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從小在士林區百齡橋這裡長大,
國小時每週放假晚上家裡都去逛士林夜市,
現在大家看到的士林夜市和最早的士林夜市
其實是不太一樣。
首先從地區的腹地和交通說起,
以前的士林夜市其實腹地不算大,
有的人或許不知道,現在的基河路以前就是
一條河,承德路和士林夜市是被分開的,
這中間有一座吊橋,大家不要以為是現在的吊橋,
那種吊橋是古早的吊橋,只能通行行人和腳踏車,
這座吊橋的兩側就是從現在士林區運動中心
連到現在士林夜市入口那裡(大約在派克雞排那個地方),
當時如果你要開車到士林夜市那一側,
你必須從現在的中正路那裡過去,而且
以前還不是中正路喔,是一座中正橋,
中正橋是鋼筋水泥的橋,車子才可以從這裡通過,
其實士林夜市那一片最早應該算是一個大市場,
許多婆婆媽媽都到那裡去買菜。
之後隨著地區的開發,基隆河被填起來,以致於
士林夜市腹地開始慢慢發展,當初的士林夜市主要
逛街的主道路就是從現在的士林媽祖廟,經過轉角的
摩曼頓運動用品,然後一直走到現在的劍潭捷運站,
除了這條主幹道,其餘一些小路店家很少,告訴大家
一個有趣的事,現在在陽明戲院旁的吉野家旁邊那條
小巷子,以前走進去可是風化區喔,跟你看電影艋舺
那種小巷子場景差不多。
至於說到吃的,像現在有名的豪大雞排,當初最早時是
一個小攤子,只有一個老闆在賣,我時常經過那,
也沒看什麼人在買,我心想,這家到底是有沒有生意,
有一天我心血來潮,也買了一塊大雞排替他捧場一下,
後來我不知道是不是老闆有換還是怎麼樣,好像開始人有變多,
攤位也變大了,就變成了現在的豪大了。
現在我看賣吃的商家一大堆,大家賣的確實也都差不多,
最早的士林夜市,雖然賣的東西跟現在也脫離不了太大關係,
但家數並沒有那麼多,而且後來因為攤位重新換過,
其實小弟也不太記得當初的那幾家了,另外我記得以前士林有家
賣蒸餃的攤子很多人,它的位子就在現在士林那家Hand Ten再往前
劍潭捷運站方向的左側,那家的蒸餃真的是好吃,但後來整個士林開始變化後,
這家就不見了,很可惜。
有一個地方大家可能也不太知道,就是在現在士林媽祖廟對面那一片,
以前的士林夜市吃的就是在那裡,從那裡可以穿越到現在的基河路,
那片也就是舊市場,同時以前那裏還有殺蛇的,跟華西街一樣,
但後來沒落了。
士林夜市最早的藥燉排骨創始就是開在現在攤商要搬過去的新市場的基河路邊,
當初只有一兩家,現在全部都是,其實外人也搞不太清楚了。
以前的夜市比較多奇奇怪怪的,例如賣一些小動物,那時攤販連鵪鶉的幼鳥也有賣,
那時還叫迷你雞,很小一隻,小弟真佩服以前人的天才,鵪鶉就是在生我們常吃的
鳥蛋,當時好像賣3隻100。
以現在的士林夜市來說,人真的是很多,至少是以前的5、6倍以上
絕對有,現在的商家也變的非常多,現在的士林夜市已經是非常商業化的,
只不過嚴格說起來,它規劃的並不是非常完美,在台灣,它算是一個非常熱鬧,
有人氣的夜市,這點士林夜市絕對排的上榜,但卻不是台灣最具有特色的,
小弟所指的特色,是類似文化、飲食方面,這也就是士林夜市比較缺乏的。
redlin wrote:
小弟從小在士林區百齡...(恕刪)
小補充一下:
其實以前吊橋在士林夜市那端橋頭的風化區才是士林風化區的起源
但是橋頭的年紀偏大,
後來才有現在士林陽明戲院旁吉野家巷子內的風化區(多為年輕的)
不過早就收光了,
承德路算是一條較新的路
以前不過是一部車可過的路,其餘都是雜草,
劍潭站不過是一條淡水線火車的鐵橋,
士林夜市的結構基本上是沒什改變的,
只因拆了舊市場,移現在的臨時市場和之前的都會叢林算是新增
到年底士林夜市及市場回到原本的地方後,士林又回到以前的結構了
不過現在士林夜市一直在擴張
己經往士林分局方向擴散了
有時還是會想念一些老店
但士林夜市就是一直轉變,店面流動很大,
應該是大部分夜市都有的情形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