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0ae1cc14216804f875c3d24cb941c2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6b47f59acd687a81c3e639ee406b6c3a.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05ab436f75d44ebdb2f39b2aaf395dd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3/mobile01-c67c4e36a00cc59d020e0b76d483523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3/mobile01-35416fa1df6ac355109e4b118cea2357.jpg)
日本、德國、義大利在1940年9月27日締結三國同盟,彼此也開始人員物資技術交換。因戰事愈演愈烈、敵對強權陸續進入戰局且漸取得優勢,1943年後亞歐之間陸路與海面交通全部受阻,交流僅能以潛艦進行。
1943年底,日本以氧氣魚雷及哨戒艇用柴油機等技術資料與天然資源原物料,交換德國Messerschmitt Me 163 B Komet火箭戰鬥機及Me 262 A Schwabe噴射戰鬥機的相關設計資料與Me 262使用的噴射發動機,並以兩千萬帝國馬克(Reichsmark)作為授權生產Me 163 B的權利金,附帶一架Me 163 B實機。同年十月下旬,日本帝國海軍派遣第六艦隊第八潛水戰隊伊號第三十四與伊號第二十九兩艘潛艦搭載數名海軍技術軍官、三菱重工技師與原物料,以新加坡作為中繼站前往德國。1943年11月13日伊三四由新加坡啟航後不久,就於馬來半島西側麻六甲海峽檳城(Penang)海域為英國皇家海軍HMS Taurus (P399)潛艦擊沉。伊二九則在1943年11月14日由新加坡啟航,翌年3月19日抵達法國西岸洛里昂(Lorient)海軍基地。
由於伊三四已損失,兩款戰鬥機相關藍圖資料、Me 163拆解部件以及Me 262搭載的噴射發動機由伊二九及呂號第五百一兩艘潛艦分裝運回日本。呂五〇一為前德國海軍IXC/40型潛艦U-1224,1943年十月下旬完工後即用以訓練早前8月31日由伊號第八潛艦運抵法國西北角布雷司特(Brest)的六十名日本潛艦組員。翌年二月本艦贈予日本帝國海軍,編入第六艦隊第八潛水戰隊。1944年3月30日呂五〇一由德國北岸基爾(Kiel)啟航,5月13日在非洲西岸維德角(Cape Verde)群島海域為美國海軍USS Francis M. Robinson (DE-220)護衛驅逐艦擊沉。伊二九則在1944年4月16日由洛里昂啟航,7月14日抵達新加坡。由新加坡啟程返回日本途中,在7月26日於菲律賓北岸巴林坦(Balintang)海峽為美國海軍USS Sawfish (SS-276)潛艦擊沉。
雖然由兩艘潛艦分裝的Me 163 B部件、Me 262發動機、大部份設計資料與技術人員全部損失,但伊二九回程在新加坡停泊時,便乘的巖谷英一海軍技術中佐離艦轉乘昭和L2D零式輸送機返回東京,因此他所攜帶的Me 163 B三面圖、火箭燃料成份表以及若干Me 262藍圖等得以保存。然而此為期十個月的越洋技術交換任務,總計損失三艘潛艦、逾兩百卅名潛艦組員與便載技術人員喪生,卻僅獲得零星設計資訊。因此日軍只能以僅存的資料自行仿製Me 163及Me 262。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53f211e40298eae3cacf2717b6a1ad6e.jpg)
以巖谷中佐攜回的部份藍圖資料,日本海軍與陸軍在1944年8月7日聯合責成三菱負責仿製Me 163;兩軍種分工,結合軍民技術共同開發:海軍負責機體(航空用呂號兵器)、陸軍負責火箭發動機(陸軍名特呂二號、海軍名KR-10)及燃料(呂號乙藥)。本機因此兼具根據海軍命名規則的一九試局地戰鬥機(J8M)與根據陸軍命名規則的キ200兩種名稱。
本機名稱「秋水」的由來據信與德國空軍飛行員對Me 163與Me 262兩款非活塞動力螺旋槳推進戰鬥機的評價有關:前者若匕首、後者如長劍。秋水本用以描述劍氣,即劍身反映的光澤。語出唐朝白居易「李都尉古劍」詩的「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後轉為劍的代稱,而有「三尺秋水」一詞,其中三尺為劍的標準長度。雖然本機在日本帝國海軍歸類為局地戰鬥機(乙戰),但因火箭推進與眾不同,並未依照既有的規則以單發動機乙戰的「電」命名。
