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10d832c973a2c1ad056dfe68efe812a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b223438fbf504c9b1d3af505f263777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5f95b70bd84bb4635bee7974a9c96c73.jpg)
Karhunen中尉為1940年二月首名試飛B-239的芬蘭空軍飛行員。1941年六月德國侵俄之役發起時為第24中隊第三小隊長(各小隊八架,共四小隊)、1941年8月4日晉升上尉、1943年6月1日接任第24中隊中隊長、同年8月31日晉升少校。其生涯戰績31.5架中的25.5架由B-239取得。Karhunen在戰後晉升至上校退伍。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揭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同年11月30日蘇聯揮軍入侵芬蘭,但因蒙受重大損失而在1940年3月13日與芬蘭簽訂莫斯科和約,結束這場「冬季戰爭」(talvisota)。依和約芬蘭讓出芬蘇邊境的領地,約佔當時領土的十分之一。蘇聯的軍事行動則為國際聯盟判定非法,並在1939年12月14日將其逐出聯盟。
1941年6月22日德國發動巴巴羅薩作戰(Unternehmen Barbarossa)入侵蘇聯,同時也將與蘇聯早有領土爭戰,且與德國存在軍事協同默契的芬蘭捲入其中。自同年6月25日蘇聯開始轟炸芬蘭起,至1944年9月19日芬蘇簽訂莫斯科停戰協定止,這場「接續戰爭」(jatkosota)總計造成雙方逾廿七萬軍民傷亡。
1939年四月,芬蘭向美國尋求購買新式戰鬥機,並在同年10月17日獲美國同意出售44架Brewster F2A-1 Buffalo的外銷版,即B-239。此款機型移除著艦勾及救生艇貯放箱等海軍專屬裝備,且不具自封油箱與座艙裝甲板;發動機由Wright R-1820-34 Cyclone換裝為相同950匹馬力等級R-1820-G5。1940年二月分四批由紐約運抵中立國瑞典組裝後,由芬蘭空軍飛行員飛回,再自行加裝座椅頭墊裝甲板、公制飛行儀表、芬蘭製Väisälä T.h.m.40瞄準具(授權生產的德製Revi 3C/D,但德國空軍並未採用)、一挺Colt M40 7.62 mm機槍及三挺Colt M53 12.7 mm機槍(後改為四挺Colt M53 12.7 mm機槍)。改裝後極速478 km/h。
B-239為當時芬蘭空軍性能最佳的戰鬥機,全數裝備第24中隊,序號BW-351至BW-394 (BW即Brewster)。最初六架在冬季戰爭末期開始部署,但完成戰備時此役已結束。B-239在1940年二月由該中隊Karhunen中尉首次試飛,但因不諳飛機操作特性而在超低空高速飛行時燒毀發動機,迫降損毀。芬蘭空軍本對B-239性能有所訾議,但在Brewster的試飛員展現其優異的迴旋能力,緊咬芬蘭空軍極速較高的Fiat G.50 Fressia不放,加上對易於操縱、續航力佳、維護容易等優點有所認知後即有改觀。之後這些芬蘭稱為Brewster或「飛行的啤酒瓶」(Lentävä kaljapullo)的B-239戰鬥機,在1941年六月起的接續戰爭中創下的輝煌紀錄,即為其贏得「天空的珍珠」(Taivaan helmi)、「北方天空的珍珠」(Pohjoisten taivaiden helmi)等美稱。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8e612c49aca5f9ae868b7d7e1c9bdbb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b4e282d7eec27a21d79e8c64c79c89e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b268d23873cbbdc3d0be2c470917e12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d667fbe0e52dca23d6202a26a2295a6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9dec8d3b44269c248f5b06516a5097c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bd5737b3667c73b74e625f8b036d3833.jpg)
自1943年初起,芬蘭向德國採購性能更佳的Messerschmitt Bf 109 G-2/G-6,取代使用已久無從補充且零件匱乏的B-239。操作B-239的芬蘭空軍第24中隊在1944年2月14日改稱第24戰鬥機中隊(Hävittäjälentolaivue 24,簡稱HLe.Lv.24),後於同年五月完成Bf 109 G-2換裝,同時將僅存的15架B-239全數移交予第26戰鬥機中隊。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1/mobile01-43efa530bdb0162e14a9bfe73e7960a0.jpg)
