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第廿八彈: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キ45改甲),日本帝國陸軍第一航空軍第一〇飛行師團飛行第五三戰隊本部小隊,1944年底於千葉縣松戶飛行場。垂直尾翼的戰隊徽為圖案化的53,戰隊本部小隊藍色、第一飛行隊白色、第二飛行隊紅色、第三飛行隊黃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上世紀三〇年代歐洲列強接踵研製長程重戰鬥機,預期能兼具長程護航轟炸機、掛彈攻擊地面目標、與敵機空戰爭奪制空權等多重功能。隨著這股熱潮,日本帝國陸軍也在1937年三月提出雙發動機複座萬能戰鬥機開發案,由中島キ37、川崎キ38、三菱キ39同場競標。中島與三菱隨後因技術資源不足為由退出;川崎的井町勇技師開發團隊則在同年底模型製作階段就獲陸軍指示中止開發,但依另附新案規格要求,續以キ38為基礎發展キ45,並於1939年一月完成試作一號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キ45具備機首兩挺7.7 mm機槍、機腹一門20 mm機砲、後座一挺7.7 mm旋迴機槍的重武裝。然而同年底因性能未達目標,且無法與當時的雙翼九五式、單翼九七式單座戰鬥機匹敵而使陸軍傾向不予採用。川崎則改以土井武夫技師領軍持續修改キ45,並換裝950匹馬力等級中島ハ25發動機以提升性能,成為キ45第一次性能向上機,但1940年十月陸軍仍因其性能提升空間有限為由而不予採用。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不過基於陸軍對萬能戰鬥機的渴求,此開發案並未擱置,也因此川崎再次針對キ45的缺陷進行修改並換裝1080匹馬力等級三菱ハ102發動機,成為キ45改(キ45第二次性能向上機),並於1941年九月完成試作一號機。經連串試飛後,キ45改於1942年(皇紀二六〇二年)二月終獲日本帝國陸軍制式採用,並賦予「二式複座戰鬥機」名稱,暱稱「屠龍」。

二式複座戰鬥機甲型(キ45改甲)為首款量產機型,武裝為機首兩挺12.7 mmホ103一式十二・七粍固定機槍、機腹一門20 mmホ3試製二十粍固定機砲、後座一挺7.92 mm九八式旋迴機槍。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式複戰甲型首先配備獨立飛行第八四中隊,在1942年六月部署於中國戰場進行實戰測試,並陸續配備進行飛行員換裝訓練的飛行第五戰隊、同年十月駐防緬甸的飛行第二一戰隊、翌月部署於中國的飛行第一六戰隊。雖然此時期日軍掌握空中優勢,發生空戰的機會並不多,但護衛轟炸機群的任務中卻發現二式複戰竟不敵盟軍Custiss P-40 Warhawk系列單座戰鬥機,對上飛虎隊的Tomahawk Mk. IIb及英軍P-40E皆以慘敗作收。於是二式複戰轉為護衛運輸船團及對地對艦攻擊之用。

實戰亦發現二式複戰甲型的火力過於薄弱,無法對付美軍Boeing B-17 Flying Fortress重轟炸機。因此二式複戰乙型(キ45改乙)將機腹20 mm機砲換裝為九五式輕戰車使用的37 mm九四式三十七粍戰車砲。但此短砲管戰車砲彈道特性不佳精度低,加上需後座乘員手動單發裝填以致射速極低,可低至每分鐘兩發。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由於乙型不適用,二式複戰丙型(キ45改丙)又將機腹武裝改回20 mm機砲,但機首則換裝為一門37 mmホ203機砲。此大口徑自動機砲射速達每分鐘一百發以上,因此使丙型具備攻擊美軍重轟炸機的實力,加上以丙型加裝兩門20 mmホ5二式二十粍固定式斜射機砲的丙型丁裝備或丁型(キ45改丁),就成為二式複戰的主要衍生款。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由於ホ203機砲的砲管較長,因此在1943年五至十月間以甲型改裝的六十五架二式複戰丙型上,此砲會露出於機首之外,通常稱為突出砲裝備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之後於工廠生產的丙型與後續的丁型才將機首延伸以包覆砲管,因此機首外形也變得較長較尖。所以機首外形成為辨識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前後期衍生型的依據之一。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也因二式複戰丙丁型火力強大,在美軍轟炸日本的Boeing B-29 Superfortress重轟炸機機群空戰損失中,約三分之二即由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所擊落,於本土防空戰大放異彩。

