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先跳到現代坦克
M1艾布蘭主力戰車(英語:M1 Abrams)是美國陸軍的主力戰車。美國在1970年代後期開發M1艾布蘭欲取代M60巴頓系列戰車,M1在1980年開始服役,其家族型號主要有M1、M1A1及M1A2,後續的改良型M1E3仍在開發階段
自二次大戰結束後推出的M46巴頓戰車起,到韓戰時期的M47巴頓戰車及M48巴頓戰車,以至於1960年的M60巴頓戰車,作為當時美軍主力的巴頓戰車,雖然嘗試平衡各方面的效能,但每個版本都只是作局部修改,各方面效能都不突出,外觀高大笨重但火力平平,機動力不如同期的蘇聯T-62、西德豹一型及法國AMX30,火力及防護力也比不上英國酋長式,美國於1960年代開發的MBT-70嘗試應用新理念及各種新技術尋求突破,例如將駕駛員移入炮塔內的設計,但其理念及技術上的不成熟,加上研發費用不斷上漲導致計畫告吹。M1的開發計畫吸取先前MBT-70的經驗,恢復採用傳統三人炮塔及駕駛員在車體前部的佈局,但全車是重新設計及採用最新技術,一反過往巴頓戰車的高大構型而採用外形低矮的設計,炮塔以多個傾斜平面(楔型裝甲)構成,外觀帶有時代感,完全沒有巴頓戰車的影子。
M1的車長位於炮塔右方,炮手席在車長前方的炮塔內,裝填手位於炮塔左方,而駕駛員則坐在車體的前方。車長擁有一個設有六具潛望鏡的車長槍塔,而在炮塔左方的裝填手艙蓋亦有一具觀察潛望鏡。駕駛員位於車頭的中央,為了降低車體的整體高度及車頭有較佳的避彈角度,駕駛員的座椅採用半臥式設計[18],駕駛員艙蓋有三具潛望鏡,中央的潛望鏡可加裝星光夜視儀。
配備105毫米52倍徑M68A1線膛炮的M1戰車於1979年起量產,於1980年在美國陸軍服役,M1的生產線於1984年起生產加厚炮塔正面裝甲的M1IP,1985年配備120毫米口徑M256A1滑膛炮的M1A1獲美軍正式採用後,美軍將原有M1IP的訂單改為M1A1,因此配備105毫米火炮的M1於同年量產結束,由改良型的M1A1取代。
M1A1剛服役不久,美軍為應付1990年代可能出現的蘇聯新一代戰車,於是在1986年開始測試更先進的M1A2,這是M1系列繼M1A1後另一個主要改良版本。M1A2配備有車長獨立熱成像觀測儀(Commander Independent Thermal Vision, CITV)及車輛互聯資訊系統(Inter-Vehicular Information System, IVIS),還有其他高科技電子裝置。在以往的M1戰車,車長如在車內觀察環境及搜尋目標,主要使用安裝在車長槍塔的潛望鏡,如在夜間或天候不佳時,便要與炮手共享配備熱成像儀的主瞄準器,如此當炮手瞄準目標時,車長便不能使用主瞄準器搜尋目標,對車長在夜間觀察環境和搜尋目標造成頗大的影響。為了加強車長搜尋目標的能力,西德在1979年服役的豹二型便裝有一具供車長使用的全景觀測儀,這具可旋轉的觀測儀可將影像放大,增強車長識別遠距離目標的能力,但沒有夜視功能,只可於日間使用。之後,越來越多新型戰車為車長裝設專用的全景觀測儀,不過這類全景觀測儀在當時不是缺乏夜視功能,便是僅配備夜視效能受到較大限制的星光夜視儀。因為M1和M1A1戰車都沒有專供車長使用的全景觀測儀,所以美軍決定將這種裝置列入M1A2的重點項目。由於美國擁有獨步全球的熱成像科技,因此美軍要求為新開發的M1A2加裝一具整合熱成像夜視功能的車長獨立熱成像觀測儀,確保美軍的夜戰能力具有領先地位。M1A2與之前的M1戰車在外觀上最大的分別,便是在炮塔的左上方新增一具由德州儀器研發的車長獨立熱成像觀測儀,這具旋轉式觀測儀具備熱成像夜視功能,令車長不論日夜都無須與炮手共享主瞄準器搜尋目標。當車長發現更具威脅的目標時,可立即通過按鈕使炮塔轉向新目標,並交由炮手瞄準及開火,這樣不但可大幅提升M1A2搜尋目標的能力,應對突然出現的高威脅性目標亦有更快的反應速度。
隨提升搜尋目標的能力外,在波斯灣戰爭中衛星定位系統展現出在陌生環境下作戰的重要性,M1A2將全球定位系統列為標準配備。使用第一代貧鈾裝甲的M1A1HA在波斯灣戰爭中表現出優秀的防護效能,M1A2配備經改良的新一代貧鈾裝甲進一步提升防護力。另一個改良是將輔助動力系統作為標準配備,輔助動力系統主要由充電器及蓄電池組成,可在不發動主引擎的情況下使用電池提供的電力維持戰車運作,不但可在冷車起動初期加快各系統的運作,不啟動引擎亦可降低車輛散發的熱輻射,可應用於在隱匿下對敵方開火伏擊。原本M1A1的輔助動力系統並非標準配備,只是在車尾後方追加一個盒狀裝置,其突出於車體後方的輔助動力系統不但容易受損,而且效能較低,M1A2則將輔助動力系統整合到車內及增強效能。M1A2的車長槍塔將潛望鏡由六具增至八具,雖然可提供更佳的觀測視野,但在車長槍塔上的M2重機槍取消了車內操作的功能,車長需要伸出車外才能夠操作機槍。
M1A2於1992年起在美國陸軍服役,原計畫將生產近三千輛,用以取代全數M60系列主力戰車,但由於美蘇冷戰在此時已經結束,西歐爆發大規模戰車戰的可能性降低,歐美各國對新型戰車的需求量亦因此下降。美軍在1990年代初決定縮減裝甲部隊的規模,M60主力戰車無須有新車替換便直接除役,而早期生產的M1及M1A1亦轉為庫存備用。為應付國防預算縮減,美軍沒有大量購買全新製造的M1A2,改為在現役的M1或M1A1進行定期大修的時候,選擇部分車輛提升為M1A2和M1A2 SEP的規格。由於使用封存車輛升級的費用比購買新車低廉,而且美軍有數千輛M1及M1A1的庫存,因此亦有部分外國買家選擇購買美軍封存的M1A1二手車,經翻新及升級後使用。














上影片
這次的田宮M1A2 音效方面 跟傳統二戰聲音就有很大區別
燃氣渦輪引擎跟以前汽柴油的引擎聲就是不同
設計也加上了陀螺儀 讓炮塔可以定位旋轉
本體加上了一堆配件 包括 CROW 系統 透明砲盾 還有 加大的行李籃
遙控武器系統又稱遙控武器站(remote weapon system,簡稱RWS)是一種車載、遙控操作的武器系統,經由車內人員操作,除裝填外大部時間無須暴露車外,提高人員安全性。遙控武器系統可配備多種武器,包括機槍、榴彈發射器甚至反坦克飛彈,由於固定在車體頂部及具有火控系統,武器更為穩定,準確度亦更高
歡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