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海策略算是新的見解嗎 ?

這本書出版以來,到處都聽得到討論的聲音。
從切身相關的企業界、學術界到口水亂噴的政治界都看得到它的影子。

當然,我也趕流行買了一本來瞧瞧。
前半部是很精彩,尤其舉了一些成功的例子,如何擺脫競爭對手,尋求自己的藍海。
但是很弔詭的是,書中也提到尋找藍海有時候會陷入死水坑裡,等水被曬乾就變成魚乾了。
避免變成魚乾,就得用些方法,有不少的公式可以運用........

過了一陣子,我突然想到"多角化經營"這個古老的口號 !
那不是藍海策略的前身嗎 ?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企業要多方求變 !
結果有很多老闆押在網際網路這一籃,慘賠 !
很多專家顧問馬上改口,要注重自己的本業及專業,不要渉足陌生的產業 !
轉的真快 !

看了多年的管理書籍,就有些感覺,就是這些道理幾乎是抄襲前人的。
聰明的人把某些現象強調出來,加上現成例子,就可以造就一家學說。
真理本來就不多,尤其是人性,幾千年來也沒長進,再怎麼研究還是前人的思想。

藍海策略、水平式行銷、多角化經營......可說是不同觀察面的同一物體。
孔老先生說 : 述而不作。
不是他掰不出新的口號,是不願偷古人的思想當成自己的新發現。
所以囉,精髓就在那些古籍裡,管理學還要外求嗎 ?
2006-06-26 17:2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藍海策略 見解
藍海策略不是新的見解
在企業界早有類似策略
當你的產品在市場上有極大優勢時
要像榨果汁一樣 拼命出產品想辦法榨乾消費者錢包
如果優勢慢慢減少 就要降價來吸引消費者
例如 APPLE 行銷I POD
如果已經喪失優勢 那麼應該轉換其他戰場
如NOKIA 由造紙轉戰到通訊界


其實這個議題已經炒很久了,不論學術或是業界,
都對於藍海策略的創新性有諸多疑問~
事實上,一本管理書籍的賣座與否,往往取決於內容能不能呼應現實環境~
外在競爭環境越趨激烈的今天,割喉戰屢見不鮮~
藍海策略剛剛好打中這個現象的核心,強調藍海的創造,躲避進入紅海的殺戮戰場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也因此成為賣座書籍之一囉~

p.s

想為多角化經營和專注在核心能力的經營解套一下
多角化經營的確可以把風險分散,減低投資所可能造成的單一損失~
但是有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多角化經營,必須和公司的核心能力做結合
以鴻海為例,其非本業的事業群也不少~但可以發現到~
這些非本業的事業群,和鴻海素來自傲的核心能力---大量快速生產有很大的關係
原po所謂管理專家在多角化失敗後,事後強調應專注自己的本業
應該是指不能漫無邊際的投資和核心能力無相關的事業群~!
所以小弟認為,多角化和自己本業的核心能力能相結合~是多角化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藍海策略不是新想法
在Al Ries跟 Jack Trout以前的書裡就有類似的想法
只不過沒有專門把這想法包裝出書而已
詳見
http://www.ries.com/Books/index.cfm?Page=RM-22ImmutableLawsMarketing

The 22 immutable laws of marketing

Law #2: The Law of the Category. If you can't be first in a category, set up a new category you can be first in.

不過沒想到前幾天藍海策略被郭台銘拿來加料,真是無言
官大學問大阿
gilbert_lin wrote:
藍海策略不是新想法在...(恕刪)


這還好...最近有位政壇上面的人....
一直說要找人一起喝藍海咖啡....
或是說這是總統的藍海策略....
我看了真是吐血.....
把這名詞濫用成這樣...
樓上的那算正常;還有一個人動不動就要和人搞斷背山…
對的時候說出對的話- 真知灼見
不對的時候說出對的話 - 曲高和寡

把多角化經營加上一些自己的觀念,成為藍海策略!

學術不都是這樣,有哪幾篇論文有原創性!
沒有一些專業資料背書寫出的論文,誰鳥你!
奧斯卡 wrote:
要像榨果汁一樣 拼命出產品想辦法榨乾消費者錢包

奧斯卡大大要不要也出一本 榨果汁策略 大撈一筆呢 ?

Allen3146 wrote:
多角化和自己本業的核心能力能相結合~是多角化成功的一個重要關鍵!

經營本業相關的產業是比較穩健保守的作法,相對的也有很多是完全轉型也極為成功的。

gilbert_lin wrote:
不過沒想到前幾天藍海策略被郭台銘拿來加料,真是無言

郭大老闆一直是紅海裡的戰將 ! 目前的軍團愈來愈龐大,對手不是投降就是滅亡,又何必漂藍呢?

策略一直是 : 先有案例,才有策略 !
強者打出天下,他的言論就是金科玉侓,很多人就會奉為座右銘。
只是,能適用於全世界嗎 ?

此故彼,有無生滅
scotthsiao wrote:
過了一陣子,我突然想到"多角化經營"這個古老的口號 !
那不是藍海策略的前身嗎 ? 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所以企業要多方求變 !


基本上藍海策略與多角化經營的觀念並不相同吧?

藍海主要講的是針對群眾或消費者進行產品的改進與改善,例如書內葡萄酒與航空公司的例子,並沒有脫離本業,只是在本業中找到較無競爭者的利基點。

多角化經營是說要在多個不同的層面經營事業,譬如台塑集團的多角化經營,汽車、石化、電子等。

就我個人的觀點看起來好像意思不太一樣吧?


scotthsiao wrote:
奧斯卡大大要不要也出一本 榨果汁策略 大撈一筆呢(恕刪)


果汁策略是我幾年前聽錸德老闆演講時學到的
他說他們公司剛開始生產光碟片時有極大獲利
但是隨著光碟片價格狂跌 飛利浦又不願調低授權費的情況下
(當時授權費要光碟營收的40%)
導致公司營收銳減
於是他們開始轉投資生技 國內外影片代理等業務
例如代理電影功夫及迪士尼電影的DVD及VCD
甚至企圖脫離飛利浦體系轉跟中國廠商合作
(不過後來飛利浦有調低授權費)
希望轉換戰場來求生



自省跟進步都是屁話,賺錢才是王道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