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第四十二彈:三菱J8M1/キ200秋水,1945年八月終戰後於神奈川縣橫須賀第一航空基地(追濱基地)。本機隸屬日本帝國海軍,製造序號三菱第504號,已裝備兩門30 mmホ155-II機砲,但尚未搭載火箭發動機。美軍接收後賦予編號A26。1945年11月3日與其它兩架秋水共同由USS Barnes (CVE-20)護衛航空母艦搭載,從橫須賀港啟航,前往加州舊金山灣區的阿拉米達海軍航空站(NAS Alameda)。運送途中可能因海象惡劣而投棄落海。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日本、德國、義大利在1940年9月27日締結三國同盟,彼此也開始人員物資技術交換。因戰事愈演愈烈、敵對強權陸續進入戰局且漸取得優勢,1943年後亞歐之間陸路與海面交通全部受阻,交流僅能以潛艦進行。

1943年底,日本以氧氣魚雷及哨戒艇用柴油機等技術資料與天然資源原物料,交換德國Messerschmitt Me 163 B Komet火箭戰鬥機及Me 262 A Schwabe噴射戰鬥機的相關設計資料與Me 262使用的噴射發動機,並以兩千萬帝國馬克(Reichsmark)作為授權生產Me 163 B的權利金,附帶一架Me 163 B實機。同年十月下旬,日本帝國海軍派遣第六艦隊第八潛水戰隊伊號第三十四與伊號第二十九兩艘潛艦搭載數名海軍技術軍官、三菱重工技師與原物料,以新加坡作為中繼站前往德國。1943年11月13日伊三四由新加坡啟航後不久,就於馬來半島西側麻六甲海峽檳城(Penang)海域為英國皇家海軍HMS Taurus (P399)潛艦擊沉。伊二九則在1943年11月14日由新加坡啟航,翌年3月19日抵達法國西岸洛里昂(Lorient)海軍基地。

由於伊三四已損失,兩款戰鬥機相關藍圖資料、Me 163拆解部件以及Me 262搭載的噴射發動機由伊二九及呂號第五百一兩艘潛艦分裝運回日本。呂五〇一為前德國海軍IXC/40型潛艦U-1224,1943年十月下旬完工後即用以訓練早前8月31日由伊號第八潛艦運抵法國西北角布雷司特(Brest)的六十名日本潛艦組員。翌年二月本艦贈予日本帝國海軍,編入第六艦隊第八潛水戰隊。1944年3月30日呂五〇一由德國北岸基爾(Kiel)啟航,5月13日在非洲西岸維德角(Cape Verde)群島海域為美國海軍USS Francis M. Robinson (DE-220)護衛驅逐艦擊沉。伊二九則在1944年4月16日由洛里昂啟航,7月14日抵達新加坡。由新加坡啟程返回日本途中,在7月26日於菲律賓北岸巴林坦(Balintang)海峽為美國海軍USS Sawfish (SS-276)潛艦擊沉。

雖然由兩艘潛艦分裝的Me 163 B部件、Me 262發動機、大部份設計資料與技術人員全部損失,但伊二九回程在新加坡停泊時,便乘的巖谷英一海軍技術中佐離艦轉乘昭和L2D零式輸送機返回東京,因此他所攜帶的Me 163 B三面圖、火箭燃料成份表以及若干Me 262藍圖等得以保存。然而此為期十個月的越洋技術交換任務,總計損失三艘潛艦、逾兩百卅名潛艦組員與便載技術人員喪生,卻僅獲得零星設計資訊。因此日軍只能以僅存的資料自行仿製Me 163及Me 262。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以巖谷中佐攜回的部份藍圖資料,日本海軍與陸軍在1944年8月7日聯合責成三菱負責仿製Me 163;兩軍種分工,結合軍民技術共同開發:海軍負責機體(航空用呂號兵器)、陸軍負責火箭發動機(陸軍名特呂二號、海軍名KR-10)及燃料(呂號乙藥)。本機因此兼具根據海軍命名規則的一九試局地戰鬥機(J8M)與根據陸軍命名規則的キ200兩種名稱。

