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明成祖遷都北京對明朝是好事嗎?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北京附近已有約500年不在漢族朝廷中央政權控制之下(若從安史之亂、河北藩鎮興起算起則更長);而靖康之變後,整個華北地區也已經有近250年由異族統治。成祖遷都後,北京及其周邊成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域,漢族政權對華北的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戰略方面

讚賞明成祖遷都的意見認為,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明成祖本人就曾以北京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北京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處於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例如土木堡之變、京軍覆滅之後,明朝堅決地組織了北京保衛戰,而不是像西晉、北宋一樣放棄北方。
而反對者則認為,一方面遷都北京給明朝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個北方防線在向內收縮的同時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壞了明太祖時北方邊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棄開平等三衛後,長城以外明軍再無據點,令北京暴露了兩翼,也失去了戰略縱深,使京師長期處於外敵的直接威脅下,同時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後期女真在遼東坐大的重要肇因。

經濟方面

明朝初期,華北相對於江南的貧困相當明顯。北京的營建使北方的生產和人口迅速恢復。但是,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城市,京師對物資的大量需求無法就近解決,必須依賴於大運河從江南轉輸。因此在明清兩朝,漕運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地位。漕運的繁盛帶動了運河沿線市鎮的發展,如揚州、臨清和滄州等,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

而反對者一般認為,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過分遠離為明朝和繼之的清朝經濟增添了巨大的、不必要的負擔。另一方面,由於大運河關乎京師命脈,漕運從純粹的經濟行為上升為帶有明顯政治意義的行為。在運河沿線發生水患時,公家卻只會優先保護漕運的利益,而往往忽視周邊百姓的安全。
2010-11-29 13:4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明朝 北京
smilebrad wrote:
明成祖遷都北京對明朝是好事嗎?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雲十六州後,北京附近已有約500年不在漢族朝廷中央政權控制之下(若從安史之亂、河北藩鎮興起算起則更長);而靖康之變後,整個華北地區也已經有近250年由異族統治。成祖遷都後,北京及其周邊成為明朝的核心統治地域,漢族政權對華北的控制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戰略方面

讚賞明成祖遷都的意見認為,由於首都距離長城很近,中央政府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調動軍隊抵禦侵略。明成祖本人就曾以北京為基地五次北伐元朝的殘餘勢力,北京在軍事指揮上的優點是處於後方的南京無法比擬的。同時,天子戍邊的氣勢以及皇宮和先帝陵寢俱在前線的事實,使朝廷上下在面對危機時更有抵抗的決心;例如土木堡之變、京軍覆滅之後,明朝堅決地組織了北京保衛戰,而不是像西晉、北宋一樣放棄北方。
而反對者則認為,一方面遷都北京給明朝財政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北京地位陡然提升,令整個北方防線在向內收縮的同時也向北京集中,反而破壞了明太祖時北方邊防的均衡配置。明宣宗放棄開平等三衛後,長城以外明軍再無據點,令北京暴露了兩翼,也失去了戰略縱深,使京師長期處於外敵的直接威脅下,同時也是明中期蒙古在大漠、明後期女真在遼東坐大的重要肇因。

經濟方面

明朝初期,華北相對於江南的貧困相當明顯。北京的營建使北方的生產和人口迅速恢復。但是,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城市,京師對物資的大量需求無法就近解決,必須依賴於大運河從江南轉輸。因此在明清兩朝,漕運均具有極其重要的經濟地位。漕運的繁盛帶動了運河沿線市鎮的發展,如揚州、臨清和滄州等,進一步促進了北方經濟的恢復。

而反對者一般認為,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過分遠離為明朝和繼之的清朝經濟增添了巨大的、不必要的負擔。另一方面,由於大運河關乎京師命脈,漕運從純粹的經濟行為上升為帶有明顯政治意義的行為。在運河沿線發生水患時,公家卻只會優先保護漕運的利益,而往往忽視周邊百姓的安全。

無論好不好,明都滅亡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smilebrad wrote: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恕刪)

好事,定都北京的都比南京的活的久
比如,清就活的比太平天國久

kenyeh99 wrote:
比如,清就活的比太平天國久
...(恕刪)


才不信你是真的說太平天國
我很拼,老闆有看到! 誰說的? 獎金會說話~~

smilebrad wrote:
自石敬瑭向契丹割讓燕...(恕刪)

我覺得是好的
kenyeh99 wrote:
好事,定都北京的都比...(恕刪)

應該說,中國歷史上定都北京的,國祚都比定都南京的政權來得長。
而南北分割偏安的局面,也都是北勝南敗,而且偏安時期不會超過40年。

明成祖遷都北京是有必要的。
除了政治考量外,也為了轉移正統性爭議的注意力,進而強化對北外族防禦。
總而言之,對明成祖而言,遷都北京是有絕對必要性的。
而以明朝而言,明成祖之後的皇帝一堆廢材,不管朝政還能撐那麼久,也算奇事。
別忘記明朝明成祖之後開啟了中國歷史上的大黑暗時代,一切發展都是停滯、封閉的...
喝謊言欺瞞奶水下成長的孩子,不容易相信外界的真相。 說別人不敢面對二戰罪行,自己不也竄改戰史教育孩子?
為何要遷都北京, 想一件事就夠了

明初主要敵人在哪邊? 北邊對吧

如果龍椅在金陵城, 重兵放在北京城. 你認為朱隸的龍椅會坐得安心嗎??

遷都...算是擴大內需. 民選的總統都可以這麼幹了 何況是皇帝

mikycomepls wrote:
為何要遷都北京, 想...(恕刪)


還是燒死在南京的建文晚上不讓朱棣好好睡覺嘞 !

因此被迫回老根據地嘞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明成祖自己的屬地就是華北,被封為燕王,
北京就是自己的地盤,南京是敵人的地盤,
他幹掉敵人(也就是自己的姪子)竄位當上皇帝,
當然要趕緊遷都到北京啊,自己的地盤才穩。
樓主啊,別再台灣論壇說中國的事啊。會被台灣網友噴。。小心小心切記切記。。。。。哈哈哈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