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第廿四彈: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一一型),隸屬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第一航空戰隊赤城號航空母艦(南雲機動部隊旗艦),參與1941年12月7日發動的珍珠港攻擊。本機垂直尾翼戰術編號AI-218,在珍珠港攻擊時由飯塚德次三飛曹/川井祐二飛曹操縱,為第二次攻擊隊急降下爆擊隊78架九九式艦爆之一。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據飯塚在戰後的回憶,他在珍珠港攻擊前訓練時的座機是AI-208。照片中的AI-208右翼根部裝置攝影機以紀錄彈著狀況。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珍珠港攻擊中,第一次攻擊隊急降下爆擊隊由翔鶴航空隊高橋赫一少佐領軍,包括翔鶴廿六架(高橋赫一少佐)、瑞鶴廿五架(坂本明大尉)。第二次攻擊隊急降下爆擊隊由蒼龍航空隊江草隆繁少佐領軍,包括蒼龍十八架(江草隆繁少佐)、飛龍十八架(小林道雄大尉)、赤城十八架(千早猛彥大尉)、加賀廿六架(牧野三郎大尉)。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赤城航空隊攻擊隊長千早猛彥大尉由古田清人一飛曹操縱搭乘AI-251九九式艦爆與戰。此外,後藤元二飛曹/宇津木道司二飛曹操縱的AI-211九九式艦爆遭美國陸軍航空隊第15驅逐機大隊第47驅逐機中隊George Welch少尉與Kenneth Marlar Taylor少尉兩架Curtiss P-40B Warhawk攔截。AI-211雖在Welch少尉攻擊時以後座機槍擊損其座機,但隨即為Taylor少尉擊落。

珍珠港攻擊中損失最高者為加賀航空隊,共計損失六架九九式艦爆、五架九七式艦攻與四架零戰,卅一名空勤人員失蹤或陣亡;而其它五艘航空母艦飛行隊總計只損失十四架戰機與廿三名空勤人員。第二次攻擊隊中,加賀攻擊隊隊長牧野三郎大尉/鋤田末男飛曹長操縱的AII-250九九式艦爆遭Welch少尉以P-40B擊落,雙雙陣亡。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坂口登三飛曹/朝日長章三飛曹操縱的AII-251九九式艦爆則在攻擊USS Nevada (BB-36)時遭防空砲火擊損,低空墜海後兩名乘員一自沉一試圖抵抗而在海面遭射殺。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此時九九式艦爆的塗裝應是全機明灰白色、發動機整流罩及座艙前方黑色。轉換為機身及翼面上部濃綠色塗裝的時間點約在1942年十二月間(戰場現地塗裝)至1943年二三月間(出廠標準塗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然而1942年四月初南雲機動部隊遂行印度洋錫蘭海戰時,航空母艦翔鶴及瑞鶴所屬九九式艦爆機身及翼面上部已採濃綠色塗裝,應屬因地制宜之故。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自此之後1942年五月上旬珊瑚海海戰、六月上旬中途島之役,航空母艦所屬九九式艦爆應皆採相同濃綠色迷彩塗裝。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九九式艦爆源自1936年(昭和十一年)日本帝國海軍的十一試艦上爆擊機開發案,由中島、愛知與三菱共同競標,但稍後三菱因開發資源不足為由退出。中島的D3N1十一試艦爆仿自日本帝國海軍購置一架用以評估的Douglas DB-19 (日本帝國海軍機型編號DXD1,即Northrop BT-1,當時Northrop為Douglas的子公司)。試作一號機於1938年三月完成,落後於愛知試作機且超過計畫交期,加上性能較差,因此在1939年十二月決定不予採用。但中島持續以此機及二號試作機作為飛行測試平台,且其中一架直到終戰都仍存在。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愛知的D3A1十一試艦爆氣動外形與制動面配置設計則仿自1935年間日本帝國海軍購置一架用以評估的Heinkel He 70 Blitz (日本帝國海軍機型編號LXHe)。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愛知試作機外觀上與中島開發者類似,發動機亦使用與中島試作機相同的709匹馬力等級中島光一型改,但因起落架收放機構技術尚未成熟而改採固定式。試作一號機於1937年十二月底完成,翌年1月6日首飛。由於俯衝性能不佳,因此在試作二號機換裝839匹馬力等級三菱金星三型發動機並進行氣動外形修正。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六架增加試作機在1939年間亦配發第十二及第十四海軍航空隊於中國戰場進行實戰測試。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1939年(皇紀二五九九年)12月16日D3A1獲日本帝國海軍制式採用,稱為九九式艦上爆擊機,發動機亦換裝1080匹馬力等級三菱金星四三/四四型。

