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完箱就來組裝吧,這個是第1步驟要用到的零件,底盤和下擺臂。
這種樑型底盤以前也是看不順眼,但經過田宮君這幾年的洗腦慢摱也習慣了,其實還是些優點的,比如說不會像盆型底盤那樣硬邦邦的,還保有一定的Q度,而且耐滾耐撞的能力又比單片式的底盤好。

組裝好的樣子。

跟大部分的車一樣,擺臂的前後附有可以調整軸距的墊片,另外,這台車的上開傾角也是用墊片來調整。擺臂上還裝有二個球型連接器,一邊是接避震器,另一邊是提醒你以後萬一想加購防傾桿時可以用,是非常溫馨的推坑方式。

這台車第2步驟就要準備上電裝。

安裝好伺服機跟電子變速器,這台車的電子變速器要選小顆一點的,我手邊的這顆還不夠小,上面的風扇依然無法裝。

接着裝馬達座。順便提一下這台車的齒輪比算法,差速器的大小傘齒的齒數除起來16/40=2.5算出終傳比,然後再把馬達大小齒的齒數除起來24/63(套件內附的)=2.625,二個相乘=6.56

把馬達座裝上車。

這個是轉向機構,雖然材質都是塑膠,不過運作起來質感還不錯,沒有什麼虛位。
拉捍的部份我是鎖緊之後退一圈半來改變一下預設的束角。

把轉向機構裝上車。

接下來組裝差速器。這台車前後都使用差速機構,一般來說前後差速器緊度會調整成不一樣。

把差速器裝上車,這邊可以看到小傘齒的傳動軸是有一個角度的。

再來組裝差速器的上蓋,這邊會用到一些避震器的關節。


組裝好的上蓋。

上蓋裝上車之後就把避震器的關節用拉桿連接上。

準備組裝上擺臂要用的零件。

上擺臂連同轉向座一起組裝上車,轉向座是用球型關節固定在擺臂上,而且是不可調的,也就是說球珠磨損之後原則上就只能換新的,懸吊的部份前後是一模一樣的,只是安裝的方向不同而己。

準備組裝避震器的零件,這台車有附油壓避震器,最兩光的那種。


把前後的避震器都裝上車,前後都採用水平式的裝法是這台車的特色,後避震器我把彈簧換成軟一點的,讓車尾的反應速度不要太快。

裝上電池的支架。

裝上輪胎,這裡胎皮選用的是田宮的B3,溫度適應範圍30°C~45°C,另外這邊在六角接頭上多加了一片1mm的墊片。

裝上車殼固定支架,套件內附有方程式用的,利曼車用的,還有房車用的,這裏我選擇用房車的支架,這邊看的出來支架有夠高,表示車身有夠低,原廠附的方程式車殼比較複雜難做,所以暫時不會用,會先裝一般的房車殼來玩。

前面的防撞桿也選用房車用的。

車尾的屁股下面。有一片擾流板,體積有點大,看起來像穿了成人紙尿褲。


電池的安裝是採用抽插式安裝在電池艙中,但是電池艙的設計有一點小,如果要用現在流行的鋰聚合物電池,可能要找薄一點的會比較好裝。

車身裝完之後大概就長這副樣子。

找一個還沒被我撞破的車殼來裝,基本上只要是190mm寬度的車殼都可以裝,當然如果有田宮TB-04車系的最好,上面的孔位完全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