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4541ce9ef9c2eb2cd7e441502a0a464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a78d7c31b44e536fc4f3852b4c922b33.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1c3c4876d5496e88c9434ad3c6d27ab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be054560b71c286ffeb3156fd3452cc9.jpg)
飛行第五戰隊的キ100為全機濃綠色塗裝,此時垂直尾翼的戰隊徽為羅馬數字V,同時具有「五」與「勝利」的意涵。戰隊徽統一為白色,而中隊色據信漆於螺旋槳轂。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2/mobile01-05e991af7636e5459df39a28fc854c3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b3a1b62203d087f55b4e06fe2ea9597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26735b99cc3aed84d78087cb978f134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2/mobile01-49e02dbd00b6dea4ff4a78683e3fb2bb.jpg)
以非制式的分類,キ100一型甲為具川崎三式戰鬥機「飛燕」(キ61)相同斜背式(fastback)座艙罩的初期生產型,自1945年二月起開始生產約210架;一型乙則為裝備泡式座艙罩的中後期生產型,自1945年六月起配發部隊,約生產180架。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ff6711f390c555c573abfecf843d655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603ff2390cb0491d3e9c65d6e62c7a03.jpg)
川崎キ100「五式戰鬥機」為日本帝國陸軍實戰裝備的最後一款戰鬥機。實際上是因應三式戰鬥機「飛燕」二型(キ61-II)裝備的1500匹馬力等級ハ140液冷式發動機因製作品質不良、妥善率不佳、受空襲生產受阻的應急設計,以三式戰機身結合1500匹馬力等級三菱ハ112-II (即金星六二型)空冷式發動機,但表現反而更為優異。
キ100從未為日本陸軍制式採用。因此所謂「五式戰鬥機」的名稱僅依循往例,接續於四式戰鬥機「疾風」(キ84)之後以便於稱呼,並非制式命名,亦未有暱稱。但自1945年二月至終戰為止,キ100已生產近四百架,並裝備第五、第一七、第一八、第五九、第二四四等飛行戰隊以及1945年七月明野、常陸教導飛行師團廢止後改制的飛行第一一一、第一一二戰隊進行實戰。不計由教導飛行師團改制的日本帝國陸軍最後兩支飛行戰隊,在五支既有的飛行戰隊中,僅飛行第五戰隊由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キ45改)換裝,其餘皆由三式戰鬥機「飛燕」換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ecf3ce35157f7bb7efb79127b6bfff7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ce0b13c4cce2795f9a3f4dd94ba7361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a0b36e11a744402e1d9403851afcfc9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e79faef00a0ad44d2f57bf8b4730301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d0f0ed43c7068bbbe98bf5b0ae94d3f8.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4fc85358037e0c6eee264e5a12cbbd9c.jpg)
キ100在1945年3月9日由率先換裝的飛行第一八戰隊進行首次實戰;4月7日同戰隊在攔截Boeing B-29 Superfortress重轟炸機時遭擊落一架,屬キ100首次戰鬥損失。
1944年二月編成的飛行第一七戰隊配備三式戰鬥機「飛燕」。該戰隊在1944年底菲律賓戰役中戰力全滅,於1945年初返回駐地愛知縣小牧飛行場重整。2月16日隨所屬第二二飛行團轉隸台灣的第八飛行師團、3月5日以十八架三式戰「飛燕」移防花蓮港、6月15日移防宜蘭並開始換裝キ100、6月28日再移防八塊(今桃園八德)。飛行第一七戰隊是唯一在日本本土之外操作キ100者。太平洋戰爭結束之際該戰隊尚有十一架キ100;後全數移交予中華民國空軍,1945年12月30日在台南由該戰隊隊附平塚勝大尉(生涯戰績宣稱七架)進行最終演示飛行。當時キ100已漆上青天白日徽。除此之外,駐防小港、操作一式戰鬥機「隼」三型(キ43-III)的飛行第二〇戰隊雖在1945年六月後已無實質戰力,但於終戰前亦曾配發一架キ100。
