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這就是台灣的創意嗎?

之前大頭歐曾經跟大家介紹過一個Sony Europe拍攝的BRAVIA液晶電視的廣告"Bouncy Balls",英國導演運用簡單的手法,讓二三十萬顆彈力球自由地在舊金山街道上滾動,拍攝出充滿色彩活力的感動畫面,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選此處拜訪Sony Europe 之 Bravia 廣告專屬網站,看看這個精采的廣告與它的製作過程。

至於為何又要提起這件事呢?因為前幾天發現國際知名廣告公司的台灣分公司為咱們台灣本土、以成為台灣的Sony為目標的國際級大企業所拍攝的廣告與Sony這支非常非常的雷同!大家請看看以下這支廣告片的一些擷取畫面,自己比較一下:



兩家公司同屬一樣的產業,連廣告主打的產品都一樣,實在很難不令人懷疑,我相信這個公司針對這個廣告可以有無數種天花亂綴的解釋,他們可以說兩者只是類似,也可以瞎掰創意的出發點不同,但不論怎麼辯解,相信大家看過後就知道這到底是不是「原創」了!大家可以自己比較一下:

Sony Europe的正版 "Bouncy Balls" ( 60秒版本,18MB,QuickTime 7 格式,於本連結上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

台灣某牌的LCD顯示器版本(Zippy Video上傳,有些地方可能無法觀賞)

而且最重要的是,看到Sony Europe的Bouncy Balls時,給觀眾帶來的是完全的感動,看到咱們台灣版本,除了搖頭嘆息之外還能說什麼呢?就算沒看過Bouncy Balls,光看到台灣版的也不會覺得有啥了不起,就這點來說,這個廣告就失敗了..)此外,兩者之間品質的差別怎一個大字了得?Sony Europe是花了幾百萬美金,從創意構思、舊金山封街拍攝、畫面的格局、人員的專業、幕後製作的介紹、甚至到廣告的專屬網站都是高水準的呈現(一支廣告都有專屬的網站介紹,就這點台灣做得到嗎?話說回來台灣這支廣告就算做了個網站有誰會想看?),而台灣的相較之下,不只是畫面上呈現的氣勢與格局、運鏡、與展現出來的效果都是簡陋可憐到不知該怎麼形容的。

兩方的經費有差別,但誰都知道這不是花了多少錢的差異,因為就算給台灣的這家公司一樣多的經費,也做不出一樣的效果,因為畫面學的再怎麼像,也無法帶給觀眾「原創」的感動...

大頭歐每次觀賞Sony Europe的版本時都感動得想哭,看到咱們台灣的版本時則是可笑得想哭,而且最慘的是,據說這個國際大品牌想要把這個廣告全球播送,大頭歐在此奉勸,為了台灣人的名聲,真的請三思啊!!

PS. 該廣告公司於大頭歐的網站留言表示:「此液晶顯示器最新的電視廣告片是在完全獨立的情況下製作而成,無論在概念和故事上,均與新力的電視廣告片完全不同。當中在畫面構圖上有所雷同之處,實屬巧合。」

雖然很難令人相信,忘了那一個心理學家(佛洛依德嗎?)曾說過沒有巧合這種事,但若真的是個這麼大的巧合,大頭歐除了感到很抱歉之外,也奉勸別再播這則廣告了,因為平心而論,一樣的產業、一樣的產品、推出的時機也很巧,真的很難不去質疑啊!(對該公司的名聲也是有害無益...)


本文出自大頭歐的網站http://www.ou-online.com/myview/myview_blog0512.asp#051220
2005-12-20 22:45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台灣 創意
哇哇

雖然我看不到benq拍的版本
不過對於sony拍的版本真是驚訝不已
我從事工業設計....盜版ishuffle與e505事件...真的令人髮指
況且盜版ishuffle的公司竟然還有推出新款mp3 player....

不知道您知不知道sony拍這版本是怎麼拍的?

真的丟下爆多彈彈球???太猛了!!!還有那隻青蛙跳出來!!!
根本是必須要一次拍成功嘛!!!
講到這個問題就一肚子火了
不知道是教育還是文化的問題
台灣的產業非常迷信抄襲是解決品牌問題的快速捷徑
自以為抄了大品牌就能和大品牌平起平坐
殊不知那是飲酖止渴,只會讓自己和真正的大品牌越離越遠
因為品牌首重價值傳遞給消費者
而那個核心價值必須獨一無二難以取代
如果你的品牌提供給消費者的價值,是別人早已給過的
那你的品牌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所以抄襲行為對有志走國際路線的品牌,殺傷力非常大
但最吐血的是
有些在台灣身為消費者的人,也真的以為是這樣
用抄襲品還覺得自己是賺到
而且講道理勸不聽,對抄襲行為傷害全體利益的問題蠻不在乎
甚至攻擊對抄襲提出批判的人

我看之後就會有這種人跳出來對樓主說出以下的話:
1. SONY的xxx也是抄xxx的,你怎麼就不批評?
2. 你是SONY迷吧?SONY的XXX根本就很爛,你這麼支持SONY是被他的行銷包裝騙去了啦
3. SONY那隻片我覺得也沒什麼啊,有那麼嚴重嗎?
4. 你專攻擊國內廠商,崇洋媚外啊?
5. 有沒有抄襲SONY自己會去告啦,不需要你在這吵吵鬧鬧啦~
6. 反正SONY就了不起啦最偉大啦,學一下都不行啦~
7. 反正我就是賭爛SONY看不起那些不理智的SONY迷啦,就是想釘啦~

