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岸的天涯看到這篇 看完真的很有感觸
雖然跟大陸閩南地區已經實際分治超過100年了 台灣的閩南文化還是跟它們沒甚麼差別
生活習慣文化觀念等各方面卻非常接近
舉些例子
去KTV會點台語歌 老一輩的喜歡豬哥亮
海角七號.艋舺看得出其中的"韻味" 還建議徐亨也該去演艋舺...
對台客打扮有莫名的親切感(應該介紹他們藍白拖..一定很愛)
民間信仰祭拜一樣(多)的神祇
跟台灣一樣 閩南人在福建也是住沿海,客家人住山区
(節錄)我們那,每家一套茶具是必備的工具。春節聚會,第一道“菜”就是泡茶配瓜子……
也是陳林滿天下...
小吃幾乎一樣..
複製第一段 如果有興趣的可已連過去看完整
http://bbs.city.tianya.cn/tianyacity/Content/333/1/33660.shtml
-----------------------
1:關於閩南語和本 土文化
有的臺灣朋友稱之為台語其實並沒有錯,臺灣閩南語嘛,閩,即福建的意思,福建的簡稱,臺灣簡稱是台,不屬福建省管轄,稱台語無可厚非, 閩南人渡台開墾臺灣已有三百多年歷史,臺灣經歷了日據時代,很多詞彙都夾雜外來詞匯,現在的臺灣閩南語和福建閩南語已有差異,比如卡車,臺灣說:拖拉庫, 閩南則說:卡掐,等等很多,但可以相通,特別是廈門、漳州、上南安、安溪等地,與臺灣主流口音無異(也就是臺灣優勢腔),現在泉州沿海一帶則是海口腔, (臺灣叫法),與古泉州話相比,變異得滿厲害,也難怪鹿港被稱為“小泉州”了。
風俗基本一致,兩地房子風格基本差不多,吃喝方面也很相似。
2:關於臺灣娛樂
說真的,從小,我們也在看豬哥亮、澎恰恰的節目,是看著他們的節目長大的,臺灣的閩南語歌曲在這裡很流行,小 到三歲大到八十三歲,大家都會唱,可以說,臺灣的娛樂帶給閩南的歡樂是很多的,偶像劇和流行樂就偏少些(年輕人比較愛),在KTV,一定要唱閩南語歌曲, 因為我們是LOCAL滴。《艋舺》和之前的《海角七號》在我們這也很紅,臺灣的本土劇老人小孩都愛看,以前在樓頂架著魚骨架天線就可以收中視、台視、華 視、公視、民視5個台,但後來大陸廣電實施同頻干擾就變成信號很差,很多人就乾脆偷偷架設小耳朵了(衛星電視,大陸不允許私人架設,偶也有架設==)
3:關於時尚與文化水準
臺灣的年輕人要比閩南的年輕人時尚,因為臺灣國際化高,受教育程度也較高,閩南的年輕人基本上與臺灣年 輕人的父輩一代差不多,較保守,文化層次較低,因為文化層次較低,很多人初中畢業後就開始學做生意,所以產生很多還沒結婚就成爆發戶,他們雖然有錢,但他 們始終沒有辦法進入貴族階層的生活,有很多錢,喜歡BMW、酒店妹、喝啤酒,不懂什麼是真正愛情、也不懂真正意義上的品洋酒和咖啡,倒是有一部分富二代到 國外有學習一點。
但接收能力比較強的年輕人還是很容易就接受臺灣的流行方式,比如以前流行的50CC的小綿羊、木歧等等到現在的壞小孩拿棒球 棍戴安全帽去械鬥。
4:關於族群與政治
很敏感的話題,閩南流行臺灣本土的東西,外省的東西很難流行起來,其實不單在 臺灣會發生族群爭鬥,福建也也是一樣,閩南人沒有自己的政治體系,他們和福州吵分離,聯合潮汕、龍岩梅州組新行政區域,借此來推動大閩南、客家文化,和台 灣相同的一點是,閩南人在福建也是住沿海,客家人住山區,但彼此之間不大會吵,閩南人看福州等地的人形同外省人,很多人表態說,怎麼在某個省遇到福州人, 他說他也是福建人,我怎麼一點老鄉的感覺都沒有?文化差距過大,磕磕碰碰是在所難免的。政治方面,我們泉州人自古重商(在台泉州裔也一樣),較少過問政 治,但政治這種東西,誰是誰非,很難分別,所以最好少討論,很客觀的東西,但我個人很反感很多人動不動就要武力攻台之類的,好象軍隊是他們家養的,飛彈是 他定做的一樣,甚至很多人一點政治常識都沒有,老是講些很偏激的話語或直接開罵,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
5:閑語
整體 上,我個人對臺灣這個地方印象還是相當好,人的素養滿高,都滿有禮貌的,經濟社會也較為富足,中產階級偏多吧,所以在臺灣流行AA制,但在我們這不流行, 大家流行今天你請我明天我請你的方式,面子問題吧,很多人還是很喜歡臺灣的,如果不是政治現狀,很多人還是渴望繼續遷台,現在的狀況是很多人有錢後移民國 外和香港,外國的紐澳居多吧。
summoon wrote:
我比較喜歡這個 台灣旅遊版 比較溫馨
看他們怎麼看台灣的人事物 會去發文的都是對台灣比較有好感的 有些誇獎的話讓你看了都不好意思
我很喜歡這個大陸遊客寫的台灣遊記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820/488.shtml
裡頭居然看到我同學

請幫忙指認歹徒,感恩!http://mypaper.pchome.com.tw/bien_etre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