キ100「五式戰鬥機」在大戰末期日本陸軍飛行員中廣受好評,咸認可與太平洋戰場美軍主力戰鬥機North American P-51 Mustang、Grumman F6F Hellcat、Vought F4U Corsair一搏。雖然實戰戰績不明,盟軍對其亦未投以關注,但對日本陸軍來說,大戰末期急就章的設計卻能發揮預料之外的性能,確實能稱得上傑作。職此之由,日本帝國陸軍大臣阿南惟幾大將在1945年7月14日亦頒發感謝狀予川崎航空機,表彰其開發キ100的貢獻。
飛行第五戰隊可追溯至大正十年(1921年)底成軍的航空第五大隊,而後於1922年八月改稱飛行第五大隊、1925年五月改稱飛行第五連隊、1938年8月31日改編為飛行第五戰隊。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該戰隊下轄兩中隊,配備廿五架中島九七式戰鬥機(キ27),負責首都圈防空。1942年三月換裝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後,於1943年七月移防印尼,負責船團護衛及防空任務。此時垂直尾翼的戰隊徽為圖案化的5。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591cb8a29de210cc7cc20e61d6c48da2.jpg)
1944年5月27日下午,飛行第五戰隊戰隊長高田勝重少佐率領四架掛載炸彈的二式複戰由印尼西巴布亞省索龍(Sorong)的Jefman基地起飛,前往東方比亞克(Biak)島南端對遂行登陸作戰的美軍艦隊進行特攻。在一百公尺超低空迫近美軍艦隊時,其中兩架先遭防空砲火擊落、第三架遭擊損後逐退、最後一架則針對執行火力支援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第77特遣艦隊(Task Force 77)司令William Morrow Fechteler海軍少將旗艦USS Sampson (DD-394)而來,遭擊損後掠過其艦橋墜海,波及近鄰的獵潛艦SC-699引燃火勢,但隨即控制。照片中起火燃燒的是SC-699;USS Sampson (DD-394)在其右側。日軍則宣稱此次特攻擊沉擊損各兩艘驅逐艦。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bd7741ab7f3ddcc73786ee84bd45eaf4.jpg)
1944年九月飛行第五戰隊調返本土,負責中京(名古屋,介於東京與京都之間故名)地區防空。此時的戰隊徽為圖案化的五,全機亦採濃綠色塗裝,尾舵常標示機名。戰隊本部則以機身上部無塗裝方式炫示。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9087179e859aa76adaf6d31a66ce257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7bee392567534c4cece9f951adf3d61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4337666ff013b71d866539903f68b5f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8]: 川崎キ100-I乙 (「五式戰鬥機」一型乙)](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12/mobile01-11ca66cb62e20a9ced2681464603338f.jpg)
翌年五月飛行第五戰隊開始換裝キ100,但因數量不足而與原有二式複戰混編。在大戰末期的本土防空戰期間,飛行第五戰隊宣稱擊落四十架、擊損百餘架Boeing B-29 Superfortress重轟炸機,僅十名飛行員作戰陣亡、六名飛行員因飛行事故喪生。1945年8月15日正午昭和天皇玉音放送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之後,飛行第五戰隊仍意圖以所餘卅架キ100中的廿五架,預定在8月18日清晨對集結於伊勢灣的美軍艦隊進行特攻,後因消息走漏而為上屬第一一飛行師團制止。
馬場保英大尉於1944年三月由飛行第五戰隊第一中隊長擢任飛行隊長直到終戰,生涯戰績不詳。1943年九月起,屬於戰鬥分科的飛行戰隊改用空地分離的新編制,將原本分屬各中隊的整備班抽離,改以整備小隊統合於整備隊管理;而抽離整備班的各中隊則統合由飛行隊指揮。飛行戰隊本部即統轄飛行隊與整備隊,其中飛行隊長由戰隊長指派資深軍官擔任。馬場大尉是飛行隊長,而非模型說明所指稱的戰隊長。終戰時飛行第五戰隊戰隊長為山下美明少佐。山下大尉擔任飛行第五戰隊第二中隊長時,在1943年9月21日率二式複戰雙機編隊於印尼卡伊群島(Kepulauan Kai)上空攔截九架美國陸軍航空隊Consolidated B-24 Liberator重轟炸機群,首開戰隊擊落敵機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