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寫這一篇, 只能看著相片懷念當時的心情了~~
把時間拉回到上個月的九二一
因為剩下不到兩個星期就要再次離開故鄉, 為了行李輕便的緣故, DSLR就沒帶在身邊
各位就稍微忍耐一下, 不要抱怨SE Vivaz的相片畫質, 怎麼和Canon 450D差那麼多!?

對了, 另外還要先說明一下
小弟我出門前在google map上把城隍廟的地點標錯了, 所以走了好大一段冤枉路
台南鄉親們看到相片, 就不要太在意我走的路線... 當作我故意繞路逛大街好了

之前小弟參觀過府城三大名匾其中的兩個, 分別是天公廟的一字匾, 還有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可惜整修中看不到)
所以這次的目標當然就是位於台灣府城隍廟的最後一塊名匾囉~~
從府前路一路往東走, 快到東門圓環的時候, 發現一段好像聚集了不少小吃店的路段
照片中有炒鱔魚專家, 有肉粽菜粽專家... 害我忍不住想起孔廟附近的炒飯專家

東門圓環一隅... 台南市大概是我見過圓環最多的城市了
出門前要是沒先看好地圖, 肯定會遇上鬼打牆

從東門路圓環轉進北門路, 然後一路靠北騎.... 啊, 是一路往北走啦

突然看到一家很熟悉, 讓我又愛又恨的書局...
當年要是沒有這家出版社, 我高中跟大學聯考大概只能考18分
但是也因為有了這家出版社, 害多少國中生一天考八堂課的測驗卷, 回家還有寫不完的參考書

走著走著, 廟沒見到卻走進主耶穌的地盤
既然有緣路過, 就順便拍照留念一下, 哪天要是西方極樂世界進不去, 天堂不知道能不能收留我

隔壁就是好大一家基督教書店, 柱子上寫滿了勸世文~~
看到這幅廣告, 害我忍不住想起孔廟絆倒人的樹根
大家來台南玩, 要小心榕樹的樹根喔~~

回頭經過一個鐵路平交道
也許是知道以後可能很難返鄉工作了, 所以看到鐵路就有一種想哭的感覺
什麼時候才能買張單程票, 搭上返鄉的火車回家陪爸媽呢?

沿著青年路往回走, 在城隍廟旁邊有個菜市口
這個小小的牌樓, 不知為何讓我想起古裝片裡將犯人綁赴菜市口問斬的場景
只是現在頂多也只有斬雞頭的表演吧?

走了一大段冤枉路, 終於找到位在青年路跟城隍街口的台灣府城隍廟了
如果從延平郡王祠走出來, 沿著鄭成功騎馬像馬頭所指的城隍街一路走來就到了

上次參觀過的延平郡王祠, 因為建築物年代很近, 一直到這幾年才勉強被列為三級古蹟
而看起來古色古香的城隍廟, 竟然也只是二級古蹟?
由於小弟我堅持參觀古蹟一定要做功課, 別只是走馬看花
所以不管是事前還是事後, 總要找點歷史資料搭配圖片, 這樣才對得起國家社會嘛

枯燥的維基百科歷史時間又要開始了, 沒興趣看的人請善用滑鼠滾輪滾過這一段吧~~
據說城隍的信仰可以追溯到周朝, 不過這當然也是沒有太多根據的推論啦
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從漢朝開始, 人們開始把死去的英雄功臣奉為城隍爺祭拜
一直到了鼎鼎有名的明太祖朱元璋, 正式把城隍爺分成京師、府、州、縣四個等級, 由朱元璋分別加封爵位
首都南京還有朱元璋老家的城隍, 是正一品的福明靈王
府城隍是二品威靈公, 州城隍是三品靈祐侯, 縣城隍則是四品顯祐伯
明朝之後呢, 一般民間信仰把城隍分成三級, 分別是
都城隍(公爵,威靈公)。府城隍(侯爵,綏靖侯)。縣城隍(伯爵,顯佑伯)。
台灣府城隍廟最早建於明永曆23年(1669), 當時鄭氏王朝把台南當作首都
所以台南城隍廟供奉的城隍爺是最高等級的威靈公~~

