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版上有懂平面印刷開刀模的前輩嗎?求救>_

小弟公司名片需開刀模札洞
可廠商做出來的如下:
版上有懂平面印刷開刀模的前輩嗎?求救>_
以X為例,字的寬度為1公分

版上有懂平面印刷開刀模的前輩嗎?求救>_
但看紅色圈圈處,轉折處產生很大的圓角;小弟知道不可能完全要求轉折處銳利,刀模有製作上的限制...但這會不會太誇張了點?刀模製作時最小的R角可以到多小呢?
另角落處很多明顯是用手搬斷的痕跡,個人認知是刀模裁切時應完全裁斷,但這個看起來是刀模裁切後並未完全切斷,然後用扯的將字扯下來,這是開刀模的正常程序嗎?

版上有懂平面印刷開刀模的前輩嗎?求救>_
附上先前打樣時,用雷射刻字的效果,品質實在是差太多了,另外請教雷射刻字後邊緣會產生焦黑我知道,但小弟拿到的打樣品,焦黑會印到名片本身,看起來髒髒的,所以才考慮開刀模裁切...焦黑會印到其它地方也是屬一般情況嗎?還是可以避免??

真的有勞前輩們多指教了@@...印了九盒,但這刀模品質我實在是沒辦法允收...
2011-11-17 2:07 發佈
1公分平方的字

刀模能鍘到這種程度算很不錯了...

在我個人所知的範圍...脫姆遜的刀模要鍘這麼複雜又這麼小的造型是很難的...

(要不是你有拍照我會覺得應該沒有刀模廠或鍘紙廠會接這種案子)
(另一個可能是廠商並不是用一般脫姆遜的方法去量產你的名片)


基本上做這種設計真的是吃力不討好...徒增自己跟別人的困擾

此外....

如果你打樣是用雷射雕刻...

量產也就該乖乖的用雷射去刻...

打樣跟量產用的方法不同就失去打樣的意義了




咆哮的惡魔 wrote:
1公分平方的字刀模能...(恕刪)


真的是這麼難製作嗎?因為小弟發包前找了四家廠商...沒有一家說做不到,或是很難做
所以才會對這樣切出來的品質很不滿意;1公分見方的裁切應該挺常見的,製作前也問過一些廠商一些設計限制,他們回答字體最細的部份在0.5mm以上就可以裁切,所以這樣的刀模應當不是很難製作的才對

不知是否有其它的前輩能告知例如裁切時沒切斷,徒手拉斷是否為正常的流程?因為看過很多印刷品,裁切的邊緣都很漂亮..且轉拆處的R角並未如此的坑坑巴巴...

打樣時雷射造成名片本身看上去髒兮兮的,所以後來才並未選擇這樣的製作方式,若這是能被克服的,我也會想選擇這樣做....

感謝惡魔兄的回應~~~

dueffnfv wrote:
小弟公司名片需開刀模...(恕刪)


你這應是傳統木質底材的刀模沖出來吧?
這種刀模的頭尾接縫不齊現像常見於沖出物過小的時候
你最好用蝕刻or雕刻刀模去沖就不會有這種情形了
但上述刀模必須有相對應的沖壓平台,你必須先確認清楚

AC2887 wrote:
你這應是傳統木質底材...(恕刪)


的確...是木質底材的刀模
對這個東西不懂...還以為印刷廠會針對不同的大小或是複雜度依專業給我們建議
看對方信誓旦旦的說沒問題,就這樣開下去了....
果然還是要靠專業的大大指教

再請教一下,若是用蝕刻或是雕刻刀模,轉折處的R角可以做到多小呢?因為字體是很方正,很強硬的感覺,這個刀模札下來..整個都圓掉了@@, 另外這種做法還會出現那種尖角處會留有用手扳掉的痕跡嗎?還是可以札的很漂亮?

感謝AC2887大了~~~
dueffnfv wrote:
真的是這麼難製作嗎?因為小弟發包前找了四家廠商...沒有一家說做不到,或是很難做
所以才會對這樣切出來的品質很不滿意;1公分見方的裁切應該挺常見的,製作前也問過一些廠商一些設計限制,他們回答字體最細的部份在0.5mm以上就可以裁切,所以這樣的刀模應當不是很難製作的才對)


我建議你去刀模廠問看看...或是親自去看一下脫姆遜的作業現場..

去看看刀模長啥樣子...

