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有人知道.幾十年前的馬路品質有現在這麼糟糕嗎?????
lgl07190 wrote:
幾十年前得路品質當然好呀
車又不多
一天沒多少車在壓路
我到是覺得
10年前大家批馬路不平 到了現在還是批馬路不平
也沒什麼進步
可是很少人能夠真正把問題點出來
究竟馬路為何不平
是品質不好 使用率超過 被重型機具輾過 還是遭到開挖卻回填不實
10年來 卻只能在01上面開批 馬路不平 路平專案是假的 避震器都壞了
台灣的馬路爛已經不是新聞 只是沒人對提這問題的說 你lag了
可是很少有人願意去探討該如何對症下藥
負責監督的民代也都當作沒看到
不曉得是知道內情險惡乖乖閉嘴 還是有拿好處
反而現在媒體以及網友的調查能力這麼卓越
馬雞歐一案都能讓當時的原音重現
遇救護車不讓的中指蕭也遭人肉搜索出來
那為什麼沒有人來調查柏油路不平的真相
這條爛路是那一間廠商負責鋪的
這條爛路是那一間廠商給人家挖了之後又沒補平
都說禁止開挖 到底又是誰給人家挖了
若是有偷工減料的難道還跑得了嗎
之前討論人行道那篇 都有人引出部落格
把國外歐洲幾個國家及日本人行道的磚面平整度呈現眼前
施工方法嚴謹不草率 對於地磚等材料也有所要求 小地方等細節也不馬虎
對比台灣塗塗抹抹縫縫補補的人行道 障礙物一堆
動不動就有地磚鬆動 裂開
整個拿掉卻是用顏色形狀不搭嘎的來補 隙縫再用水泥填
美觀上當然打折扣 日後水泥的地方因為強度不夠又會碎裂
我們的城市還真是落後
更早有篇去日本玩 順便拍攝人家的馬路
以及鋪路施工的工程人員對於周遭環境維護的尊重
甚致人家確實將路面刨除10公分以上
新鋪路面跟舊柏油路面的接縫幾乎是天衣無縫等
都真實呈現台灣人眼前
之前台北市做路平 我經過民族西路(舊足球場前面)有刻意偷喵一下
是也有跟日本一樣刨除10公分以上
但是2年後回到原地看看 大致上還是有平
只是東補一塊西補一塊在所難免
我是沒有下車拿尺來量看看接縫處有沒有合乎0.2公分落差的標準
你鋪的馬虎 我監督的馬虎 01上的批評也含糊
這應該就是台灣的特色吧
上個月走建國高架橋發現路面有重鋪過
發現新鋪的路面是有平 但是伸縮縫的落差卻讓人有非常多的微詞
我也想發一篇拿出來靠北一番
但是懶得找出是誰承包的 怎麼搞出這麼有感的馬路 所以也就算了

台灣絕對有能力鋪出好路,很棒的好路。
但是,都是因為兩個字,方便。
有沒有地方可以忍受,鋪路得鋪上兩天,得封路12小時以上等柏油乾。
有沒有地方可以忍受,我下班時間會塞住半小時、一小時而不抱怨。
又有沒有我家水管壞了,要等半年去挖路,而且要等預算回填確實。
很多路是挖壞的。
要埋新管線、要做新的下水工程、有加新的網路、要拉新的管線。
台灣沒有做統一管道,那就直接從上往下挖。
但是回填不確實,說實在的它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和機具(資本)去做。
只要花點錢搪塞一下,可以少花幾十萬的器具出租,不好嗎?

這是共犯結構吧,我覺得。
我自己也是共犯。
但我認為,台灣還是有能力可以鋪出很棒、會感動的馬路。
分享一下最近我們板橋這裡的環河路。其實叫做環河路說起來很多,尤其台北左岸基本上是沿著淡水河,所以台北周邊沿著河的道路其實很多。板橋到土城這裡也是一段,而且是機車專用的堤外便道呢。
我常走的這一段是接著新北大橋、大漢橋、新海橋一帶的環河路。這一條路算是我認為挺好騎的地方,很直、紅綠燈少、還算寬。我在這條路上縮了不少次缸,最後一次縮就是把汽缸縮到缸壓低到踩不起來。這裡也算是充滿我痛苦記憶的回憶盒。因為我不僅騎過,我也牽著大白走過好幾公里。這裡直得像是高速公路,要回到市區得花上不少功夫。
這裡鄰近的一個文創園區,叫做板橋435。我覺得可能是這裡的關係,從大漢橋到浮洲這段路經歷過大整修,從原本的二線道打通到六線道。原本的地方後移了很遠很遠。這裡也常鋪路,我的印象在放暑假前才鋪過一次。
這個禮拜六這裡又開始動工,而且這次動工的幅度很驚人。我經過的時候整個有嚇到。
這是我看過最漂亮的柏油路。油得發亮。那顆粒之飽滿,路緣之切齊。彷彿你吃了十八年的紅豆餡餅,那十八年都是紅豆糊,終於在你活著第十八歲的那一黏,你吃到用整顆紅豆下去做的紅豆餅,那種感動是會在你的口腔迴盪不絕、永生回憶的眼淚。
鋪起來還真是漂亮,我得這樣說。光是這樣,如果我生在板橋,我什麼票都投給他了。這簡直做得太美了,簡直像個藝術品。第一次發現柏油路在跟你招手,用輪胎摩擦地面的感覺實在是太讓人激動。這讓我想到皮克斯的卡通Cars在麥坤用發自內心的態度把小鎮的路鋪完之後,大家意幻情瀰的在路上跳舞的樣子。如果你是台車,而且是台降到一指跑車,你會想把這段路捲回去當你家的床。
よかっ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