後來到了清光緒17年(1891), 朝廷為了某些緣故決定在新竹城隍廟做法事, 所以把新竹城隍爺也升格為威靈公
另外抗戰勝利之後, 台灣的首都變成台北, 所以現在台北市武昌街的台灣省城隍廟, 供奉的也是最高級的威靈公
據說台北、新竹跟台南的信徒為了誰才是正港的威靈公爭執不已...
不過要是問我的話, 我這一票當然投給台南城隍廟囉, 畢竟人家歷史最悠久嘛~~

好了, 中場維基時間結束, 回頭繼續看相片吧
台南城隍廟的一大特色, 就是廟中的對聯都是很淺白的勸世+警世文
另外從門口就可以看到三大名匾中最有趣的一塊~~

走進廟門之後先不急著參觀, 回頭看一下大門內側
竟然掛著一副超大的算盤... 算盤上的對聯寫著
「善惡權由人自作,是非算定法難容」, 算盤下方刻著「丁丑年陳江山奉獻」
這位陳桑不知何許人, 讓後代子孫再次見識到台南人的幽默真的不是蓋的

大算盤的對面, 正殿上高高掛著府城三大名匾的最後一塊 "爾來了" !!
意思就是:兄弟, 你終於來啦, 我就知道總有一天等到你, 現在來算總帳吧!!

正殿的兩旁有七爺和甘爺
另一邊當然就是八爺和柳爺
(話說七爺八爺大家都很熟, 但是甘爺跟柳爺是甚麼來歷, 有誰可以介紹一下嗎?)
柱子上掛著很酷的木牌
不過只有和城隍爺朝夕相處的廟公沒在怕的
吃完午飯該睡覺就睡覺, 生平不做虧心事, 半夜不怕城隍爺(?)

因為廟裡光線不夠, 手機照得很不清楚
不過這塊匾額上有說明, 這位福建水師提督跨過黑水溝來台灣的時候剛好遇上颱風
還好神明保佑才沒有在黑水溝翻船, 所以特地做了塊匾額表示謝意
(話說這不是應該感謝媽祖嗎?)

端坐正殿的城隍爺, 還有兩邊很搶鏡頭的七爺八爺

話說城隍爺也就是道教傳說中掌管一個城市或是行政區的首長
既然身為地方行政長官, 下面當然要有很多部門各司其職, 這樣才是一個完整的行政團隊嘛
所以大殿的兩邊有二十四司, 小弟意思一下只拍了其中一邊~~
圖中的考功司, 顧名思義就是掌管考試和功名的單位, 儘管現在不是考試季節
考功司的神像前面還是有幾張准考證供著, 希望神明保佑沒有18分也可以上大學~~

一般台灣廟裡的匾額不是清朝就是民國的匾, 我第一次看到有昭和年間的匾額
落款人是高砂區區長某某人... 讓我在後殿的觀音殿忍不住拍下來做紀念
城隍廟兩邊廂房的一景, 可惜牆壁旁邊的消防設備很煞風景
不能設計一個方便又美觀的收納設施嗎?

走出後殿, 還有個小小的草坪和涼亭一座
涼亭後面的牆上有塊很新的石碑, 說這塊草地原本是畸零地, 經過信徒跟地主長年的協調之後
花了一兩千萬才整理出這塊地來, 不知道當初不肯賣地的釘子戶怕不怕到城隍爺面前算帳?

蓋得跟煉鋼廠高爐有點像的金爐

臨走前再拍一副有趣的對聯, 上聯是
下聯則是...

怎麼講都講不聽的話, 那就要大刑伺候了!!

臨走前小弟我依依不捨的回頭猛拍這座小小的城隍廟
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回來南部定居下來啊~~

最後, 參觀完城隍廟的感想就是... 「居心正直見我不拜何妨、作事奸邪盡汝燒香無益」
這副對聯是不是很適合拿來當作管妹發威時候的簽名檔呢?

國慶日就快到了, 屆時大家秉著正直的愛國心, 一起把01頭像換成國旗
想必管妹一定會表示贊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