應該就能理解到底好不好做了

現在的刀模基本上都是先用雷射在6/8吋或5/8吋的木心板上燒灼出刀線後再裝上刀片

我很懷疑你跟廠商溝通時應該有單位上的誤用

(別說太誇張...我工作上的經驗真的有很多相關的從業人員連mm跟cm...英吋跟台寸等度量的定義都搞不清楚...或者是心裡想的是cm結果口中念出來的是mm)

除非你找的廠商不是一般的脫姆遜作業方式

不然絕對不可能會有0.5mm以上就能裁切這種說法出現

你自己拿隻尺看看0.5mm是多寬吧...對非相關行業的人來說0.5mm已經是零距離的概念了...



合理的限度應該是0.5公分...

至少在中部是這樣子...

我想北部的刀模廠應該也不會差多少

頂多能開到4mm的刀距吧....就我所知這樣的刀模也比較不耐用..

一般的刀模廠應該不太可能會敢誇下海口說這樣的東西有辦法做


另外...很多廠商說能做不代表能達到你的要求

這應該不是廠商故意要欺騙你....

可以說是雙方在品質上的認知有落差吧...

因為他們太習慣脫姆遜的眉角...

在他們的認知中這樣的品質應該是合理的...如果以技術層面來說的確是如此

現今的刀模真的頂多就只能做到這種程度吧

所以除非你特別強調要百分之百跟得上雷射雕刻的樣本

不然基本上廠商會想當然爾地認為你應該也要能接受這樣的品質



你是這個case的設計師嗎?

如果是的話我是勸你以後別再用這麼高技術風險的手法

假如你只是單純希望有簍空字的效果

去找UV印刷廠...開專版...印在透明的pvc塑膠片上

這是我能想到的變通的方法

字的部份就保持透明 其餘的部份先印上白色油墨打底...再印你要的圖跟字

視覺上效果應該還是跟一般紙類的印刷品有相當的差異

而且可以避開這種刀模的問題



dueffnfv wrote:
再請教一下,若是用蝕刻或是雕刻刀模,轉折處的R角可以做到多小呢?


開專用的陰陽模也是個解決的方法

不過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刀模的成本應該會比木模貴很多

尤其在多模的半成品鍘型的情況下...你的模具大小還有關係到配合廠商的最小作業尺寸的問題...

就我個人的了解....成本概念可能跟木模是完全不同層次的

就印刷業中常接觸到的PVC泡殼用的真空成型的模具來說 通常正3K的模具費用就差不多是在8K-12k左右

這還是一般難度吸朔模...你這個個案的模具應該得開CNC的鋼模...字這麼小也算是高難度了...

我想費用還會更貴...

但好處就是精密度一定會比木模強很多

要讓1公分平方的字有稜有角應該是辦得到

(不過區區名片而已...搞到這種程度說真的是算抓一尾蟲放在XX上...標準的自找麻煩

值不值就看你自己拿捏了)

至於導圓角能做到多小...直接問配合的廠商最準...應該是廠商說了算



咆哮的惡魔 wrote:
我建議你去刀模廠問看...(恕刪)


誠如惡魔大所言,也許真的是跟廠商認知上的誤差,這個部份我會再跟廠商做溝通
所以才會在此請教有經驗的前輩,畢竟我不是專業,自然需要專業的人提供意見
而我有拿過雷射打樣出來的sample給印刷廠,都說可以做,並未事先告知說R角會很大,或是會有扳斷的痕跡,或是先說明要做到銳利的角度,刀模做法會不同,費用會高出很多……所以才會無法接受這樣的品質
不過大大有些話小弟不太能認同,就是因為不懂,才需要找印刷廠了解啊,印刷廠不該就自己的認知就這樣答應客戶可以做到,而是該教育客戶,做出來會跟理想值差異多大,或是要多加多少費用才能做出這樣的效果;再者,設計師本就不該遷就成本就萎縮自己的設計,更何況照您所說的,它並不是什麼高技術風險,只是在於要做到這樣的效果,相對要付出較高的成本是可以做到的,至於有沒有那樣的價值,就自行做評估,覺得有,為何不可以做?小弟不是平面設計師,但在產品設計上也有十年的經驗了,看過太多..甚至是大公司,為了遷就成本,做出來的東西實在是#%#@^#&%&!,若設計師的出發點一開始就是在於安全性,可行性,甚至是成本考量.....東西永遠做不到更好,廠商也永遠不會進步,若您有跟Apple合作過就知道,台灣的製造技術有多少是因為Apple幾近無理的要求而開發出來的新的製程或是新的運用.....
當然設計層面不是小弟在此的主題
還是感謝惡魔大的指教,透明PVC上印刷,或是一些刀模的知識,也讓小弟有更近一步的了解,等等找廠商溝通也比較會有對等的立場

感謝!!
dueffnfv wrote:
的確...是木質底材...(恕刪)


蝕刻/雕刻刀最小R角0.2mm
理論上還可更小,但我沒試過,因為0.2R肉眼看已近乎直角了
若再小下去,R角處刀模耐用壽命我怕會下降
以你要沖的這種大小的蝕刻刀模費用,應該不用NT 1500
但還是那句話,你要先確認是否有合適的沖壓平台
或請刀模廠幫你沖,反正你要的數量也不是很多
.............................

