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

東京都的地下水洩洪系統-為什麼日本能 台灣不能?

記得好像去年還是更久了
看過民視有報導日本的東京都有那種雨水的下水道洩洪系統(感覺很像是地下水庫一樣)
(更正:經去那個日本網站看完,這系統在於東京都外圍的衛星城市)

後面有大大提到『員山子分洪系統』,的確,當年做這個事情,是正確的,也是應該做的事,而現在也應該把這系統推到其他縣市去建設,該做的就該做,如果日本做的這個沒效,那為什麼他們會做?如果無效,那員山子分洪系統有效嗎?記得好像是有效的不是嗎?日本那個也是洩洪的喔,只是他多了蓄水池來緩衝

別再說什麼日本做了這個還是淹水,淹水的原因百百款,並不是只有一種可能,但是這個系統可以避免掉很多不幸,可以延緩許多人來不及逃生的問題。


剛在網上找到有人的部落格有寫到

http://lowestc.blogspot.com/2008/07/blog-post_23.html

東京都的地下水洩洪系統-為什麼日本能 台灣不能?
54萬頓,是指 他的緩衝區而已,他還有其他的蓄水槽,並不是只有這樣的容量,所以只以54萬頓來計算,當然是無效,但是他那個是緩衝區,並不是真正的蓄水槽。


一直在想,與其做那種貴得要死如台北市的兩座電梯天橋、做一堆無意義的敲掉人行道再重蓋,或其他更扯的建設

為什麼立法院始終不肯通過治水預算?
為什麼不參考日本?

有人或許提到日本,就會恨得牙癢癢(我是不理解為什麼啦),但是日本能,台灣就是不能,這是事實,不是嗎?

雖然這篇,官員也是看不到,但是希望如果有記者,請在災後,幫忙在報導日本的這個排水系統吧,如果能在各地都弄這種系統,應該能避免掉許多三小時就淹掉一個村的慘劇(雖然可能一時無法排到海外,但至少能儲存到這邊,等風雨過後,就能慢慢排出到海裡.........

------------------
剛剛去爬文,找到了
埼玉縣的那個事務所的網站

原來真的是分好幾個蓄水池,所以如果建多個,應該就可以稍微緩和了吧。

以下圖文來自:日本 江戸川河川事務所

概要




以下一系列 調壓水槽 照片:









不知道這是啥排水口吧?



第一立坑

第二立坑


第三立坑


看貨車跟人的大小(這只是他們的第四立坑,也就是第四個入水口而已)

看起來真的很壯觀,那網站 還有影片可以觀賞,就可以看他建設的目的跟一些介紹
http://www.sairyunokawa.go.jp/intro/wmv/all.wmv

------------------------

找到
台灣的相關檔案了

原來台灣相關人員也是有去探勘的。

以下是93年相關人員的報告:
水利署相關人員93年報告
二、建議

(一)全流域水文自動化監控(含氣象、水利、安全與監測)其水文情報蒐集系統可參考日本設置高科技雷達水位計或連線水位計,同時利用高解析度紅外線之監攝系統,將雨量、水位,以及流量資料進行資訊整合,並以先進電腦系統計算後可即時控制閘門開關時機,由閘門操作達到流量分配分洪來防止水災發生,並由控制室以面盤顯示以最有效率的人力來進行洪災控制。

(二)國內排水之治水對策,在社會環境變遷及生態景觀意識抬頭下,水害的改善將不再僅著重於排水路單方面之整治,而是利用集水區內之保水蓄洪功能進行洪水消減,利用綜合治水原則來提高集水區之治水安全度。

(三)排水改善之非工程方法在國內尚屬起步階段而在日本已經使用多年,對減輕洪災亦有相當好之功效,但在國內未普遍採用,主要原因尚需一些法令規章相配合,建議,主管機關健全相關法令,以使防洪及排水改善之非工程方法更易推行。

(四)日本與台灣不論在地形地質土地利用均為相似,其在整體防洪排水治理對策方面始終處於領導地位,建議多選派水利規劃技術人員赴日觀摩、研習,不但可充實其學識素養,更能引導其正確的工作理念及工作態度。


