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第四十一彈:Messerschmitt Bf 109 K-4,隸屬德國空軍第27戰鬥機聯隊(Jagdgeschwader 27,簡稱JG 27)三大隊十二中隊,1945年4月19日於捷克布拉格科貝里機場(letiště Praha–Kbely),並棄置於當地至終戰。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JG 27在1941年四月至1942年十一月部署於北非戰場。此期間締造擊落1166架盟軍戰機的戰果,因而聞名於世,甚至搏得Afrika暱稱。但自1945年四月起直到終戰,面對盟軍地面部隊攻城掠地的神速,JG 27只能四處移防以避其鋒。III./JG 27在1945年4月19日由格勒斯登以北的格羅森海恩(Großenhain)疏散至捷克布拉格,翌日立刻又撤至慕尼黑東南的巴特艾布靈(Bad Aibling),5月2日再撤至奧地利薩爾斯堡(Salzburg)後在此地向盟軍投降。因此這架Bf 109 K-4應是在4月19日疏散至布拉格時發生飛行事故或機件故障,因而棄置於當地。

本模型的構型與塗裝可說錯誤百出。

在構型上,Bf 109 K-4的垂直尾翼並非模型所呈現的前中期衍生型形式。本系列先前發行的二次大戰傑作機[3]: Messerschmitt Bf 109 G-10也有同樣的構型錯誤,但模型商顯然是以既有的G-10模型改換小配件、增加主起落架艙蓋,充當外形類似的K-4,企圖魚目混珠。主起落架艙蓋在K-4成為標準配備,但為避免故障無法開闔,實戰部隊也常將其拆卸移除。

為了改善地面滑行及高速飛行時的操控性,由Bf 109 G-6後期量產型開始採用加高的垂直尾翼,尾舵也變得平直。此設計延續到大部份的G-14,並成為Bf 109系列終期衍生款G-10 (上二)及K-4 (下一)的標準量產構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這些照片中的G-10與K-4都裝配較高的尾輪以擴大地面滑行時的視野,但這對G-10而言並非標準配備。此外,約略與加高垂直尾翼開始採用的同時,視野較佳的Erla Haube座艙罩亦成為出廠標準配備,也用以換裝舊有機體。

此外,Bf 109 K-4機背的無線電定向環狀天線與G-10相比已往後移,本模型也忽略了此一環節。

在塗裝上,機身後段JG 27的帝國防衛聯隊識別帶(Reichsverteidigung)為綠色,十字國徽後的短豎代表三大隊。塗裝上的謬誤包含:

• JG 27從未部署於東線戰場,因此機鼻的黃色識別帶並不存在。實機照片在此處的淺色應是拍攝角度形成的反光色差。

• 機身戰術編號7與短豎應為藍色滾白邊,代表十二中隊。十中隊使用紅色滾黑邊,與實機照片不符。依德國空軍塗裝規範,各大隊編制三支中隊時期分別以白、黑或紅、黃分別各中隊;各大隊編制四支中隊時期再以藍標示新增的中隊。因此大戰末期III./JG 27的四支中隊就分別是九中隊(白)、十中隊(黑或紅)、十一中隊(黃)、十二中隊(藍)。例如三大隊十中隊的紅1號Bf 109 K-4 (上)及四大隊十三中隊中隊長Ernst-Georg Altnorthoff上尉(生涯戰績11架,騎士鐵十字勳章)的白7號Bf 109 K-4 (下)。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 螺旋槳轂以實機照片觀察應為全黑而不具白色螺旋條紋(Kullerschnauze)。此現地塗裝的螺旋條紋是維護地勤人員安全的設計。當螺旋槳快速轉動時槳葉不易察覺;而螺旋條紋則可快速辨識。相同塗裝也應用在搭載燃氣渦輪發動機的現代噴射客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所以這架12./JG 27的藍7號Bf 109 K-4實際的外觀應較貼近此復原圖。
二次大戰傑作機[41]: Messerschmitt Bf 109 K-4
2018-12-26 14:22 發佈
Messerschmitt Bf 109 K-4,德國空軍第77戰鬥機聯隊三大隊十一中隊,1944年十一月於德國北部諾伊魯平



德國空軍第77聯隊三大隊(III./JG 77)於1944年十月中旬移防柏林西北方65公里處之諾伊魯平(Neuruppin),開始接收Messerschmitt Bf 109 K-4以汰換既有的Bf 109 G系列;同月即已換裝七十五架以上並加緊訓練,直到12月2日始執行換裝後的首次戰鬥任務。

該次換裝的Bf 109 K-4為Messerschmitt雷根斯堡(Regensburg)工廠於1944年八至十月間生產之序號330000-331000批次,沿用德國空軍在戰爭中期的制式三色迷彩,即機身上部以深灰(RLM 74, Dunkelgrau)、灰(RLM 75, Grau)色塊與機身下部白藍(RLM 76, Weissblau)區塊互相交錯。據稱此批次的前四百架因塗料混色失誤,導致機身下部的白藍色區塊帶有黃綠色澤。




相片中的德國空軍第77戰鬥機聯隊三大隊十一中隊(11./JG 77)黃8號機序號330176,1944年11月27日於訓練中損失。發動機整流罩兩側的紅心圖案由黃色邊框所圍繞,為III./JG 77大隊徽。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