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了,這篇是來明知故問的(雖然不確定自己是不是真的很了解 )先前有網友post一篇有關基金的專業文章,看完後受益良多有幾篇網友的回應寫到「多頭時基金容易獲利、空頭時就慘了」問題是…到底有多少了可以判斷出「多頭 vs 空頭」、「高點 vs 低點」 ?我發個球,大家來講講看吧:問題一:2006/10/06,中秋節。台股行情約七千點,各位認為目前屬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問題二:如何判斷 ?問題三:所謂的「短多、中空、長多」這種模擬兩可的說法你覺得有意義嗎?對於多空的周期你如何掌握?希望板上的高手能就純交流的角度來聊聊吧 … (不要在這種報明牌喔)
這問題是大哉問啊沒有人可以回答這問題也不重要之前回答多頭會賺,空頭會賠的跟沒回答一樣因為也都是事後諸葛還是一樣操作即可停損點移動法一招就吃遍天下囉特別是像基金這種長期投資的工具十次賺五次沒問題賺就賺大筆賠卻賠小筆長久自然會發達至於停損移動法詳情是怎樣請參閱拙作貢獻我的專業:教你投資理財(共同基金篇),回文的時候有講
什麼叫「短線」、「中線」、「長線」這個東西的定義對每個人可能都不一樣了如果連週期的定義都沒有辦法取得共識那多空的討論自然就是雞同鴨講了... 大家發表意見只是在說「我認為的」某週期,現在是「X頭」但是沒講清楚就開始各說各話了
以下是我在聚財網上發表的東西~大家就參考看看多頭還是空頭?想想自己進入時的處境會重要的多================================================回想一下,我好像是大約從8月那邊開始在心理的主觀上漸漸地看多,原因不過就是從一個量的方大的變化開始。走到現在我沒有看多就死硬的做多,操作上可算是忽多忽空,依照程式訊號為操作的動作方向,差別是後來在做多上會加碼而已。我想起不知哪一本書上寫著:分析師可以堅定的看長多或長空,即使一些年過去證明他的看法是對的,但他的信徒早已灰飛湮滅了。最近我被連續巴了三次,這次的多單會不會獲利?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因為我的看多,除了程式交易固定的投入外,額外再多投入一口自己的看法。連假明天就要開始,想想這段日子的操作與陸陸續續的在聚財網上的看法發表,好像其實沒有看法只要照著程式操作好像也差不到哪邊去吧?我想這已經變成是種樂趣了吧,享有著樂趣還能有些獲利,在虧損時也不會特別懊惱,我應該算是幸福的了^^不過大家買文不是要看這個的^^從大盤來看,當初說那塊橫盤區不是壓力,今天收盤也站上藍線之上了,也就是說那邊有套住還沒自我了斷的人,應該都要解套了,當然這也就可以對應一下自己手上的持股,如果沒有站上那段時間(大約5月底)的股價以上的,可就算較弱勢囉。是否站上7000其實是沒什麼意義的,這幾天大盤的量保持著5日均量>63日均量,今天出現量能超越現象,這樣的現象是波段漲勢的確認點,也就是說近期拉500或是從低點算拉700以上了都不算什麼,未來當有好一段要繼續走的,對照一下大戶的淨多單部位似乎也在對照著這群人總是不錯過波段行情。那要不要開始喊7500、8000、上萬?也沒必要,接下來其實還是貼著盤面走,我只是繼續提醒:不要硬是看空,至少不要看長空,一切都來得及。日前一篇"錢往哪邊走",推斷金融、傳產有錢湧入,就是兆豐金似乎表現不佳,其他合作金庫、東鋼也還可以,不過金融我已經算是撤出,日後再說。金融指數走出不好看的K線型態,整理不可避免,唯有等待他整理看來OK時有跡象量再回流才是好的介入時機,鋼鐵還是可以繼續關注的,我在燁輝上的權證還在續抱,今日有加碼。對照一下電子指數、金融指數與加權指數,當大盤已經站上5月底那一塊的價格以上,電子與金融似乎都還沒有,這就值得思考,到底是哪些股票把指數撐上去了?這對選股上就是重要的事,大盤出現波段漲勢確認的訊號,表示還有波段可以進行,但電子與金融都沒有主流匯聚的特色出現,後續可能是交叉掩護此起彼落的走勢,個股上如果不是那種底部突破點的,奮力追高可能都要忍受一段時間的短套,而尋找分散各地的傳產比較可能是漲幅會較大的所在。
前面回應的網友果然個個高深莫測。小弟對自己提出來的問題自問自答一番,請各位高手指教:問題一:2006/10/06,中秋節。台股行情約七千點,各位認為目前屬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 「多頭市場」與「空頭市場」的定義在於,市場投資人看漲的人多還是看跌的人多。以今年中秋節前收根帶量大紅棒來看,應該代表著多數看好節後的行情。但也因為這只是「心理」上的看多與看空,不代表之後會持續走揚。「見漲喊漲、見跌喊跌」正是市場心態的寫照,所以「多頭」與「空頭」總在一線之隔沒人說得清楚。台灣從2004年3月以來,股市局勢嚴重受到政治情勢影響,人為介入的痕跡很明顯,完全失去過去「大好大壞」的「趨勢盤」特色。大盤指數在6000~6500之間(即年線與十年線之間)一盤就是兩年多,真的讓人看不出個頭緒。不過這三年來大盤有個特色: Q4,Q1漲多跌少(多) / Q2,Q3 漲少跌多(空)相信各位在過去這一段時間如果只做多Q4,Q1,應該都賺了不少錢吧。