在接續戰爭期間,第24中隊的B-239機群宣稱擊落459架蘇聯戰機,本身僅損失15架,交換比高達31:1。若加計第26戰鬥機中隊的紀錄,則芬蘭空軍B-239機群總計擊落484架蘇聯與德國戰機,自身損失24架,交換比達20:1;若僅計1944年九月芬蘇停戰前,則為擊落477架蘇聯戰機,損失19架,交換比達26:1。此外,第24戰鬥機中隊在接續戰爭期間以B-239及Bf 109 G共擊落763架蘇聯戰機,自身損失30架(26架為空戰損失),交換比達29:1,為芬蘭空軍表現最佳者。
根據紀錄顯示序號BW-364的橘4號B-239擁有擊落42.5架的戰果,應為史上最高。芬蘭空戰王牌之首,第24中隊第三小隊Ilmari “Illu” Juutilainen准尉的94 1/6架生涯戰績中就有28架使用此機(34架使用B-239)。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59be85206e648b7ec8d5711f4779ef1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6cb4efb8870236c69bb6b2dbcfe7479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93336ad34edd148cb878033743929c3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6c6acc54a61dc532d89128c23f71c2e6.jpg)
而當1943年六月Karhunen上尉升任第24中隊長後,接替其掌管第三小隊的原第四小隊長Hans Henrik "Hasse" Wind上尉則是以B-239擊落39架蘇聯戰機,成為此機型戰績最高的空戰王牌飛行員。Wind上尉在換裝Bf 109 G後再擊落36架敵機,生涯戰績75架。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5f5a9de0cb8ec4f96a9547d57c37813a.jpg)
第26戰鬥機中隊的B-239在1944年6月17日最後一次擊落蘇聯戰機。同年九月芬蘇停戰協定簽訂後,芬蘭為驅逐境內德軍部隊而發生為期七個月的「拉普蘭之戰」(Lapin sota)。1944年10月3日戰役中,第26戰鬥機中隊的B-239擊落兩架德軍Junkers Ju 87 Stuka俯衝轟炸機,為此機型的最後一次戰果。該役結束時,芬蘭空軍的B-239僅餘八架。但其中五架仍持續操作直到1948年9月14日才除役,之後在1953年全數報廢拆解。
僅生產44架的B-239在芬蘭服役期間就產生了36名空戰王牌飛行員,佔Brewster F2A Buffalo系列空戰王牌的九成;也使總產量僅五百餘架的F2A系列機型,每生產百架就產生八名空戰王牌。這種二次大戰初期即已落伍的機型,在美國海軍從未擊落任何敵機即為Grumman F4F Wildcat取代;移交予陸基的陸戰隊後僅以21架F2A-3投入中途島海戰就遭擊落13架,迅即轉為訓練之用。英國皇家空軍在遠東使用的外銷型B-339C/D則小有斬獲,與日軍的空戰交換比約2:1。但在芬蘭空軍的強力加持下卻逆轉勝,成為最成功的戰鬥機之一,不啻為戰鬥機界的奇葩、戰史上的奇蹟。
B-239的傳奇須歸功於芬蘭空軍空戰戰術的革新。芬蘭空軍在1938年擴建時即摒除當時全世界慣用的三機編隊,改採雙機編隊及四機編隊戰術。其發展比德國空軍Rotte/Schwarm以及美國海軍Thach Weave都早。此外大部份第24中隊的飛行員都曾經歷冬季戰爭的洗禮,得以從中汲取實戰經驗。再者,蘇聯在戰爭初期使用的I-153、I-16、SB-2、DB-3都是更為落伍的幾款,飛行員素質亦差。種種因素加成後,造成1941年間芬蘭空軍第24中隊B-239機群得以取得67.5:1的超高空戰交換比(擊落135架蘇聯戰機,自身損失2架:一架為地面砲火擊落、一架為飛行事故損失);同時芬蘭對蘇聯的空戰交換比亦達4.2 (擊落356架蘇聯戰機,自身損失84架)。
![二次大戰傑作機[27]: Brewster B-239](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803/mobile01-ca7835159c1772688db10ed41a20127f.jpg)
但隨著蘇聯新式戰鬥機(包括MiG-3及由租借法案取得的英製Hawker Hurricane IIa/IIb等)投入戰場及飛行員素質逐漸提升,自1943年後B-239的性能優勢不再,僅能靠老練飛行員的技術撐持。芬蘭的地勤維修人員亦是居功厥偉的幕後英雄。除了在零件匱乏的狀況下仍能維持機群長時間戰鬥運作,對B-239的美製發動機進行改造而提升可靠性也充份展現了技術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