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員工職業壽命只剩15年 !




台灣產業推動一波波優退,
> 45歲以上的員工,在銀行逐漸成為稀有動物「幾波優退下來,現在同事們放眼看去,40多歲可說是『稀有動物』,50多歲更堪稱『瀕臨絕種動物』。想到自己隨時可能被優退,晚上就睡不著覺!」一位銀行高階主管說。不久前,彰化銀行展開第五波優退,希望員工進一步年輕化,因為彰銀員工平均年齡「高達」 41歲,其他民營銀行,如中信銀早就降到35歲,而同為三商銀的華南銀行、第一銀行,平均年齡都已降到30多歲。
> > 早年在銀行界, 40歲是才剛開始被委以重任,接掌分行經理等職務的年紀,如今卻為許多銀行人「工作壽命的終點」。
> >
> 「優退」這兩個字,如今在報社聽得到,在政府機關聽得到,在科技大廠的生產線聽得到,在研究機構聽得到。最可怕的是,不要以為優退是衝著「中高齡」的「資深」員工而來,因為優退的年齡正在快速向下修正, 4年前優退的對象還鎖定在50歲以上,如今矛頭已對準40歲以下。
>
> > 不少企業採取幾波優退後,中高齡員工所剩寥寥無幾,最新的獵殺對象轉為:工作滿
> 10年的「資深」員工。如果大學畢業就開始任職,工作滿10年也才不過32歲,原本以為退休還遠得很,想不到這麼早就來臨。
> > 工作壽命縮短到 15年現在,你只要年滿35歲,就要有進入優退「紅色警戒區」的心理準備。
> > 以五年級世代( 34∼44歲)來說,正好完全籠罩在優退的暴風半徑下。有人開玩笑說,五年級(
> 50)世代當年用學運逼退「國會老賊」,想不到自己這麼快也變成「職場老賊」。
> > 主計處調查也顯示,國人的退休年齡,正在快速提前,民國 86年有六成的工作者,可做到年滿60歲退休,91年跌落到四成。
> > 不妨做個世代對比。上一代不到
> 18歲就開始工作,至少能做到滿60歲,「工作壽命」超過40年。這一代年輕人,在高學歷趨勢下,通常要到 24歲才開始工作,很可能40歲不到就畫下休止符,「工作壽命」縮短到15年。
> > 科技新貴退不起休? 如何在 15年內,賺到一輩子所需要的錢?即使科技新貴,如今都有困難。
> > 從前許多科技工程師,都把退休年齡設定在
> 40歲。因為技術進步太快、產品生命週期太短,細數歷年的科技股王,沒有一家能稱霸超過兩年。40歲如果不退休或轉換跑道,不僅技術跟不上時代,從事的行業也沒落了。因此,科技人忍受超長的工時、哪裡股票多就往哪裡跳槽,為的就是在 40歲前賺足這輩子要用的錢。
> > 有些 IC設計公司,因為員工提前退休的緣故,全公司平均年齡甚至只有28歲。但高科技的黃金時代過去了,本刊去年調查,只剩下
> 4%的科技工程師,能財富無虞地40歲退休;但若不退休,有89%的工程師擔心自己的技術會落伍了,「進退兩難」成為許多工程師的寫照。
> > 中年銀行員的悲歌?
> > 許多中年優退,都肇因於「生產力趕不上薪資」:一方面技能落伍脫節,一方面薪水過高。
> > 以銀行員工來說,兩者兼而有之。
> >
> 從前銀行用人有幾個特色:一是筆試掛帥,所以被錄取的人,以「會讀書考試型」居多。其二,早年銀行屬於寡占事業,沒什麼競爭可言,行員只要不犯錯即可,因此喜歡用性格小心謹慎的人。
> >
> 其三,從前櫃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佔了銀行員工的多數,工作被形容成是「橡皮圖章」,每天就是坐在冷氣房蓋一蓋章,也不用背負銷售業績壓力,薪水自動隨年資調升,做得愈久領得愈多。許多四、五年級的銀行員,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
> > 然而,在金融割喉戰的今天,所需要的是完全不同的人才。
> >
> 現在銀行最急需第一線的商品銷售人員,能為業績衝鋒陷陣,具有積極進取的業務員性格,而不再像從前那種保守謹慎、被動等著客戶上門。如今銀行招募採取筆試者愈來愈少了,因為會考試不等於會賣商品。而前台銷售人員與後台作業人員也逐漸調整為 1:1,後台作業人員不僅比例大幅縮減,而且也要扛下一定的銷售業績額度。
> >
> 在這種「全員業務員化」的趨勢下,很多傳統銀行員轉型不過來,再加上坐領高薪,不難理解為何銀行要大量招募六、七年級的業務新血,去取代四、五年級的老行員了。而在媒體業則上演另一套優退戲碼。新聞記者是典型「薑是老的辣」的行業,不論見識與人脈都要靠時間累積。
> > 全世界很少有像台灣這樣,把資深記者當成包袱,不少媒體老闆所盤算的是,「
> 1個資深記者的薪水,等於3個新進記者」,因此優退老鳥記者、遞補菜鳥記者,兩手策略屢見不鮮。這種「人才反淘汰」的做法,要為台灣媒體的「弱智化」負很大責任。
>
> > 避開快速折舊的行業當媒體焦點都對準名模林志玲時,可曾想過另一位過氣的名模李珊珊?
> > 也才不過 5、6年前,李珊珊還是月入五、六十萬元,倩影出現在亞洲各國時尚雜誌的封面人物,如今卻淪為靠政府救濟度日的貧民。
> > 別以為只有模特兒行業,才會暴起暴落,職業壽命有如流星般短暫。
> > 科技業、銀行業、媒體業,哪個不是風光一時,如今不到 40歲,就面臨沈重的退休壓力?
> 反倒是許多樸實無華的傳統產業,職業壽命細水長流。
> > 在工作選擇上,未來一定要把「職業壽命」列為重點。
> > 如果年齡在這個行業是「負資產」,如果這個行業的「折舊」速度很快,即使薪資再高都要三思。

