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為什麼台灣的人行道普及率這麼糟糕?

台灣走透透 人行道真的可以走的也只有台北市
既然台北市做得到 為何其他大小都會區的地方政府做不到?
每次出國回來都有很深的感觸
韓國 很多人對韓國還停留在跟台灣差不多的印象
但是其實現在人家早就超越台灣了
日本 我想我就不浪費口舌了 因為公共設施在亞洲國家已經算完美的境界了
就連中國
大部分的城市 人行道我看都有台北的兩倍大吧
我覺得一個都市 要讓人家看起來整齊 除了交通以外
最重要的就是人行道的完整 還有招牌形式大小的規範
可惜的是台灣根本就不重視這些東西
而且我覺得大部分的台灣人 對於自己生活週遭環境的忍受度還滿高的
政府 真的如此無能嗎? 為什麼人民沒辦法有力量制衡?
(最後兩個問號是我自己問自己 希望大家不要對政治延伸討論)
2006-11-30 20:42 發佈
相對於硬體建設
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民眾的自覺

大陸的人行道雖大雖多
但是你看看馬路上橫衝直撞的車輛與行人
這樣的對比難道不是另外一種諷刺?

台北做得到
其他都市當然也作得到
問題是
民眾心裡會想
"反正其他人也都一樣"
所以就恢復原狀了
恩 這個我知道
但是我覺得 他們是先有建設 再來建立文化
雖然文化建立是很緩慢 但是硬體已經到位
反觀台灣 不但穿越馬路的人多
有地下道有天橋偏偏不走 有斑馬線偏要從中間過馬路
騎機車騎假踏車逆向 台灣的行人也是很糟糕的
更何況台灣連基礎建設都不齊全
不是說中國好 我的意思是 一但他們罰責建立了 公安開始嚴格取締
事實上他們是有可能同時擁有完整的公共建設與被約束而生的行人道德的

走出台北市 哪裡的行人有尊嚴的?
走出台北市 又有幾個懂得約束自己的行人?
我覺得台灣教育的素質還不夠.
常常看到有人行道卻不走.只是為了省兩步路
人行道?! 能吃嗎?
連走廊都被路霸佔去了 台北市好一點 過個橋之後就是路霸滿天下!!
http://www.wretch.cc/album/victorwang99
看看台北市一年有多少預算跟別縣市比一比就知道人行道為什麼比較多啦
台北市每一間國小都有游泳池別的縣市勒
錢差很多很好用的
台灣在日本時期並沒有騎樓,民國以後才出現的,為什麼談到騎樓?因為....這種畸形的東西,老實說,我覺得全台灣整體應該檢討,看是要騎樓歸還給該樓主,還是要取消人行道,都使用騎樓,
最好是一樣就好。

怎麼說呢......
1-有一些地方有騎樓+人行道。
2-有一些地方只有騎樓。
3-有一些新建築則是只有人行道。
4-有一些則是兩者皆無

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以上的狀況,怎麼樣讓行人遵守?要怎麼配合?
老實說,台北市我住了十年,看過許多地方也是有上述四種狀況,更離譜的是 如果仔細看過華視新聞或類似報導(讓用路人檢舉很多詭異的道路的亂象的,包括全台灣的門牌亂標亂寫,還有人行道弄得亂七八糟的),例如台電變電箱設置在人行道、甚至有導盲磚引導到變電箱讓盲人撞變電箱的,都有(這事發生在台北,華視報導的)。

如何重新規劃,可能還是個大工程。各縣市願不願意配合,還有會不會推託財政困難,都要看各縣市的意願啦。台北市不要以為沒有佔用騎樓或人行道的狀況,還是很多光是講一個 頂好商圈那邊去走一次就知道有沒有。
台北市的警力充足,但是還是開單很困難(例如開單,就找遊民來頂替,開他單,他不繳,限制出境,也是無用),更別說連抓小頭、強盜的警力都缺乏了,應該很少能撥空取締這個。


該怎麼講呢.................