飛行第五三戰隊在1944年4月3日於埼玉縣所澤飛行場以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編成,隸屬日本帝國陸軍第一航空軍第一〇飛行師團,為日本帝國陸軍部署於關東地區的本土防空戰鬥機部隊。第一〇飛行師團的主力戰鬥機部隊除了駐紮於松戶飛行場操作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的飛行第五三戰隊之外,尚有駐紮於調布飛行場操作三式戰鬥機「飛燕」的飛行第二四四戰隊以及駐紮於成增飛行場操作二式單座戰鬥機「鍾馗」的飛行第四七戰隊。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式複戰除以傳統方式攔截射擊美軍轟炸機外,各戰隊亦循震天隊、回天隊編制,組織空對空特攻衝撞敵機,如下方飛行第五三戰隊所屬第三震天制空隊的二式複戰丁型。這些震天制空機為減輕重量以提升爬升率,將全部武裝拆除後覆蓋砲口及後座機槍射口;同時亦拆除無線電機與天線。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配備二式複戰的知名本土防空部隊尚有山口縣小月飛行場的飛行第四戰隊(圖)以及福岡縣蘆屋飛行場的飛行第一三戰隊,負責北九州地區防空任務,統稱「屠龍部隊」。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飛行第四戰隊總計宣稱擊落擊損240架B-29,而該戰隊樫出勇大尉宣稱擊落廿六架B-29,為B-29擊墜王,但確認戰果應僅七架,還落居同戰隊木村定光少尉八架確認戰果之後。木村少尉宣稱擊落廿二架B-29,1945年7月14日夜間於關門海峽攔截投放水雷的B-29時,電告將以自機撞擊後作戰失蹤。照片中木村少尉繪有八架B-29獵殺標誌的座機即為初期以甲型改裝的二式複戰丙型突出砲裝備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然而此幀木村少尉座機相片的真實性也啟人疑竇,因其戰功標誌塗繪位置過高,非地勤維保人員所能輕易搆及。通常戰功標誌會塗繪在座艙罩下方、機身後段或垂直尾翼上,亦即塗繪者以主翼、地面或水平尾翼作為立足點。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飛行第五三戰隊總計宣稱擊落擊損168架B-29。但以確認戰果而言,該戰隊的擊墜王應為第三飛行隊根岸延次曹長的六架。
二次大戰傑作機[28]: 川崎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甲型 (キ45改甲)
2018-04-10 19:29 發佈
原來屠龍專K美軍B-29,戰果這麼好,難怪去年日本賣座電影:被稱為海賊的男人,一開頭的東京大轟炸,起飛攔截B-29的就是屠龍,當時還覺得怎麼會是這款複座戰機,而不是紫電改、雷電ˋ甚至是飛燕。
美日雙方B-29損失數據比較

根據美軍的統計資料,B-29重轟炸機群在約三萬三千架次轟炸日本本土的任務中,戰鬥損失700架,其中遭敵火擊落148架、戰鬥任務飛行事故損失151架、損失原因不詳者115架(極可能亦為敵火擊落)、重損塗銷286架。此外於地面遭敵軍摧毀21架、訓練事故損失97架,總計B-29於太平洋戰場損失818架。若再加計於美國本土訓練事故損失的260架,則總損失為1078架。

根據此數據,日軍戰鬥機及防空砲火至少擊落148架B-29、至多擊落263架。而確認為敵火損失的148架B-29中,50%遭戰鬥機擊落、37%遭防空砲擊落、13%為兩者協力擊落。

日軍則在約一萬一千架次戰鬥機攔截任務中宣稱擊落714架B-29、可能擊落456架、擊損770架。
FrancoFF wrote: 原來屠龍專K美軍B-29,戰果這麼好,難怪去年日本賣座電影:被稱為海賊的男人,一開頭的東京大轟炸,起飛攔截B-29的就是屠龍,當時還覺得怎麼會是這款複座戰機,而不是紫電改、雷電ˋ甚至是飛燕。

「海賊とよばれた男」電影片頭出現的其實是日本帝國海軍丙戰(夜間戰鬥機)中島J1N1-Sa月光一一型甲。此衍生型將向下的兩門20 mm九九式二〇粍二号斜射機砲取消,並將向上的20 mm斜射機砲由兩門增為三門。