---------------------------------------------------------------------------------------------------------------

今天收到這封MAIL感觸很深,自己經歷過金融風暴,感受到台灣雇主對於勞工的無情無義,說砍就砍。以前勞工顧主是一條心,老闆吃香喝辣時,絕不會忘記員工的辛勞。現在的老闆,住豪宅開跑車時也不會有員工的份,但是當公司營運狀況不好時,就要員工共體時艱。讓我對於未來非常沒有安全感,似乎在台灣唯一的保障只有公務員。有人說,可以增加自己的競爭力,讓自己成為不容易被取代的人。但是我記得老闆常常掛在嘴邊對我們說:在老闆眼中,沒有一個是不能被取代的,今天公司少了你們任何一個人,公司都仍然能運作下去。顯然員工所謂的不能被取代,只是員工自我感覺良好罷了。我在業界這幾年,看過很多員工走的時候,都表示自己走了,看這公司怎麼營運下去,但是這些公司不僅如常的營運,還經營的更好。而那些待久的老員工其實是最害怕的一群,因為薪資高,萬一產值與薪資不成比例,每天就要過的提心吊膽,過去老一輩的時代,是大家奮發往上爬,有錢有權是大家共同追逐的目標。但是現在的環境,變成你位階越高、薪水越高,反而是最容易被砍掉的一群。

以上是我看完MAIL之後的感慨,請問各位網友們,你感覺你們的工作有未來嗎?你的職業壽命還剩幾年?
2010-05-10 18:35 發佈
工作的未來啊......

若干年前看到自己待的「財團法人」公司,換了個副頭頭,沒多久就開始把一堆公司裡的工作「外包」出去,管你在裡面待的員工已經幹了十幾年,年老力衰,說砍掉就砍掉,就讓我深深覺得,民營公司,大概都是這個樣,等你快要領退休金了,就會想盡辦法把你給幹掉,省下退休金,好讓這些高官自肥......。那我有什麼保障呢?什麼勞基法、XX法、OO法,有多少人有那種精神跟心力跟這些傢伙耗?除非自己是公司裡的高官,要不然一定是被砍的份。這種公司不趁著年輕還能溜的時候快溜,等著年老溜不動的時候給人砍掉啊?

台灣勞工的問題根本不是出在公家單位太好混,而是民營公司拿他沒皮條,不照法律走,欺壓基層勞工,而勞工是弱勢,根本沒辦法跟這些老闆抗爭,這才是公家機關老是惹人眼紅的原因啊......
rasan wrote:
未來的員工職業壽命只剩15年 !

未來的奴才
一天當三天用...

15年....嗯...算很長囉
阿公鐵蛋 wrote:
未來的奴才一天當三天...(恕刪)


這樣換算起來15*3=45,跟現在也還是差不多~~~
rasan wrote:
台灣產業推動一波波優...(恕刪)

還是算一下好了 15x14(算14個月)x50000(神人等級月平均薪資)=一千零五十萬
在我看來這不就是那個問題?
問問先生把你的工作變去哪了吧
聽說編了九百億幫你活下去呢(只不過是分十年)
這些人是怎麼才能眼看著這幾十上百萬家庭陷入困境的
台灣的職場環境這幾年來惡化不少。
rasan wrote:
未來的員工職業壽命只剩15年 !...(恕刪)

這限在企業這種操法,你確定你的肝還能活15年...........
chiang:人願意把15年的青春歲月奉獻給你.......想想自己何德何能啊!

rasan wrote:
今天收到這封MAIL感觸很深
我的感觸也很深.

打個文章用那麼多>>幹什麼呢?
如果不服,那也可以,等你當01老闆你想怎麼作都可以。

這樣說來還是要想辦法自己創業比較有保障 不然就出家當和尚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