另一種方式是用切割機,那就更快了,原理&程式跟雷射切割機一樣,但它用刀子割出來的,所以無燒焦問題
所謂山不轉路轉,你有沒有考慮更換名片的材質,這是給你的建議
dueffnfv wrote:
也許真的是跟廠商認知上的誤差,這個部份我會再跟廠商做溝通
所以才會在此請教有經驗的前輩,畢竟我不是專業,自然需要專業的人提供意見
而我有拿過雷射打樣出來的sample給印刷廠,都說可以做,並未事先告知說R角會很大,或是會有扳斷的痕跡,或是先說明要做到銳利的角度,刀模做法會不同,費用會高出很多……所以才會無法接受這樣的品質
不過大大有些話小弟不太能認同,就是因為不懂,才需要找印刷廠了解啊,印刷廠不該就自己的認知就這樣答應客戶可以做到,而是該教育客戶,做出來會跟理想值差異多大,或是要多加多少費用才能做出這樣的效果;再者,設計師本就不該遷就成本就萎縮自己的設計,更何況照您所說的,它並不是什麼高技術風險,只是在於要做到這樣的效果,相對要付出較高的成本是可以做到的,至於有沒有那樣的價值,就自行做評估,覺得有,為何不可以做?小弟不是平面設計師,但在產品設計上也有十年的經驗了,看過太多..甚至是大公司,為了遷就成本,做出來的東西實在是#%#@^#&%&!,若設計師的出發點一開始就是在於安全性,可行性,甚至是成本考量.....東西永遠做不到更好,廠商也永遠不會進步,若您有跟Apple合作過就知道,台灣的製造技術有多少是因為Apple幾近無理的要求而開發出來的新的製程或是新的運用.....
當然設計層面不是小弟在此的主題
還是感謝惡魔大的指教,透明PVC上印刷,或是一些刀模的知識,也讓小弟有更近一步的了解,等等找廠商溝通也比較會有對等的立場)




當然在工作上這樣的邏輯是絕對沒有錯....

我也只是站在一個客觀第三者的立場...以我的經驗分析你遇到的問題是什麼原因而產生的...

我想我的猜測應該是八九不離十...你可以再去問問廠商到底說的是mm還是公分...

你這次遇到的問題根本原因應該是出於溝通上產生的誤解

通常溝通不良不外乎是表達能力跟理解能力的問題....

這部份你可以好好釐清一下...

然後當做一個教訓...

幹這行...溝通真的很重要...

不管是口頭或是書面...甚至是用樣品來溝通

用詞一定要力求精確...同時別留任何可能產生誤解的模糊空間...

總之就是要很小心雙方的理解與傳達沒有認知上的落差






此外....做設計跟搞創作是兩碼子事...

設計這個詞說起來可大可小....

往小處說是種有計劃的創造...

往大處說...設計真要認真的話可以大到算是種哲學

設計跟藝術最大的分際就是在於妥協...

一個藝術家可以完全只憑自己的喜好來創作...

但設計師不行...尤其在你是吃人家頭路或是有市場行銷考量的時候

能用現行的成熟技術...以低廉的價格達到產品目地的設計才能算是好設計




當然你也可以集中各種資源進行技術攻堅...然後以走在時代尖端的技術創作出另人目炫的佳作...



不過至於要不要為這樣的效果買單...別忘了老版或你的客戶才是決策的關鍵

當然你的老版或客戶願意買單的話也沒人會說些什麼


有機會你可以研究看看藝術跟設計究竟有什麼不同...

設計師為什麼不必向現實條件妥協?

設計行為其實就是想辦法在妥協的過程盡可能去蕪存菁...

保留正面因子 除去負面因子

換句話說大多數的情況下...設計其實就是一連串取舍之下的成果...

美學其實只是設計行為中一個環節而已...並不是全部...

但可惜的是有很多設計行業的從業人員因為本位主義的關係是看不清這個事實的...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