月光源自日本帝國海軍在1938年(昭和十三年)十一月提出的十三試雙發陸上戰鬥機開發案,同樣是基於護航轟炸機的長續航力重戰鬥機概念,也同樣因與零式戰鬥機無法匹敵而不予採用。但作為陸上偵察機及夜間戰鬥機卻適得其所。專用以對付重轟炸機的斜射機砲也是因第二五一海軍航空隊司令小園安名中佐倡議,於1943年二月安裝於月光的前身J1N1-R二式陸上偵察機進行夜間戰鬥機實戰測試,並成為同年八月丙戰月光獲制式採用時的制式武裝。

電影中的月光機首具有十八試空二号無線電信機(FD-2電探)的四支天線。此空用雷達可在三公里範圍內探知敵機,但1945年四月裝備於月光開始實戰測試後發現效能不彰,因而自前線部隊撤除:開發計畫亦中止。但空用雷達撤除後,機首天線仍多保留。


此外,電影中的兩架月光一一型甲的垂直尾翼戰術編號分別為ヨD-163及ヨD-169,亦即隸屬第三〇二海軍航空隊第二飛行隊,駐防於千葉縣木更津飛行場。三〇二空為日本帝國海軍部署於關東地區的本土防空主力戰鬥機部隊。


第三〇二海軍航空隊戰史曾提及1945年7月13日凌晨升空攔截B-29轟炸機群,但攔截機隊編成不明。戰鬥中由第二飛行隊林正寒大尉駕駛月光擊落一架B-29,日軍攔截機隊則無損失。當日美國陸軍第廿航空軍第廿一轟炸司令部(XXI Bomber Command)第315轟炸聯隊派遣七十架B-29由關島起飛,對神奈川縣川崎市的工業設施進行夜間高高度精密轟炸,並以三菱石油川崎製油所作為主要目標。

若電影是根據此事件,則煉油廠設施跟電影主軸有所關聯,三〇二空亦應僅以少數月光升空攔截,但B-29投擲M69燒夷彈與三〇二空發生戰鬥損失就與事實有所出入。
二次大戰日本雙發動機軍用機一覽

制式採用


中島J1N月光夜間戰鬥機


中島J5N局地戰鬥機「天雷」


川崎キ45改二式複座戰鬥機「屠龍」


三菱キ46一〇〇式司令部偵察機「新司偵」


三菱G3M九六式陸上攻擊機


三菱G4M一式陸上攻擊機


海軍航空技術廠P1Y銀河陸上爆擊機


三菱キ21九七式重爆擊機


川崎キ48九九式雙發輕爆擊機


中島キ49一〇〇式重爆擊機「吞龍」


三菱キ67四式重爆擊機「飛龍」


海軍航空技術廠R2Y陸上偵察機「景雲」


九州Q1W陸上哨戒機「東海」


昭和L2D零式輸送機


中島キ34九七式輸送機/L1N中島式雙發輸送機


川崎キ56一式貨物輸送機


三菱キ57一〇〇式輸送機


立川キ54一式雙發高等練習機

試作機/實驗機


川崎キ64試作戰鬥機


立川キ74試作遠距離偵察爆擊機


立川キ77長距離研究機


三菱キ83試作遠距離戰鬥機


立川キ93試作襲擊機


立川キ94I試作高高度防空戰鬥機


川崎キ96試作雙發戰鬥機


川崎キ102試作襲擊機/複座戰鬥機


國際キ105試作輸送機「鴻」


川崎キ108試作高高度戰鬥機


三菱キ109試作特殊防空戰鬥機


中島橘花特殊攻擊機

redshoulder wrote:
二次大戰日本雙發動機軍用機一覽...(恕刪)


大大漏了兩架用噴射引擎的--橘花(戰爭結束前已首飛)和火龍(戰爭結束前未完成,可以不計)。
武林至尊,寶刀屠龍!

(OS:可以這樣講嗎?)

入手:




份量十足!塗裝別樹一格!C/P值真的很高!

委屈這幾架在小弟的辦公桌上...

手機粗拍,純為分享,雜亂勿怪!


非常謝謝R大的糾正。又冒昧請教R大,這款屠龍直立尾翼左右兩側,那個凸起的環狀物有何用途呢?不知您知道嗎?若知,還請您不吝賜教。
請教一下R大

「屠龍」的後座機槍

為什麼是德制的7.92mm

而非日本貫用的7.7mm

迪亞哥附贈的書也是如此說

是它的來源跟三式「飛燕」一樣

仍然走德軍的配合備嗎

是MG 15?
虎斑貓 wrote:
大大漏了兩架用噴射引擎的--橘花(戰爭結束前已首飛)和火龍(戰爭結束前未完成,可以不計)。

後續再補上,感謝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