至於招牌統一的問題.....
記得九年前,台北市政府跟大稻埕的重建協會有達成一個協議,把招牌都整齊規劃,有興趣者,可以走一趟 迪化街看看招牌,大概就是那一回事。這樣是蠻不錯的,但是話說回來,如果你家的招牌被規劃成都統一格式,你願不願意呢?扯到自己的話,往往可能就不是那麼容易妥協

除非培養 習慣,先由重罰開始,不然是不會有好的開始。
如果又其它縣市也能跟進,調派警力跟相關取締人員,或許是個好方式。
然後,人行道的 大小,跟城市的整齊畫一是沒啥關係的,有整體規劃,人民守秩序才是交通跟市容整齊的重點。例如人行道就算寬有八米好了,大家隨地撒尿、吐痰、讓狗狗大小便丟垃圾,應該不會整齊到哪去。
我愛台灣,我的國家 敬請多支持台灣國產品

respect wrote:
台灣在日本時期並沒有.........這種畸形的東西,老實說,我覺得全台灣整體應該檢討,看是要騎樓歸還給該樓主,還是要取消人行道,都使用騎樓,
最好是一樣就好。
(恕刪)

我同意這句話!
下雨天有騎樓的話你會走人行道嗎??再加上機車、攤販退出騎樓及人行道....路邊不是紅線就是停車格...攤販就不用提了!那機車停哪裡??
騎樓的地算是屋主的還是政府的我不清楚...(請瞭解的大大告知...)

台北市就這麼大,路就只有這麼寬....有的地方再增加個〝公車專用道〞....附帶的增加了穿越馬路的行人...使得綠燈要右轉的車輛又轉不過去(等行人走完都快紅燈了吧!).......這些都有連帶關係的!!如今反而很少看到天橋與地下道....甚至有X型的行人穿越道....全部的車子都要停下來...orz.....怎麼不設個〝口〞字型的天橋呢?(承德路上好像有...)
相機比我兇...
respect wrote:
台灣在日本時期並沒有騎樓,民國以後才出現的,為什麼談到騎樓?因為....這種畸形的東西,老實說,我覺得全台灣整體應該檢討,看是要騎樓歸還給該樓主,還是要取消人行道,都使用騎樓,

這邊有問題,
一、民國以後才出現?民國以後也包含了日治時期,這邊有語病。
二、騎樓這種建築形式不是在民國或日治以後才有,很多老街、老建築、廟宇都有這類的設計,主要是避雨。
參考資料一堆,手邊翻一下:

莊永明著/《台北老街》/民國80年初版/P023/圖5的圖說:
清末的艋舺十分熱鬧,亭仔腳(騎樓)的小販,來往頻繁。
住台北市應該都去迪化街逛過年貨大街……
相關的東西其實我已經說得有點累了...
總之就狹義面來說,我個人認為問題如下:

1.騎樓
2.機車氾濫(一人一車)
3.大眾捷運系統不發達
4.政治淩駕專業

廣義上來說就是..經濟力和人民平均素質了....

貼一張京都普通的街道圖,
日本的一般街道上是沒有騎樓的,
人行道就是要給人和自行車通行,
雖然偶會停個幾台在上面,
但並不會出現像台灣一樣機車橫放成列與人爭道的景象,
其主要原因除了日本大眾捷運發達外,
你有車騎,但不見得找得到停車位也是一個因素吧!

但現在台灣要徹掉人行道談何容易,
在大部份的地區人行道已成為商家或民家的私有地,
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沒人敢動這個東西,
再說了,你人行道徹掉了叫機車停哪裡?
我覺得我們台灣人不是很愛騎車,
而是不騎車根本很多地方就到不了,
所以才會造就世界第一的機車普及率,

要解決人行道問題首要解決機車停放問題,
要解決機車問題就要先解決大眾捷運問題,
然後如果沒有出現一個有魄力的政府,
繼續讓政治凌駕專業的話,一切還是白搭...

小弟的一點個人見解,給您參考..

プロフェッショナルの流儀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