以上的問題是茂嘉仿冒Shuffle事件和AOpen抄襲Mac mini事件時
本人和少數網友爭論後,學著用他們的邏輯看事情所得的結論
想這樣說的網友不用勞煩打字了,我都幫你們打好了
同時順便回答你們:
抄襲就是不對,身為本國的消費者就是要批判,敦促他們創新
這樣大家才能真正獲益
我寧願相信大部分消費者厭惡抄襲行為,會講出那種言論的人
只是出於個人厭惡被抄襲品牌的價值喜好
而選擇攻擊對抄襲提出批判的人
不然要是本地消費者都是這樣
台灣要產出偉大的品牌,還真是難如登天

關於影片的拍攝,彈彈球我本來以為應該是電腦加的
後來發現,媽呀那是實景~
就像Honda一堆汽車零件骨牌效應那片一樣
這片的創意和執行都很傑出
如果能用1080i在大畫面上看,一定很感動
當一個品牌願意花那麼大的心力去創造感動
而且那個感動打到你了,你就會願意相信它所提供的價值和產品
這才是品牌的力量
要學的,是那種挑戰感動提供獨一無二價值給消費者的企圖心和精神
而不是形式畫面外型的皮毛
絕對不要再觸犯抄襲的禁忌,認真的提供獨一無二的價值
BenQ還是有機會的


產品或知識的創意, 在國外先進國家, 是一種美德,
在台灣, 卻反而是一種附加的成本, 對老闆們來說, 似乎是一種負擔,
於是乎抄襲或拷貝, 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捷徑, 老闆們都這麼想嗎?

最近的紛紛擾擾, 感觸良多, 60年來,
台灣引以自豪的經濟發展經驗, 或許只是一個幻夢,
其實跟對岸的經濟發展模式, 沒什麼不同....
這廣告我最近也看到了~。
一開始以為是 SONY 拿此國外製作的 BRAVIA 廣告來台灣播(之前看過這網站),看完才知道是 BENQ.....

沒想到台灣跟國外這麼心有靈犀.......
連創意想的都如此雷同~~~有屌~。
哈...
這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看看那些鼓勵買正版的台灣藝人的歌曲,
還不
現在最可悲的事連抄都不想抄,
直接整曲翻過來.
這種歌叫我買正版,有可能嗎??
靠自己實力敗家,才是王道!!!

paulou wrote:

Sony Europe的正版 "Bouncy Balls" ( 60秒版本,18MB,QuickTime 7 格式,於本連結上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

台灣的抄襲版本



這兩個可以轉換成mpg檔嗎?

lex.wuang wrote:

不知道您知不知道sony拍這版本是怎麼拍的?

真的丟下爆多彈彈球???太猛了!!!還有那隻青蛙跳出來!!!
根本是必須要一次拍成功嘛!!!


來介紹一下Sony這個廣告的拍攝過程,很有趣的哦!在這個電腦特效充斥的年代,或許大家會以為這些球都是用電腦畫出來的,但本廣告片的Agency - 來自倫敦的Fallon採用完全符合簡單真實的手法來拍攝,導演Nicolai Fuglsig堅持著 ""really simple, visual celebration of colour" ,在舊金山的街頭封街,將25萬顆彩色的彈力球一次又一次地傾倒(有些用噴射)在舊金山著名的坡道上,誠如Sony Europe所說的一樣,舊金山的居民看過在坡道上拍攝過無數的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但這次他們更是大開眼界,而且,這麼大量的彈力球傾瀉而下,一定會造成某種程度的危險,因此片中所有的車輛都是道具。

一次成功嘛... 也未必,他們拍了兩天,倒了兩次啦... 哈...

詳情可去Sony Europe 之 Bravia 廣告專屬網站看看,還有幕後製作的影片呢!

點選此處下載幕後花絮影片,48MB,QuickTime 7 格式,於本連結上按右鍵選擇另存目標
OU Online - 大頭歐的網站 http://www.ou-online.com

汎用貓型兵器 wrote:
如果能用1080i在大畫面上看,一定很感動


沒錯, Sony這支廣告有一個三分鐘的版本是在IMAX戲院播的, 光想像就知道有多麼驚人了....
OU Online - 大頭歐的網站 http://www.ou-online.com

pugman wrote:
哈...
這不是一兩天的事了...
看看那些鼓勵買正版的台灣藝人的歌曲,
還不
現在最可悲的事連抄都不想抄,
直接整曲翻過來.
這種歌叫我買正版,有可能嗎??


對阿~直接原版(不一定是英文)~翻成中文~還好是還算好聽~不然就完了~~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沒人買正版的原因~

lex.wuang wrote:

我從事工業設計....盜版ishuffle與e505事件...真的令人髮指
況且盜版ishuffle的公司竟然還有推出新款mp3 player....

!


有阿~不過是換盜其他公司而已~~


runner wrote:
產品或知識的創意, 在國外先進國家, 是一種美德,
在台灣, 卻反而是一種附加的成本, 對老闆們來說, 似乎是一種負擔,
於是乎抄襲或拷貝, 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捷徑, 老闆們都這麼想嗎?

.


沒錯阿~真的是附加的成本~~台灣的老闆都沒種~
直接翻拍人家的~真的非常搖頭阿~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