既溫暖又乾爽──而且很明顯你還有良心!」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