所以從今年9月開始,雖然有政治亂局,我還是直覺地大力佈局,目前也得到還不錯的效果。對於今年底到明年Q1的情勢,我仍然認為漲多於跌,多方有利。問題二:如何判斷 ?=> 一般來說,我會以均線的走勢配合成交量變化來判斷買進/賣出訊號當長均線走平後上揚、短均線準備往上貫穿時,輔以良好的底部型態(非下跌中的短腳),這時我就會考慮進場。在這個過程中,成交量會逐步加大。符合上述幾點,就很可能是不錯的進場時機。但這時候市場上還是會有一半的人看空,萬一都沒人看空了,其實都已經漲好一陣子了,也許這時反而是頭部了。說了這麼多,我發現都不夠準 …我有一個神準軍師,就是我姊夫,每當我接到他的電話:「最近股市不錯,我明天匯錢給你,你幫我買個幾張…」過陣子一定會開始殺盤,我姊夫這五年來沒有一次例外地「預測」到每次空頭來襲,也算一絕。問題三:所謂的「短多、中空、長多」這種模擬兩可的說法你覺得有意義嗎?對於多空的周期你如何掌握?=> 從技術面來看,如果以年線、半年線做長趨勢指標;季線、月線做中趨勢指標;週線、雙週線做短趨勢指標。那麼這幾條線交織出來的走向就可以讀出長、中、短趨勢的支撐與壓力。不過實際狀況卻可能「強多遇壓非壓、狂殺遇撐非撐」,所以,在短線與中線的操作上可能有意義,但在長線的投資上卻有許多盲點。所以,大家可以說這個有意義,也可說說沒有意義,就看你自己的投資策略與習慣了
阿政大...沒想到您也到01來敗家了,呵...小弟不才...來試著回答一下口木大人的問題...問題一:2006/10/06,中秋節。台股行情約七千點,各位認為目前屬多頭市場或空頭市場?目前的行情以K線型態來看,仍是屬於日線及週線上的多頭行情,等待出現暴量三連星的時候再來改變看法...問題二:如何判斷 ?一般而言,我都以月線的均量、均價線加上季線研判,月線的量、價關係可以在底部時提醒我們市場上多數資金是否已經介入市場,但在頂部時則需加入市場權值股的動向、市場的資金移動方向及速度加以研判,一般我是以上述方法做簡單解讀行情的(以指數來看)...問題三:所謂的「短多、中空、長多」這種模擬兩可的說法你覺得有意義嗎?對於多空的周期你如何掌握?這種周期,如果是擺在指數身上的話(指日線、週線及月線),個人覺得沒什麼意思,因為以長周期來看指數的話,就真的只是看而已,操作上或許沒什麼幫助...但是如果將這擺在短周期的操作上(如﹕期貨)時,這就很重要了,期貨操作在國內一個月要遇到兩次結算(摩根月底、台股期貨約莫於月中),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見好就收是門很大的學問,尤其又加上台指期貨很容易受到美股(看起來道瓊指數的影響力似乎比較大)的影響,往往今兒個收於低點附近,明天一早就又跳空漲個80點,這時候一旦做錯方向,心理的壓力可不是沉重兩個字可以形容的,所以當我有單子在市場中時,如果30分線殺到低點、60分線壓到支撐線而日線卻仍是在多頭方向時,我會選擇空單平倉,隔後續戰,以此類推...另外的題外話,個人投資仍是股票為大宗,所以提出一點小小心得跟01的夥伴們討論...在我的選股上,我比較喜歡尋找正在打底的股票,如果在底部區出現了幾根大量時,回頭去翻一下過去的技術線型,看看這支股票的時間週期(也可以說是景氣循環)、看看這支股票的財務狀況(沒什麼高深的學問,看看現金流量表確定這間公司會不會倒就好了)再看看這支股票過去的新聞(如果沒有負面消息是最好),再來就是衡量一下自己的資金狀況決定該怎麼入場了,不過這需要耐心,但是基本上報酬率也不會太差(年報酬),不過出場的時機就看個人八字決定了...另外空頭市場時,就是在市場極熱時看看權值股的動向,一旦權值股整體趨勢向下時,就可以找已跌破月線目前正在反彈的個股介入了,一般反彈到月線時會是個好空點,不過我也還不習慣做空就是了...@@
原來夢中游大俠也是股海中人 … 受教了。我習慣的做法也是找「打底」的股票,在打底階段就慢慢投入佈局,打好底之後,一旦突破拉回找支撐時就積極加碼。如果盤勢不好,在打底的過程就可以用部份的籌碼在支撐與壓力點之間來回操作小賺差價,但我會留一下基本籌碼(core),萬一噴出後可以留著吃主升段。這樣做起來,不動用信交(別想歪了…)之下,平常一個月大概可以賺個3%左右,如果行情好,當然一個月賺上幾十趴也有可能。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一季賺10~15%就可以了。Q4+Q1兩季加起來30%就及格,Q2~Q3就休息不玩。空頭時搶反彈當然也可以做啦,但沒什麼意思,不像多頭時一噴出賺個幾倍都有。放空,我做過一陣子,覺得不是很踏實,看著別人賠錢我賺錢,心情樂不起來。至於什麼是打底,什麼是做頭,夢中游要不要跟大家上個課 ?
上課??我沒那個能耐啦...呵不過我一直相信"聖盃"是存在的,這個聖盃,如果在操作個股時指的就是﹕盤底、背離、大量、回測、出量。如果在操作期指時指的就是﹕背離。大抵上我都是依據上述模式來操作的...不過在金融操作上,每個人能接受的風險不盡相同,所以網路上多是各自一把號,吹的滿天響...能獲利最重要,管他長線還是短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