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大阪的新幹線上,胡思亂想,想起了父母親的一點過往。
父親比母親大上十六歲,母親右肢殘障,是我自懂事以來的既有形象。長大後,問起父母,只知是母親在工廠做事時,右手臂捲到機器裡造成。父親還要我們「以母親為戒」,做事務必要小心。
前幾年,無意中聽到母親與「手帕交」電話中的對話(母親不太與我們談這種事情),這才拼湊出另一個真相。
母親年輕時,和一般少女無異,也夢想著白馬王子,絕非像父親這樣年齡差距這麼大的男人。事實上,當時年輕的她,正在和一位年輕帥氣的對象交往,如果沒後來發生的事情,母親是非他不嫁的。
外祖父反對母親的選擇。反對的原因很簡單:「妳不會做家事。妳這樣,嫁到人家家裡,人家一定會把妳攆出去!妳給我找個年紀大的,只有年紀大的,才可能包容妳。」
外祖父是個典型的軍人,他在家中說的話,不許有任何忤逆。他要母親放棄對象的手段,幾無轉圜餘地:逼著母親當著面,親筆寫下絕交信,貼好郵票,外祖父隨行,親眼看著母親把信寄出。
與男友硬生生地被拆散之後,母親痛不欲生,在工廠裡工作時,失魂落魄,慘劇就是在那種狀況下發生的。
這是我最近旁聽、拼湊出來的事實。幸虧我年紀已經夠大,足以消化這麼多成人世界的情感糾葛,自己理出一點頭緒。
這麼多年過去了,我想,父親可能一直蒙在鼓裡,所以才天真地要我們「以母親為戒」,父親說這些話時,母親從不反駁,只是靜靜地接受子女觀摩警惕的眼光。如今想想,也實在殘忍。但有更好的做法嗎?若是讓自尊心強的父親知道:自己並非母親當初的第一人選,這豈不是對父親殘忍?
所幸,父親完完全全符合了外祖父的期待:不單單是年紀夠大,他真的做到了與母親相互扶持,是合格的丈夫之外,還是母親合格的右肢。八十大壽那年,父親在壽宴上哭了,他就怕自己活不久,撒手人寰之後,母親怎麼辦。
但願是我的錯覺,但我總覺得,經歷過顛沛流離的他們那一代,對於情字,是個感度極強的受體。這兩人,也算是四肢合一地走過了一生。
樓主想必也是老大哥了,有時在回想過去時,"What... if... "這種故事,是可以讓人再三玩味,但也不需要太在意了。
敗家不歸路, 越走越恐怖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