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病例中文化是替社會大眾想..?
還是為了跟大陸醫療接軌阿?
還是有其他原因?
請多多支持醫學生修改醫生法保飯碗,台灣醫學生不怕競爭,不該污名化醫學生假借全民健康,修法封鎖國外的醫生及醫學生.歐美不承認一流台灣醫生,公平原則,拒讓歐美醫生來台...
我用個比較淺顯的例子來講現在中英文醫療教育的不同:
我們這有在帶實習生
專科級實習生在學校是用中文教學,唸的書都是中文,偏偏可信賴的中文書大家都知道很少...
中文化的通常是沒有異意的最核心知識
可是在更多延伸知識以及最新技術上的翻譯就沒那麼快,也不那麼多了
結果很明顯的有些知識水平就是比較陽春或者是比較早期
問題出在哪?扣除程度問題.我覺得中文化的書籍過少是最重點
就像空中英語教室廣告說的:"直接用英文的方式來思考"
目前大多數的醫療人員在養成教育期間就是用英文化思考方式來接受知識
而且已經是很習慣直接接收到資訊就能自然跳出答案了
目前許多醫療人員自己內化.背的東西都是英文版的.而唸的論文是英文的可以直接和內化的東西結合更新
而大學級實習生的用英文書很ok,唸的書廣很多
交流上常常一個概念過去就能直接搞懂吸收應用
可是另一方面,常常專科的用中文名詞很流利的問我一些問題
我要先翻回英文=>然後再回答他
而且常常還要解釋半天這個機制是怎麼運作的以補完他的不足
所以,我覺得與其現在立即.直接要求病歷都中文化
應該要同時從養成教育以及實業上,同時下手
而且還要有非常大量的定義語化課程提供學習等等
大家都知道光是中文和台語互翻就常常有缺陷了
(畢竟語言是根據需求累積的,例如聽說愛斯基摩人對於雪況就可以分類成十幾二十種
台語的痛和不舒服的分類數量遠比中文多很多)
而台語和中文的文法還沒有多大差異
何況中英兩種完全不同語系的同步化
如果不經由龐大的官方組織或者是可信賴的大型非官方組織加以輔助
不先將醫療教育裡大量的教材全面中文化,在學生時期就打下中文知識共識
中文化醫療環境,談何容易?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強和弱的科目
既使醫療人員也都一樣,並不是每個醫療人員都具有強大的即時中英翻譯對照能力
看看國內的同步翻義人才少到什麼地步就知道這有多困難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