以下是97年的報告:
97年水利署人員去日本參訪的報告

其中:
二、 日本都市河川防洪措施日本都市河川防洪措施日本都市河川防洪措施日本都市河川防洪措施此次考察見到日本對於首都及鄰近人口稠密都市的河川防災投入巨額建設經費,以鶴見川綜合治水對策為例,包括綠地恢復、防災調整池、多目標遊水地、地下雨水貯留管及高床式建築等;又如東京都神田川環狀七號線地下調節池,沿公路地底下 3443公尺興建,工期耗時 12 年,全長 4.5 公里,蓄水容量達 54 萬立方公尺。為保護東京都及其周邊的稠密人口及重要政治、經濟資源所做的都市防洪措施可謂以黃金打造而成,除了傳統的滯洪池、遊水地外,更重金以潛遁機挖掘地下調節池,設置大型抽水站,擴大河道通水面積及強化堤防,甚至施作超級堤防,其都市河川防災技術,可供觀摩學習。因國情環境不同,及工程經費龐大,台灣恐難設置如東京都之地下蓄洪調節池,但有關於防災調整池、多目標滯洪池等,目前水利署推動執行之易淹水地區水患治理計畫,已有相關個案規劃辦理中。
日本許多水利機關設有展示館(室),如京浜河川事務所的鶴見川流域中心、江戶川河川事務所的龍 Q 館、宇奈月水庫的大夢來館及黑部水庫的黑四紀念館

34等,建議台灣的水利機關也能參考設立展覽館(室),藉由展覽館所提供的照片、模型、影像等資料,向參觀民眾介紹政府治水的努力及成效,使民眾能了解水利工作的重要而提供支持,並能夠愛護環境珍惜水資源。7. 東京所進行的地下水利工程,諸如首都圈外郭放水路及環七地下調整池等,可謂充分發揮土地的利用,但地下工程造價昂貴施工不易,建議目前台灣的都市河川防洪措施仍以地面上的方法為優先考量。


這些結論似乎是知道這是好的,但是,因為經費跟沒這技術而作罷

-------------

內容新增

謝謝有人因為覺得討論這議題沒意義,而間接 提供討論的議題,『美濃水庫』
感謝。

至於我,我只是提出一些議題來討論,我可沒說我自己多有建設性

當年的美濃水庫,並不是為了防洪,而是為了圖利財團,為了經濟而計畫。

靠一個美濃水庫解決台灣的水災問題嗎?可能得好好想想喔。因為根本就是跟環境作對,這樣是不能防洪的

很提到水庫,剛好~!水庫,反而是會引起海水倒灌的元兇!!!

當初支持興建美濃水庫的人的原因是什麼?是為了防災嗎?
建立美濃水庫,只是為了經濟目的,根本跟防災沒關係,水庫可是平常時都是至少八分滿吧?洪水來時,只會怕他潰堤,不然就洩洪,都已經水災了還洩洪?並無法解決下游的洪水問題!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D/089/R/SD-R-003.htm
這是國民黨的研究員,針對美濃水庫所做的報告跟調查研究,有哪裡是防災才蓋美濃水庫?

其中這一段,大家可以看看~
-------------------------
二﹚環境生態保護問題︰

水庫興建地點有全世界獨一無二的黃蝶翠谷及熱帶樹木區,水庫蓄水後將會完全淹沒,對於生態有所影響。又當水庫興建後,將利用越域引荖濃溪水至水庫,將減少荖濃溪之水量,進而減少屏東平原地下水的補注來源,降低地下水位。以及,水庫興建完成後,造成河川沙源減少,導致外海沙洲消失,將無法抵抗暴潮衝擊海岸。
--------------------------


美濃水庫的當年選擇地點,正好是有斷層帶經過,在此報告中也提到,好像有七個斷層帶經過


其中裡面更提到了,這次受災的瑪家,原本有計畫想要在瑪家建立水壩,當時是因為經費過於龐大,不過後來有人做了討論: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pa/M.855789183.P/M.842932458.C.html

民國65年便想在瑪家那邊蓋水庫耶,這樣蓋下去,遇到像這次的土石流,不就水庫潰堤?

