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像洪蘭攻擊台大醫科學生的新聞很多,台大的醫學生也準備開會邀請洪蘭來反擊,洪蘭到現在還是避不見面
不敢接台大醫學生的武林戰帖
其實洪蘭很久以前就公開攻擊過台大醫學生,而且理由非常奇怪,居然是痛罵台大醫學生不曉的亞美里亞在哪裡
沒有國際觀,我就不懂,台大醫學生不曉的亞美里亞在那裏,有什麼好罵的,美國哈佛大學醫學系的學生很多整天用台灣出產
的電腦,卻連台灣在哪裡都不曉得,
不要說台大醫學生不曉的亞美里亞在哪裡,我看除非是相關科系的教授,台大教授我看9成9都不曉得亞美里亞在哪裡
哪台大教授也要乖乖接受洪蘭的教訓了??
洪蘭很明顯是自己對台大醫學系的學生有成見,找藉口要修理台大醫學系的學生而已,連不曉得亞美里亞在哪裡都能拿來當修理台大醫學生的理由,難怪台大醫學生要開會反擊了
其實要是別人攻擊,台大醫學生也許只有乖乖認錯的分,問題是洪蘭以前就是陽明大學的教授,滿多陽明大學的學生就是台大醫學生的同學,洪蘭自己表現怎麼樣,找個陽明的學生問就曉的了,
專業的這裡不談,就說洪蘭公開罵的台大醫學不多念書好了
1:"洪蘭在其演講「新科技帶來的新知識」中提及:「我十八歲讀北一女的時候,心比天還高,認為沒什麼事情是辦不到的。亞歷山大曾說過:『我來,我見,我征服!』"
凱撒這句"我來,我見,我征服!"
在西方非常膾炙人口,差不多念過書的西方人都曉得
洪蘭把凱撒這句塞給亞歷山大說
對一個西方人來說,就好像把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變成杜甫寫的
一個西方人大概會對洪蘭到底有沒有念過書,有沒有上過大學都會感到懷疑的
2:洪蘭還在她的書《講理就好》提及「莫札特和舒伯特是差不多同一時期(莫札特1756~91,舒伯特 1797~1828),作品風格都很相似
莫札特的樂風和舒伯特會很相似??真是我的媽===
洪蘭這些鳥話大概喜歡古典音樂的聽了都要笑倒在地;
我只能猜測洪蘭根本從來沒有聽過莫札特和舒伯特的音樂,連他們是誰都不曉得,基本的音樂常識都沒有
只曉的莫札特和舒伯特這兩個名字;國中高中音樂課不是蹺課就是睡覺吃雞腿根本沒有在聽課
一個人無知並不可恥,畢竟這世上學問太多根本念不完
一個人無知到不曉得自己很無知,還到處以自己有學問到處罵人無知
就很可笑和可憐了
洪蘭自己到真的是暴露出台灣大學教授
"書讀太少,人文素養太差"
的問題
還有台灣的高中初中音樂教育真的很失敗,教出來的學生居然會覺得莫札特和舒伯特的樂風相似
洪蘭的初中高中音樂老師實在應該出來向社會大眾道歉
當年就有人寫文章修理洪蘭,叫她回去多念點書,免得丟台灣教授的臉,沒想到洪蘭不只不曉得檢討
還變本加厲,拿台大醫學生不曉的史懷哲是哪國人來修理台大醫學生,
洪蘭拿史懷哲國籍來修理台大醫學生,還真的叫自己找死,她不講別人還不曉得洪蘭自己書看的之少,人文素養之差
洪蘭自己大概書讀太少.只念過小學生版的史懷哲,沒念過成人版得史懷哲,史懷哲到底哪國人是個非常複雜的問題,
連史懷哲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史懷哲是出生在法國德國間爭議很大的亞爾薩斯地區,這地方幾度易手,史懷哲的國籍也一直變來變去,史懷哲自己在1917年曾經因為是德國軍人被法國關進戰俘營,等放出來,因為亞爾薩斯地區被法國收回了,史懷哲也一夜間從德國戰俘的身分突然變回法國勝利者史懷哲後來跑非洲行醫,認同對象是非洲,
你說史懷哲是哪國人??
其實滿多論者都認為史懷哲會超越國籍成為博愛的醫生和他小時候因為國籍
受到的心理傷害有一定的關係,所以滿多談論史懷哲的書都會刻意掠過史懷哲國籍不談的
洪蘭問台大醫學生史懷哲是哪國人,根本就是刻意觸及史懷哲的心理傷痕,侮辱史懷哲
史懷哲要是地下有知大概會從墳裡跳出來痛罵洪蘭
我猜是洪蘭自己連史懷哲是幹嘛的又為什麼被當典範都不曉得
光曉得史懷哲三個字就拿來修理台大醫學生了
洪蘭好像不曉得不管醫學還是科學有個特色就是希望能超越國籍
所以這些科的學生大概對自己科的偉人是哪國人一般根本不曉得
比方說最出名的愛因斯坦,能正確說出愛因斯坦國籍的我敢打賭;
在一百個台大物理系的學生找不出幾個,洪蘭要是罵台大物理系的學生不曉得愛因斯坦是哪國人,台大物理系的教授一定莫名其妙:學生學愛因斯坦的理論和精神就行了,曉的愛因斯坦是哪國人幹嘛??
愛因斯坦要是曉得台大物理系的教授在教相對論時還特意強調
他的國籍,不從墳裡跳出來罵才奇怪
哪個能勸勸洪蘭,要她閉上嘴巴不要再亂放炮,免得把台灣教授的臉都丟光了
還有真相早就大白了,
==============================-
中時電子報╱林志成/台北報導 2009-11-12 08:46
中國時報 【林志成/台北報導】
知名學者洪蘭批評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姍姍來遲,還在課堂吃泡麵、啃雞腿,簡直是「尸位素餐」。當天上課的老師、台大社會系副教授吳嘉苓昨天表示:「我現在腦中浮現的是學生專注的眼睛,他們認真的發問、討論,我教他們很有成就感。」
吳嘉苓這學期與另外三個老師在台大醫學系二年級合開必修二學分的「醫療與社會」,她要負責四周課程。洪蘭看到的是她第一周上課情形,接下來她還要上三周的課。這群學生大一下學期時,吳嘉苓就教過他們三學分的社會學,知道他們的程度。
「當天我沒有看到學生啃雞腿。」吳嘉苓說,她上課時,不知道洪蘭等教授來進行評鑑,因為是下午一時二十分的課,學生如果肚子餓吃東西,她不會禁止,但她沒看到洪蘭描述的那些誇張狀況。
吳嘉苓當天上課主題是「健康與社會不平等」,她首先介紹社會學探討健康不平等的幾個取向,並以一篇健保制度是否減少城鄉健康不平等的研究發現為例,要同學以台東、台北狀況進行討論。
吳嘉苓說,對於這個「雙城故事」的研究,同學們紛紛提出可以瞭解醫療資源的分配、失業與貧窮的狀況及是否台東高風險勞動工作較多等角度。她認為,同學的發言十分具有內涵,且充滿對社會關懷,很能打破健康僅是個人責任的思維。
「跟大一時相比,這群學生的發言更成熟、有深度,上完這堂課,我非常驚喜。」吳嘉苓表示,要成為一個好醫生必須具有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她非常肯定這班學生的表現。
外界將焦點集中在台大醫學系學生上課時吃便當、啃雞腿,吳嘉苓說,「這已經失焦」。她上課時比較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瞭解與回應,這班醫學系學生的表現相當好,讓她覺得教書很有成就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