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有自己的價值觀,有自己的政治主張,這都沒問題,但是錢跟價值觀有關,跟政治主張有關嗎?在商言商這個詞不會沒聽說過吧,總是把商業行為賦予太多的政治含義,動機是什麼?
回頭來看這個兩岸服貿協議,大陸對台灣開放了80項,涵蓋金融和醫療等行業,台灣對大陸開放了64項。雙方開放的程度應該和世貿組織(WTO)的標準比較:大陸開放給台灣的產業全部都「超WTO」,也就是比大陸開放給其他國家的程度要來得更大,其中有三分之二更高於大陸和香港簽訂之CEPA給香港人的待遇,比如說允許證劵公司控股,允許設立獨資醫院。至於台灣開放給大陸的64項中,有45項低於WTO承諾,換言之連自由貿易的標準都未達到,只開了一扇小門。
一個從出生到殯葬一生都離不開陸資的說法在廣泛流傳。可你看過對岸沒有:
連鎖餐飲: 永和豆漿,德克士,康師傅牛肉麵,85℃,名典咖啡,上島咖啡
食品類:統一、康師傅、徐福記、旺旺、泰山八寶粥、天福茗茶,福滿多(康師傅),鮮橙多(統一),味全,旺仔(旺旺),小浣熊,好勁道(統一),
調味品、添加劑:味丹
自行車:捷安特、建和,美利達
網路通信設備:D-LINK、
電子業:宏達電,台積電,宏基,聯發科,奇美電子,冠捷,伯萊卡,明基,技嘉,富士康,微星,華碩
光學、相機:博萊凱
娛樂:錢櫃(量版式ktv),滾石唱片,
服裝,內衣:佐登妮絲,奇妮,阿瑪施,艾衣人,貝爾尼尼, 萊卡佛,卡迪娜,蜜雪兒,羽西,歐迪芬
鞋業:查丹理龍
珠寶:尚晨珠寶
雜項用品:寶島眼鏡
美容:依愛
建材:和成衛浴
這些都是台資吧,而且是已經在大陸遍地開花了,可是我們能感受到的是更多的選擇和服務,Starbucks太貴?我們可以選擇85°C;KFC太貴?我們可以選擇德克士;D-LINK不好用?可以選選TP-LINK;永和豆漿用豆漿粉沖泡?我們可以買個豆漿機自己打豆漿;統一方便麵的不好吃?我們可以選擇康師傅。
然後以一個最常見的理髮行業來說,各地的審美觀是不一樣的,如果一個大陸人按當地的審美觀給你做頭髮,你會去嗎?那怕的是什麼?進來后不本地化,不雇傭當地人估計死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死的。剛進來一個可能推出低價搶客源,這是很正常的事,收益的也是大眾,但是不高價挖人去哪來人怎麼發展?很多人說大陸的製造業工人薪資在漲,產品卻在降價沒法干,這收益的也是大眾呀,這是競爭的結果,當然必然也會有一批會在競爭中被淘汰。 餐飲業的差異更大,各地口味更不一樣。
然後說說陸資,不引進外資和外部人才,台灣現有的夠自己發展?01還有人居然說台灣不缺人才,太搞笑了

有人說到吸引陸客觀光旅遊,可笑的是不是把觀光旅遊當做一項產業來發展,提升整個產業的水準才能有更多的收入,陸客只是遊客的一部份,不把這個產業的定位提高到全球的高度那真的發展有限。香港這樣的彈丸之地,為了吸引遊客還建了迪斯尼,台灣呢?做了什麼?
一堆的人罵罵政府如何如何,罵政府怎麼樣我沒資格評論,我想說的是從戒急用忍開始台灣就開始了衰退,現在還在為原來政府的決定買單呢,能讓四小龍之首發展成現在這樣不是一屆政府能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