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漢文也是日本學生必學的項目(而且是作為「國語」、而非外國語學科)
以下出自張耒的《問雙棠序》的試題,是本年度的國語科試卷的一部份。不知有沒有網友想試試看,看看自己的古文理解力比起日本人怎麼樣。答案可以私訊我。
始余以丙子秋寓居宛丘南門靈通禪刹之西堂。是歲季冬,手植兩海棠于堂下。至丁丑之春,時澤(1)屢至,棠茂悦也。仲春,且華矣,余約常所與飲者,且致美酒,將一醉于樹間。是月六日,予被謫書(2),治行之黃州。俗事紛然,余亦遷居,因不復省花。到黃且周歲矣。寺僧書來,言花自如也。余因思:茲棠之所植,去余寢無十步,欲與鄰里親戚一飲而樂之,宜可必得而無難也。然垂至而失之,事之不可知如此。今去棠且千里,又身在罪籍,其行止未能自期,其于棠未遽得見也。然均于不可知,則亦安知此花不忽然在吾目前乎?
註釋:
(1) 時澤:及時雨
(2) 謫書:左遷之命令書
-------------------------------------------------------------------------
問題
「是歲季冬,手植兩海棠于堂下」的「手」,與下面哪個「手」同義?
1. 名手
2. 舉手
3. 手記
4. 手腕
5. 手法
「余約常所與飲者,且致美酒」的「致」與下面哪個「致」同義?
1. 筆致
2. 招致
3. 極致
4. 風致
5. 一致
從「時澤屢至,棠茂悦也」這段中,能體會出筆者的心情是:
1. 如海棠之得及時雨一般,作者也滿足於寺院靜謐的生活
2. 春雨潤澤海棠,可得知今年收穫可期,人人豐衣足食
3. 海棠受惠於時雨而得以茂盛,然宛丘之無聊生活卻惱煞作者
4. 春雨惱人,但見海棠因雨茂盛,心情為之一變
5. 雖喜於海棠得春雨滋潤,又自傷前途堪憐
從「不復省花」一句中,能體會出筆者的心情是:
1. 筆者於政爭之際左遷黃州,只有將海棠再度委人
2. 筆者於政爭之際左遷黃州,無法再將海棠移位
3. 筆者於政爭之際左遷黃州,再無看花的機會
4. 筆者於政爭之際左遷黃州,無法再開賞花宴
5. 筆者於政爭之際左遷黃州,無法再始海棠開花
「寺僧書來」是何時?
1. 筆者左遷那一年的春天
2. 筆者左遷那一年的歲末
3. 筆者左遷翌年的春天
4. 筆者左遷翌年的歲末
5. 筆者左遷二年之後的春天
以下關於「事之不可知如此」的最佳解釋為:
1. 此地不見友人,一至如此
2. 事情的善惡,非自己能判斷,一至如此
3. 自身的事情,不為外人所理解,一至如此
4. 事情無法逆料,一至如此
5. 努力之後也未必有成果,一至如此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