本機名稱「秋水」的由來據信與德國空軍飛行員對Me 163與Me 262兩款非活塞動力螺旋槳推進戰鬥機的評價有關:前者若匕首、後者如長劍。秋水本用以描述劍氣,即劍身反映的光澤。語出唐朝白居易「李都尉古劍」詩的「湛然玉匣中,秋水澄不流」;後轉為劍的代稱,而有「三尺秋水」一詞,其中三尺為劍的標準長度。雖然本機在日本帝國海軍歸類為局地戰鬥機(乙戰),但因火箭推進與眾不同,並未依照既有的規則以單發動機乙戰的「電」命名。

秋水命名的時間點不明,但至少在1944年十月,指派作為此火箭攔截機試驗暨訓練的橫須賀海軍航空隊百里原派遣隊,就已由岡野勝敏少尉提案以「秋水隊」作為隊名,並獲同意。秋水隊隊長小野二郎少佐在十二月間因病入院,而以犬塚豐彥大尉接替。實戰部隊第三一二海軍航空隊則以秋水隊為基礎,在1945年2月5日於神奈川縣厚木基地編成。

由於火箭發動機開發延宕,秋水飛行員皆以定翼機拖曳滑翔機方式進行飛行及射擊訓練。外形與秋水一致,但為全木製的空技廠MXY8/ク13秋草輕滑翔機在1944年12月26日由犬塚大尉試飛成功。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1945年1月8日與秋水結構相同但不具武裝及發動機的試製重滑翔機亦試飛成功,但因戰事時程緊迫,海軍決定飛行員只以秋草訓練完畢就直接上陣,故在八月將試製重滑翔機移交予陸軍。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秋水的KR-10火箭發動機在1945年六月間才製作完成。7月7日午後五時,全機採橙色塗裝的三菱第201號機「試製秋水」於追濱基地由犬塚大尉首飛。滑行220公尺離陸起飛後,以45度角爬升至350公尺高度時尾管爆出火焰與黑煙,發動機同時停俥。犬塚大尉嘗試再啟發動機未果後,依安全守則投棄高危險性燃料甲液(同Me 163的T-Stoff),並繞圈滑翔準備返場迫降。但滑翔過程中右翼碰觸機場塔台結構,因而墜毀;犬塚大尉也因頭部重傷而在翌日清晨殉職。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事故調查發現甲液管路設計不良,在高角度爬升時無法注入發動機。在修改結構進行運轉試驗的過程中,7月15日又造成發動機爆炸、技術人員殉職,連帶遲滯原訂8月5日試飛的三菱第403號機。

此架三菱第403號機「試製秋水」不具機砲,在終戰後亦由美軍接收,賦予編號A25、FE-300、T2-300。上世紀五〇年代經收藏家由報廢棄置場購回後以秋草零件復原,現存於加州奇諾(Chino)的名機航空博物館(Planes of Fame Air Museum)。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二次大戰傑作機[42]: 三菱J8M1/キ200秋水

機型換裝計畫較慢的日本帝國陸軍則指定駐防千葉縣柏飛行場的飛行第七〇戰隊作為接收秋水的首支實戰部隊,然而因海軍首飛失敗及發動機修改不及,直到終戰皆未曾試飛實機。其唯一一架三菱第302號機始終未安裝特呂二號發動機,終戰時於柏飛行場自行焚毀。

以眾多生命物資犧牲為始,集結軍民資源依零星片斷設計資料仿製Me 163 B的秋水,包括未完成的機體僅只七架。最終只有一架搭載火箭發動機,在天空中飛行了56秒。
2019-01-04 13:19 發佈
期待已久的R大秋水來了!

五分奉上!

原來秋水此名源自唐朝白居易的詩,真是受教了!

但秋水就真的是一齣徹頭徹尾的悲劇!與小時候讀過的日本帝國秘密武器那種意氣風發的圖像完全不同!

哀哉!
本機の名称も澄み切った名刀であり、同時に最強武器としての秋水から採られている。命名のきっかけとなったのは、軍や開発関係者が参加した懇親会の席上で披露された短歌に「秋水三尺露を払う」とあり、感銘を受けた一同が「秋水」と名づけたとされる。ただし、先の歌は下の句のみで上の句はわからず、しかも字足らずというところが、いかにも酒の席という雰囲気を伝えている(別に「秋水一閃驕敵を撃つ」との歌も伝わっており、こちらだと字数は合うものの、やはり上の句は不明)。また、機体そのものの性格や開発経緯にも、そういったやや中二病的なイメージがつきまとい、やがて悲劇的な結末を迎えることとなる。
josephtsun wrote:
本機の名称も澄み切っ...(恕刪)

