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le01 的前輩大家好:
在下到此閱讀各位先進的精闢文章已有一段時日,
第一次發文,不是效法大家的精神來分享自己對於資訊產品的拙見,反而是要提問勞煩各位解惑,實在不好意思,
在此對於參與這個討論的前輩們,先致上感謝之意。
我的朋友出社會之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臺北近郊一家小有名聲的軟體公司C社擔任軟體工程師,
他做這一份工作到現在已經一年多了,目前月薪約四十K。
最近他的團隊有出貨的時程壓力,已經連續兩、三個月的週間上班日(週一~週五)
幾乎都是晚上十點半以後才下班,今天更是將近午夜一點才踏出公司(之前也曾有幾次超過午夜才下班)。
這兩、三個月期間,幾乎週末假日兩天其中一天都要加班,也有幾次是兩天都被主管召回。
他每天早上大概九點多到公司,這段期間保守估計每週工時超過六十小時(扣掉用餐休息時間),
除了誤餐費之外沒有任何加班費。
今天他們團隊開會,主管說,也許大年初四就要大家回去加班。
我的朋友問,年假期間的加班有沒有補休,主管說有,但是……「可能沒有一比一」(那會是一比零點幾?);
個人覺得比較誇張的是主管還回問了一句「會有機會用到嗎?」
因為在這裡的各位先進有許多從事資訊相關產業,而我並非從事這個領域的工作,所以對其中生態不甚瞭解。
我想請問:在臺灣的資訊產業界,這樣無度超支員工的生產力,無度預支員工的健康及生活品質,
而不管員工未來生產力耗損的潛在可能性之情形,是一種常態嗎?
對於日益增長的工作時數,他似乎已經不想再抱怨了,(臺灣人的樂天知命?)
我問他「你們這間公司有打算讓員工待久一點嗎?」
他說「看起來是沒有。」
我很納悶,雖然臺灣的資訊人才很多,但是這應該不是一個具有高度可替代性的工作,
怎麼會這樣子呢?
而且主管那句「會有機會用到嗎?」的意思似乎是要我的朋友接受「這業界普遍存在且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狀態」。
是這樣子嗎?
我們都知道臺灣的資訊產業一向是以高配合度、高靈活度與高成本控制力來爭取大廠訂單,
業界在趕交貨時都有一段忙碌期,員工大多能共體時艱。
我的朋友工作認真,配合度也相當高,
這兩、三個月,他因為這樣加班,身體出了許多狀況,他的主管也知情,
但是「可能沒有一比一」和「會有機會用到嗎?」這兩句話,似乎顯示他的公司對於員工的權益與健康相當漠視。
難道他的公司認為好的員工終究是留不住的,先盡情使用了再說,就算人走了也不愁找不到新人遞補。
唐突的拋出這樣的議題,希望各位前輩能不吝發表高見,謝謝。
luminis wrote:
Mobile01 的...(恕刪)
不能說待了很久...
只能說..
這行就是這樣
電子產業的競爭是一個月一個產品的,替代性也高。而且競爭是全球競爭的。
也許你看到的是這裏很操...但是你沒看到的是全印度,中國多少工程師也在加班跟你競爭。
不像作一些市場導向或是獨佔事業的人就比較自由..
要輕鬆也只能說你朋友入錯行了。
不過題外話..我同事也是從新店的C公司,然後到F 公司的..
他認為..
C 公司以經不算很操了。..
F 公司才是真的會操出人命來的.
什麼過年初四才召回? 年二就叫你回來 ..
海外的連過年回來的機會搞不好也會被吃掉...
加班補休 ? 可以申請啦...記住不要上了老總的黑名單在分紅時搞你一筆就好了。
自已想想吧。
每天早上7點多就到客戶的公司報到了,大約到晚上10點、11點才走人
就這樣連續搞了兩個多月吧
被我戲稱 7-11:早上7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

這幾乎是國內許多資訊產業的共同特色吧
管理強調責任制;薪水比照包月制
認真就等著被關吧!LDS 請勿人身攻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