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各位網友
我是中華民國青年公益推廣協會理事長 劉易蓁Stanley,感謝各位這幾天對於我們公益活動的正視,也很謝謝小米密願意用行動上的力挺。在此想跟各位分享一下當初成立協會的初衷。
因為信仰的關係,我高中時就投入公益性社團,大學時也參與了許多教會的社會服務工作,如幼稚園及國小的講故事課程,中學的生命教育課程,假日孩童才藝班、中低收入戶探訪,甚至大學的畢業製作也是以拍攝街友為議題,目前也在世界展望會認養了幾年的孩童。
創業後成立以高中族群為TA的雜誌社,也是一心想著如何透過媒體的正面影響力,讓更多學生投入公益活動。但因著雜誌社的商業色彩,讓我們在跟學生溝通時,會讓家長產生一定的顧慮,而忽略了我們原本目的良善的本意。於是在諸多考量下,認為既然我們想更加名正言順作公益,乾脆直接成立「中華民國青年公益推廣協會」,藉此能更沒有阻力的推廣公益。
而這次「中秋做公益‧120小時不斷電接力賽」
的活動成行,主要是因為在辦雜誌期間,就已經多次跟這家真善美社會福利基金會合作,對於基金會品質和行動力深表認同。而該基金會的重要營收之一,便是透過中秋節這一波節慶推廣月餅禮盒。在發現今年營收狀況可能不盡理想後,我們討論出這樣子的行銷活動。因為多數的公司行號可能也已經訂購了送給客戶或員工的月餅禮盒,若再拖下去,離中秋節越近,訂單只會越來越少。因此才希望能在短時間之內吸引大家關注,讓大家可以把這個需要傳達給更多身旁的人。
我想說的是,我並非想圖利特定廠商,而是想帶動大家做公益的意識。畢竟老實說,我們還是遇過不少明爭暗鬥的社服機構,或是領錢不做事的,這樣的機構並不是我們期望的幫助對象。若各位有自己長期配合,且體質優良的社服機構,我們也歡迎大家繼續不吝嗇的投入對該公益團體的付出。但若大家還沒有做公益的習慣或經驗,至少我們推薦的社服機構一定是可以讓各位安心的做事單位。
感謝小米密的PO文,雖然我不認識妳,但我謝謝妳。畢竟公益這話題並沒有太多新聞價值,我們身為雜誌媒體,也很了解推廣公益活動的無力。大家可能很難想像,縱然網友願意大力搖旗吶喊轉PO這活動,但轉換的購買率甚至不到按讚數的300分之1,雷聲大雨點小就是公益活動的本質。尤其我們還要遭受大家的質疑和嚴格檢視,就不難瞭解背後可能要背負的龐大壓力。因此,當看到有網友願意挺身而出時,就算只有一位,我們都是無限的感激。
活動時間很快就會結束,期待大家可以專注活動的初衷,而非多餘的猜測。也感謝各位網友的熱情回應,在此獻上十二萬分的感謝了!
中華民國青年公益推廣協會 理事長 劉易蓁 Stanley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100個都給
100個都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