關於J8M/キ200秋水的命名與時間點有不同的說法,但皆與岡野勝敏中尉(1945年6月1日晉升)有關。岡野據說曾就讀師範學校,長於詩詞創作。

1944年八月日本帝國海軍責付橫須賀海軍航空隊籌組「Me 163實驗要員」,即火箭攔截機實驗部隊。橫須賀海軍航空隊統籌新型機測試與戰鬥教範建立,並作為新型機部署的種子部隊。

初步籌組的火箭攔截機實驗部隊以1944年8月3日轉調的前第四五三海軍航空隊飛行長兼分隊長小野二郎大尉為首,加上同月28日由大村海軍航空隊元山分遣隊轉調的十六名少尉。

小野大尉本為中島E8N九五式水上偵察機飛行員,後轉調由水上機母艦組成的第一一航空戰隊,擔任特設水上機母艦「神川丸」水上戰鬥機隊飛行分隊長,操作中島A6M2-N二式水上戰鬥機。第一一航空戰隊在1942年8月29日編組為R方面航空部隊(R即Rabaul),附屬於外南洋部隊;並以布干維爾(Bougainville)島南臨肖特蘭(Shortland)島為水上機基地,參與瓜達康納爾(Guadalcanal)戰役。小野大尉在1942年9月4日至10月12日間執行36次戰鬥任務,其中9月14日於瓜島韓德森機場(Henderson Field)上空擊落一架Grumman F4F-4 Wildcat戰鬥機、9月24日在肖特蘭島上空擊損一架來襲的Boeing B-17E Flying Fortress重轟炸機。

十六名少尉則全為飛行預科一三期前期飛行班同梯的新進飛行員,包括岡野勝敏、松本豐次等人。飛行預科一三期招收1937年改制新增的甲種飛行預科練習生(甲飛),前期於1943年10月1日入隊、1944年7月25日結業。

此火箭攔截機實驗部隊在1944年十月前往茨城縣百里ヶ原基地進行飛行訓練,因此制式稱謂為横須賀海軍航空隊百里原派遣隊。在移駐百里ヶ原基地的同時,岡野少尉提案以「秋水隊」作為横須賀海軍航空隊百里原派遣隊的代稱,獲得採納。據說提案當時是根據他所創作的「秋水一閃驕敵を切る」短歌。職此之由,在J8M/キ200命名前,「秋水」就已為實驗部隊據以自稱,且應與此機命名高度相關;用以命名此機時也非新創的名詞。

1944年12月26日,接替小野大尉成為秋水隊長的犬塚豐彥大尉成功試飛空技廠MXY8輕滑翔機,並對其操控性讚譽有加,代表具相同外形的J8M/キ200氣動構型設計妥善。根據松本豐次中尉(1945年6月1日晉升)的回憶,當晚軍方與民間協力人員在百里ヶ原基地舉辦慶功宴時,在座人士一致認為J8M一九試局地戰鬥機不應持續以Me 163稱呼,而應照1942年夏季以來的既有規則對試作機制定名稱。此時岡野少尉將寫有「秋水三尺露を払う」短歌的祝詞呈獻給犬塚大尉,意謂Me 163將如利劍般一擊殲滅來犯的Boeing B-29 Superfortress重轟炸機,進而扭轉不利戰局。這「秋水」隨即贏得滿場一致認同,成為J8M一九試局地戰鬥機的暫定名稱。

也因此MXY8輕滑翔機擷取字首秋,並根據日本帝國海軍練習機以草木命名的規則,賦予「秋草」名稱。之後與秋水相關的機款也以秋為字首,如搭載熱噴射發動機(motorjet)的空技廠MXY9秋花。

但「秋水」一詞在早前1944年十月間已為實驗部隊採納習用,J8M一九試局地戰鬥機由實驗部隊內定命名為秋水應為不言的默契。同年12月26日MXY8試飛成功慶功宴上呈獻祝詞的舉動,就只是將內定的名稱浮上檯面,順水推舟乘機獲得軍方高層與公眾承認採納而已。畢竟「秋水」全然跳脫日本帝國海軍以「雷」、「電」命名局地戰鬥機的制式規則,依正常程序提報定遭否決。

而岡野少尉創作的短歌尚有「暴漢を一刀両断に葬る秋水」或「秋水一閃きょう敵を斬る」等說法。
情節可以拍成電影
redshoulder wrote:
第四十二彈:三菱J8M1...(恕刪)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