由於1942年夏季後日本帝國海軍才改用機體世代與發動機世代各一碼流水號前後連稱的新制,所以D3A1所謂九九式艦上爆擊機一一型的稱謂,應是之後用以區分1943年一月制式採用的D3A2九九式艦上爆擊機二二型而來。九九式艦爆二二型除換裝1300匹馬力等級三菱金星五四型發動機外,亦對氣動外形再次修正以提高極速與升限。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二次大戰傑作機[24]: 愛知D3A1九九式艦上爆擊機
2018-02-12 16:21 發佈
R大的好文真棒,每兩星期必定拜讀

零戰、九七艦攻、九九艦爆 可是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日本海軍的三寶

不過這次又感覺本期的 九九艦爆 螺旋槳比例是否又失真?感覺像是拿SIZE小他一大截的零戰湊數

若是,那跟烈風一樣,太可惜了

FrancoFF wrote: 不過這次又感覺本期的 九九艦爆 螺旋槳比例是否又失真?感覺像是拿SIZE小他一大截的零戰湊數...(恕刪)

九九式艦爆的三葉螺旋槳直徑3.05公尺,與零戰五二型相同,所以就是模型這麼大。但兩架飛機體積差很多。



至於機身銘板,若以珍珠港攻擊中墜毀的3133號九九式艦爆油箱銘板可知此機在當時確實稱為「九九式艦上爆擊機」,而無「一一型」的稱謂,且銘板的日期應是年(皇紀尾數或昭和紀元)-月-日。只能說這架「愛知第3132號」模型又再次出槌了。

軍事區的那些人都不識貨
R大的好文都不懂得欣賞.......

jerry su wrote:
軍事區的那些人都不...(恕刪)


每2周就很期待R大的發文,喜歡軍事的夥伴必讀R大的文章
我本來還在猶豫要不要再買日本機,怕又是綠油油一片...

但這台是二戰日本艦爆代表作,偷襲珍珠港的主力之一,實在令人不得不買!

還好不再是綠色的,就收了!

質感不錯!

是我的錯覺嗎?怎覺得廠商做日機的質感都比較好?

比起P-51那期慘不忍睹的品質,這才有達標!



p.s.再次感謝R大的好文分享!
樓上的沒錯

迪亞哥似乎只要是日機

必定是品質保證

「烈風」的迷你螺旋槳除外

希望未來的各種機型

都能維持這種水準

別再像格魯曼那兩隻貓、海盜、FW 190 「朵拉」..

那麼讓人失望
未曾實行的珍珠港第三次攻擊

執行珍珠港攻擊任務的日本帝國海軍南雲機動部隊在完成兩次攻擊後即收隊航向北方折返。傳言中以艦艇維修乾塢及貯油設施作為目標的第三次攻擊未列於攻擊計畫之中,而第一次攻擊隊指揮官淵田美津雄中佐與南雲忠一中將對其是否應發動產生爭執似亦屬渲染之辭。但南雲機動部隊確實有因應實際狀況的進階策劃,然未付諸實行。

維修艦艇的乾塢遭擊損後修復時間較短。太平洋戰爭期間美國海軍艦艇維修多在本土西岸與東岸的港口,除了考量珍珠港腹地有限之外,也提防當地再次受到攻擊影響維修能量。

若珍珠港的貯油設施受攻擊無法使用,重建最多六個月。當時珍珠港總貯油量約一億四千萬加侖,約為卅二艘T2-SE-A1型艦隊油輪(fleet oiler)的貯油量。事實上在珍珠港攻擊之後,美國海軍即責成多家造船廠全力趕工建造此型油輪;平均70天即完成一艘,最快33天即建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海軍逾五百艘艦隊油輪之中,T2-SE-A1型油輪即有481艘。


所以若珍珠港貯油設施無法使用,美國海軍應會以大量艦隊油輪作為應急方案。歷史的進程或許推延數月,但結果還是不會改變。

話說回來,各油槽與管線皆彼此獨立,海軍用燃油既不會爆炸也不易引燃,需要多架次攻擊機分別命中個別油槽才能全數摧毀。在前兩次攻擊時美軍已警戒且增強反擊力道,日軍發動第三次攻擊的成效值得商榷,且航空母艦也有為索敵中的美軍發現並攻擊的風險。
redshoulder wrote:
平均70天即完成一艘,最快33天即建成


珍珠港事件後老美被徹底惹毛了,全國生產總動員,下船像是下水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