其實無論是美濃水庫的 設定地址,或者是瑪家的地址,都是很有問題的,是在於地震帶,內容有興趣者可以看看

至於蓋了美濃水庫的影響,各位也可以看看這篇: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mpa/M.855789183.P/M.842932458.C.html
■ 壩址下游居民安全考量

影響範圍:內埔、高樹、鹽埔、里港、九如、屏東市、萬丹、新園
可能影響型式:潰壩、洪峰越過壩頂、洩洪
可能影響之氣候因素:颱風、西南氣流型持續性驟雨
可能影響之地質因素:規模五級以上之淺層地震,且震央需於壩址附近
。84 年 5 月曾發生一次五點二級之淺層地震。
可能造成之災害:洪水氾濫、出海口海水倒灌。若為瞬間潰壩則有生命
財產的大量損失。

□ 理由:
隘寮溪沿岸地形多屬易風化崩裂的板岩、頁岩結構,甚至用手播弄外緣
風化岩層,即會大量崩落。本次賀伯風災更印證此地地質的脆弱性,尤其壩
址附近岩盤被洪水沖刷大量滑落,已不適建立水壩。而沖刷後的大量泥沙會
瞬間改變河道位置,並造成嚴重淤積,將提早結束水庫壽命,若水庫有效蓄
水量僅剩 40% 時,其蓄水效能與一般河川無異。

計畫中的重力土石壩,係防震係數最差的壩體,但此地地質無法設計成
如翡翠水庫般的預力拱壩。重力壩經蓄水後對地面的重力壓力,有可能會牽
引附近潮州斷層的活動,而引發地震。另屏東因超抽地下水造成之地層下陷
,本有誘發地層下陷型地震之機率,而瑪家水庫壩址極有可能成為此類地震
之震央區。

未來若大壩完成,一旦於暴雨時期洩洪,內埔、高樹、鹽埔、里港附近
提防易因受水波攻擊潰提,而導致洪氾。內埔、鹽埔一帶更需慎防因潰壩所
帶來的嚴重生命威脅。下游新園地區因可能受海岸倒退之影響,海堤需年年
重修,難以抵擋海水倒灌的危機。萬丹地區因屬高屏溪轉彎處,且地勢低窪
,極有可能如台北縣的板橋地區成為嚴重積水區。

至於 潰堤問題,有個案例,有個攔砂壩,潰堤,反而更糟:
http://web1.nsc.gov.tw/ctpda.aspx?xItem=10306&ctNode=76&mp=8

依靠水庫來解決一時的水資源問題,只能治標無法治本,而水庫對環境的衝擊,也有著長遠、深刻的影響。以位於石門水庫上游的巴陵攔砂壩為例。民國 96 年,韋帕颱風豪雨造成已淤滿的巴陵攔砂壩潰堤,剩下的堤基又遭後續的柯羅莎颱風豪雨摧毀,洪水同時改變潰堤後的大漢溪水文流向,巴陵壩長年承受的 1,047 萬立方公尺的泥沙也順勢沖到下游。上游淤積的大量泥沙在移往下游的過程中,是否會衝擊現有生物棲地?河道淤積是否會提高下游洪水氾濫的可能性?

其實建立水壩,對於環境的影響非常非常之大,甚至國外的一些國家早就已經有對此發表很多看法跟討論,有許多都是對環境有很大衝擊的。

-----------------

至於有什麼建設性建議?
這也就是正是希望大家一起討論跟檢討的問題主因阿,是不是呢?

@政客為了選票而做一些不該做的事,台灣已經太顧 『經濟』,而不永續經營,為了經濟想建立美濃水庫正好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為了顧選票,長年不輔導民眾改善種植檳榔樹的問題(大約三、四年前,行政院有輔導一些檳榔業者轉種一些別的)

@那些抽地下水而造成地層下陷(洗車業者、養殖業者),也是因為重經濟。

@在各溫泉區,通過一些不該有的建築,例如世界罕見的在河溪邊蓋七層樓的高樓溫泉大樓,後來地基不穩就整個崩塌。

以上都是過度重經濟、拼選票導致,不敢得罪選民,而導致的不是嗎?

