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f7de5e029cfece04e40c44b381e54df5.jpg)
本機有兩處細部塗裝:右舷發動機整流罩下方寫有「IF THIS ENGINE CATCHES FIRE ON STARTING, DON’T JUST WAVE YOUR ARMS AT THE PILOT... TRY PUTTING THE BLOODY THING OUT ASWELL.」;左舷機身後段序號前下方寫有「IF FATE DECREES THAT I SHOULD FAIL, THEN FATE WILL NOT HAVE WATCHED MY TAIL.」。這兩處細節並未見於本模型。
因Typhoon與德國空軍Focke-Wulf Fw 190 A外形相近,因此自1942年底轉為低空防空任務後不久,兩主翼下方即漆上四黑三白相間的識別帶以利敵我辨識。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e4d5382e867931a80e2651771da25a42.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6ad8742665e7042de22c5dead1300d42.jpg)
此種黑白相間的識別帶設計為諾曼第侵攻識別帶(D-Day invasion stripes)的濫觴,但後者為白底中間兩條黑帶,且漆於兩主翼上下並環繞機身後段(上三),形式並不相同。諾曼第登陸後不久,盟軍戰機即將機身上部的侵攻識別帶塗銷回復原始塗裝,但兩主翼下方及後段機腹仍保留侵攻識別帶(下一)。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aca890ffc22a0dd59be0bcffbf4e5dd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acb6ab7d4694889beaa2ec80bfc6ac6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739790f47b63fa6203ed50e968c6a0c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81025f3287e1075f7f4786d8629a97fe.jpg)
本模型兩主翼下方具四黑三白相間識別帶,為諾曼第戰役前的塗裝形式。但後段機腹卻又漆上諾曼第侵攻識別帶,時空顯然非常混亂。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ce9ab6f1233afc060343a2c83d4be415.jpg)
原因無他,因為本機塗裝在歷史上並不存在。這應該是後世杜撰編造後,眾多文獻未經考證即引用發表以訛傳訛,反而積非成是,使此贗品成為Hawker Typhoon的經典塗裝。
實際上序號RB222的Typhoon Mk. Ib屬於1944年九月至翌年元月交付予英國皇家空軍的255架批次之一。該機派發第183中隊,機身識別碼為HF-K。而在1944年八月中旬法萊斯包圍戰期間,第198中隊機身識別碼TP-F者序號為MN119,於8月19日遭防空砲火擊落損失。同月24日法萊斯包圍戰結束後,TP-F識別碼才移交予序號MN702者。此外,第198中隊的TP中隊識別碼從未使用紅色。
Hawker Typhoon自1937年三月即開始設計,預計作為Hawker Hurricane的後繼機型,確保中高空空中優勢。在此同時,Hurricane都尚未開始量產。裝備十二挺.303口徑(7.7 mm) Brownings機槍的首架原型機在1940年二月完成。具此種固定武器配置的機型即Typhoon Mk. Ia。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2be7e11c8447a40e50ba1d352dee0046.jpg)
然而在機體結構強度不良、同年五月英國空軍決定集中資源生產指定機型以利戰備等雙重因素影響下,直到1941年五月才完成裝備四門20 mm Hispano Mk. II機砲的第二架原型機。具此種固定武器配置的機型即Typhoon Mk. Ib。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5a1db470137ae73c2e65575e64a8d960.jpg)
英國空軍對此新機型寄與厚望,企圖在德國空軍新型戰鬥機Fw 190 A技壓英國空軍現役Supermarine Spitfire Mk. V的劣勢下扳回一城。因此第二架原型機完成三週後,量產構型即首飛。隨後立刻披掛上陣,配發第56及第609中隊並在1941年底完成戰備。然而未經實戰洗禮淬煉的機體與倉促成軍的部隊並未能取得優勢,Typhoon爬升率與高空性能的低劣也曾使英國空軍考慮將其停產。直到1942年底在低空攔截德國空軍作為戰鬥轟炸機的Fw 190時,才以卓越戰績取得自己的定位。
由於Typhoon低空性能優異兼且戰績顯著,加上2100至2260匹馬力等級Napier Sabre系列發動機所提供的酬載能力,因此自1942年九月起即漸轉為戰鬥轟炸機,掛載炸彈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9ed4e4ee59725b77637055301e639058.jpg)
自1943年九月起,兩主翼掛載共八枚RP-3 (Rocket Projectile 3 inch)火箭開始成為其標準武裝之一。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8810246ae45c282452369f1a4a049fed.jpg)
具備火箭發射能力的十八支Typhoon中隊在1943年底編入英國皇家空軍第二戰術航空軍(Second Tactical Air Force,簡稱2nd TAF),成為其歐洲戰場對地攻擊主力。為簡化戰備與訓練起見,部份Typhoon中隊只就火箭或炸彈擇一使用,而第198中隊就是專門使用火箭的部隊。
成軍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第198中隊在1942年12月8日於林肯郡迪格比(Digby)皇家空軍基地以Typhoon重新編成,並在1943年三月與同樣操作Typhoon的第609中隊駐紮於英國東南角肯特郡的曼斯登(Manston)皇家空軍基地,護衛Westland Whirlwind雙發戰鬥轟炸機執行對荷比法德軍據點的轟炸任務。直到1943年底止,此兩中隊是唯一以長距離護衛及戰鬥機掃蕩為主要戰鬥任務的Typhoon中隊,也因任務屬性而成為所有Typhoon中隊中空戰戰果最佳者。
隨Typhoon轉型為戰鬥轟炸機,此二中隊亦在1944年一月編入第二戰術航空軍,轉換執行於歐洲戰場的對地攻擊任務,並在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後全程參與盟軍在西線的攻勢直到終戰。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6569cd743d9aafae417b95b0fe3e7021.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31]: Hawker Typhoon Mk. Ib](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6/mobile01-09ffac1bc2e708d713b42e540f93c5c4.jpg)
大戰結束後,第198與第609中隊同在1945年9月15日解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