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MV鐵路公車
2.低底盤公車
3.單軌電車
4.guideway公車
以上是四種大眾運輸交通工具,歡迎大家大家來談論,是否在台灣可實現。也可談論現有的大眾運輸工具如何改進、結合,以達到大眾運輸連絡網嚴密的建立有一定的效果。
本主題討論已註明「建設」之構想討論,無關、反對大眾運輸主題的言論請不要在此討論。
2. 低底盤公車...對於行動不便的人(包含殘障,老人與嬰兒車)來說, 這算是延伸"無障礙空間"很重要的一個設計. 且不只是公車, 鐵路方面的車輛也都應該考慮到這點: 即月台與車廂室內同高且間隔小..這個方面, 高鐵與捷運都有做到, 百年台鐵受限於老舊的車站設施與車輛, 還有待努力. 公車的話, 我記得之前台北市好像有引進過, 不知道是造價的關係還是道路鋪面真的太爛(呼應其他回覆者的想法), 現在還是不多見?
3. 單軌電車(Monorail)...我曾搭過東京羽田機場的跨座式單軌電車與湘南的懸臂式單軌電車, 個人覺得其實用性較低, 還不如傳統鋼軌運輸來的有效率!(尤其是轉轍器) 印象中, 日本也有很多地方的單軌電車停駛, 剩下的都是營運狀況還不錯(如:羽田機場)或是具有觀光效應(如:湘南)的單軌電車還在運轉!
至於路面電車, 這種大眾運輸工具的存在是非常具有歷史價值的!
每次搭上這種電車, 都會讓我想到這是一種從上個世紀初就存在的交通工具而興奮不已...
我曾坐過東京都電僅存的"荒川線"與遊鎌倉必搭的"江之電"路面電車...不過這兩者需要與汽車共用路面的區間, 都遠比只有它能行駛的專用鐵軌區間來的少很多. 也因此較能確保其行車的準點率而保持至今. 否則上個世紀初, 東京都電至少有三十條這種路面電車的路線. 為何在地下鐵與高架鐵路出現後, 就慢慢都走向停駛而僅存一條"荒川線"?
在歐洲, 這些極具歷史的路面電車為了環保的因素(減低碳排放), 又開始為人所重視...
(畢竟如果只是像公車一樣的固定路線, 路面電車的電動馬達的確是比較經濟且環保啦!)
如果問我對台灣大眾運輸的看法, 我只能說運量小的地方就是用公車運輸, 運量需求大的就是蓋傳統鋼軌的捷運囉!
其他除非是為了觀光考量, 否則我都不看好!
1 & 2 根本不是"建設"命題
充其量是載具本身的功能提升或改善
DMV...不夠地廣人稀的地方根本不用考慮
低底盤公車...就是公車
只要業者買的下手,不在乎後續維護的成本
全台灣的公車都可以是低底盤公車
同樣都是載人,對於運能/效率沒有改變
不過在人性化的面向倒是提升了
要不要設公車專用道或是BRT,才是公車運輸該討論的
單軌電車,這更吊詭了
基本上,它就是單純的A路權軌道載具
能做Monorail的地方,就能做中運量,甚至是高運量
唯一的節省便是軌道工程可能便宜一點
但是卻連軌道逃生的備援功能都沒了
(假設內湖線是用單軌做的話,2009/07的大當機,所有的乘客連走在軌道上大罵的機會都沒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