至於其他建立水庫對環境的影響:
http://wagner.zo.ntu.edu.tw/sos/sosknow/sosknow_4_1.htm
其中也提到,如果建立水庫,對下游的一些平常會流到河床的泥沙,被阻止,而一些橋附近的泥沙來源沒了,反而容易斷橋。

至於提高堤坊問題,如果可以限抽地下水、想辦法增加地下水的來源,或許可以稍微防止內陸比海平面低,而每次海水倒灌,就一發不可收拾的問題,如果大量抽取地下水不能解決,那就會繼續下陷,這是水利專家也都知道的事,只是他們還是要看那些大官,而行政院要能做事,也得看人民願不願意配合跟立法院的預算支不支持。

--------------------

為什麼別國有辦法做很多建設(不只日本!美國、德國、澳洲、紐西蘭、加拿大),他們有很多建設跟方法都是想要永續經營,而台灣呢?
原因許多朋友(反對討論這議題跟支持的朋友)自己都說了,與我的標題跟討論的目的,剛好符合

而這些要討論,大家才會有感覺跟去『想』不是嗎?
還是都當當鴕鳥就算了?死老百姓隨便政客擺步?

如果有人硬要把我說成我自己說自己很厲害,我也只能說........
隨便您的抹黑吧......不然我都打這麼多了,還能如何呢?

(許多這些東西是我去爬文看來的,我自己也不是讀水土保持、土木相關的,但是各位神人都做得到不是嗎?爬文、研究,討論),這不是鄉民常做的事嗎?
----------------

2010-07-05 更新
剛想找上次在電視上看到的就是有一些治水專家已經在想作類似
挖一些類似日本這種(但當然規模小一點),然後可以順便讓地下水層變好的,好像沒找到,但是找到類似的思考邏輯:

以下連結是 小地方新聞網介紹的
88洪患─退地還水的自然思考
http://www.dfun.com.tw/?p=15257

人工湖泊,真的很重要
雨水的有效利用跟引導
下面我找到另一篇我覺得很有趣,也很重要的文章

廖朝軒,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學系副教授,台灣雨水利用協會理事長。
寫的一篇文章:

雨水資源利用技術

------------
2010-09-26 更新
今天看了電視土木技師公會理事長,他也在講台灣有必要蓋這種地下水池蓄水調節的系統


有種感嘆

面對這種每次風雨都下超量的現代怪天氣,其實真的有必要趕緊想一些治水的方法,不能在無所謂,不能再只是甚麼買股票~炒地皮~選舉~蓋工廠~蓋大樓建案

因為兩千三百萬個台灣國人每個都可能會遇到淹水,減少財產生命的損失比藍綠政黨對決還重要

有很多人看了電視台新聞報導日本也淹水,就說我踢到鐵板,其實沒有,要知道這種功能是疏濬,就算瞬間雨量再大造成日本有淹水,他們可是很快就水退(日本現也飽受天候異常影響所以也是有瞬間爆量雨量),這就是他們有這種系統的好處

------
2009-08-09 16:35 發佈
01神人會全心全意的回答您的問題

請耐心等候
閒聊與趣味,喇到天翻地覆,認真就輸.....當個快樂喇賽人

respect wrote:
雖然這篇,官員也是看不到,但是希望如果有記者,請在災後,幫忙在報導日本的這個排水系統吧,如果能在各地都弄這種系統,應該能避免掉許多三小時就淹掉一個村的慘劇(雖然可能一時無法排到海外,但至少能儲存到這邊,等風雨過後,就能慢慢排出到海裡.........

ID哥!估狗好了沒阿..日本排水系統靠你分析了
杜絕網路唬爛騙子!請支持有圖有真相運動!!
艾迪哥:你果然是我虔誠的信徒!!來吧!!我們一起過去那邊撿肥皂
為什麼這篇關於日本的文章是你發~不是ID哥發
你確定台灣這2天的雨量
日本不會淹水

所有水庫從缺水才一天不到
全部都在洩洪

日本那一個可以有一個水庫那樣的大的存水量

不過好的還是要學習
總是有功用的

今天這颱風雨水量
已是百年難得一見
有哪一個國家可以不淹水的
那真要拍拍手
叫他第一名




respect wrote:
記得好像去年還是更久...(恕刪)


有啊~京城有二重疏洪道,

颱風可以宣洩,

平時又可以騎單車,打球,做什麼運動來的.....

台北捷運下水道 可隨時充當 地下防洪蓄水池

別再拿日本跟台灣比
台灣不能的還很多(像A片)
以上言論純屬唬濫,如聽信誤用,一切後果摡不負責
偶很懷疑這種超級大雨, 有哪個國家的排水系統承受的住...............
  • 3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