秋水命名的時間點不明,但至少在1944年十月,指派作為此火箭攔截機試驗暨訓練的橫須賀海軍航空隊百里原派遣隊,就已由岡野勝敏少尉提案以「秋水隊」作為隊名,並獲同意。秋水隊隊長小野二郎少佐在十二月間因病入院,而以犬塚豐彥大尉接替。實戰部隊第三一二海軍航空隊則以秋水隊為基礎,在1945年2月5日於神奈川縣厚木基地編成。
由於火箭發動機開發延宕,秋水飛行員皆以定翼機拖曳滑翔機方式進行飛行及射擊訓練。外形與秋水一致,但為全木製的空技廠MXY8/ク13秋草輕滑翔機在1944年12月26日由犬塚大尉試飛成功。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36d8b1d1f0c3348c686bd87cc064112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99162513c0c6175a3c5ba812d0ce868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8331d1815a1b75030aecf62ced8c225a.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6/mobile01-664e52f8d9c2bc71d91c8f3e01a7fa00.jpg)
1945年1月8日與秋水結構相同但不具武裝及發動機的試製重滑翔機亦試飛成功,但因戰事時程緊迫,海軍決定飛行員只以秋草訓練完畢就直接上陣,故在八月將試製重滑翔機移交予陸軍。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2/mobile01-d36253428580a5c621097b27022463f6.jpg)
秋水的KR-10火箭發動機在1945年六月間才製作完成。7月7日午後五時,全機採橙色塗裝的三菱第201號機「試製秋水」於追濱基地由犬塚大尉首飛。滑行220公尺離陸起飛後,以45度角爬升至350公尺高度時尾管爆出火焰與黑煙,發動機同時停俥。犬塚大尉嘗試再啟發動機未果後,依安全守則投棄高危險性燃料甲液(同Me 163的T-Stoff),並繞圈滑翔準備返場迫降。但滑翔過程中右翼碰觸機場塔台結構,因而墜毀;犬塚大尉也因頭部重傷而在翌日清晨殉職。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f8da29f16560b81521efcb8d36cdf82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6e40dc3920703fcf4c4bd16fa0d9304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58841b3da037186e3f034ac642b1517b.jpg)
事故調查發現甲液管路設計不良,在高角度爬升時無法注入發動機。在修改結構進行運轉試驗的過程中,7月15日又造成發動機爆炸、技術人員殉職,連帶遲滯原訂8月5日試飛的三菱第403號機。
此架三菱第403號機「試製秋水」不具機砲,在終戰後亦由美軍接收,賦予編號A25、FE-300、T2-300。上世紀五〇年代經收藏家由報廢棄置場購回後以秋草零件復原,現存於加州奇諾(Chino)的名機航空博物館(Planes of Fame Air Museum)。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2/mobile01-ca5aee8aa46cb626ac629dfaeaaeb16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2/mobile01-720f3bedb1a3f70a93367b08e209e07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83c787dc16712479bbcabeff0e8746a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1/mobile01-c8b546ce77b69a1ce1fa4d3f2f2ec150.jpg)
機型換裝計畫較慢的日本帝國陸軍則指定駐防千葉縣柏飛行場的飛行第七〇戰隊作為接收秋水的首支實戰部隊,然而因海軍首飛失敗及發動機修改不及,直到終戰皆未曾試飛實機。其唯一一架三菱第302號機始終未安裝特呂二號發動機,終戰時於柏飛行場自行焚毀。
以眾多生命物資犧牲為始,集結軍民資源依零星片斷設計資料仿製Me 163 B的秋水,包括未完成的機體僅只七架。最終只有一架搭載火箭發動機,在天空中飛行了56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