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舊報紙堆裡的聯合副刊看到一篇報導,內容大意如下:
有一對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上班了,有了收入,所以父母不再給零用錢,
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用好的吃好的、追流行、錢根本不夠用、結果丟了一句話給父母
"如果你們不能一輩子供給我優渥的生活,那為什麼從小要讓我養成這種習慣?........."
看了打了個冷顫.....我不知道這些孩子的家庭是否真的很富裕,但他們生活的態度簡直像暴發戶。這樣對孩子好嗎? 父母不能供應孩子一輩子!
我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父母?我要怎樣教我的孩子愛物惜物?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這是一個很古老的諺語,但我不認為這不合時代。因為自己小時候家裡窮,所以更能體會出這句話的涵義。我認為教孩子這個美德,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還要重要的資產。
因為自己小時候過得辛苦,便盡量給孩子好日子過的家長"請深思",這樣究竟是愛孩子,還是害了孩子?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更苦!許多父母養小孩是把孩子捧在手心上,怕他凍著、怕他餓著、怕他摔著...其實這種過度的保護,只會讓他更低能、更依賴、更不知如何面對人生的大風大浪。給他魚,不如教他釣魚。
老實講我很感謝我父母親的教育
父母說:在你還在唸書時,學費和平時生活費我會幫你負擔的
但是你額外想要的東西(非必要品),請自己想辦法 (打工)
由於自己是專科畢業後,再去當完兵回來唸書的(二技)
所以想法上和目前一般七年級生差更多了 (當完兵還真的有差呢! 感覺都和現在的同學脫節了)
目前是自己打工負擔生活費和平時開銷...學費則是家裡幫我出一半
而目前的同學中很多都是靠父母在吃穿的都不用自己打工
有時候在閒談中還會抱怨說他家人怎麼給他(她)這麼少錢
有時候我會反問說:可以自己去打工賺阿
結果他們說:打工很花時間又很累,就沒時間出去玩了
(唉...果然反映了目前七年級生的心態...只想著玩樂)
我想目前七年級生的態狀可以給五、六年級生的大哥大姐們當作借鏡
我七年級~我哥六年級
家裡小時候太有錢~後來破產倒別人債~可能從小給外婆養~
比較沒享受到~老人家生活很簡單~我也羨慕別人擁有我沒有的~
所以現在很懂的用錢省錢~真的要惜福~
現在賺了錢存了錢~要買東西我都很捨不得~並不是摳~只是要有理財觀念
須要或不須要~
主要也在幫忙家裡還債~可以的話我也希望給我老媽跟我養我的外婆過好一點
我哥已經養成大少爺脾氣.感覺好像誰都欠他..並不是無可救
現在很多人都是要改要改~我倒覺得先改自己心志問題吧~
快30歲的人~也沒正職~只懂得伸手~不懂得先檢討自己
我男友也是~雖然他是我男友~他算家境不錯的孩子~!但我前幾天還是數落了他
他說他出國留學了~家裡卻只願意提供一半的資助~他說他會過的很苦
我聽到我感覺很刺耳~
我反口說~
"你過的太幸福了......
我求學我工作~也是靠自己努力賺取~雖說沒拿家裡一毛錢
但這種日子真的不好過~我也不是誇我自己多厲害~啥得
只是求學是你自己要求的~你就要懂得自己負責~
父母願意資助你就要感激了~剩下的就靠自己~
苦又如何~誰沒苦過~有苦才有成就~"
他聽完也不發一語~後來也跟說我聲對不起.但他做不做的到就看他自己了
講真的~就算別人說了啥~你自己不要求不去爭取~在那怨天怨地~誰都幫不了
不好意思~我也沒幾個朋友可說~我想抱怨也不是很喜歡跟人抱怨~
藉此發表自己的感受~大家看看感受一下就好~謝謝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