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8663bc6ec9fba9a8a7e2b3318dc6a60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cc05d2927ffb3e62e6658c8f89e7635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78922a1f4d5a69fc3fb836d957c9c483.jpg)
本機機身為日本帝國海軍自1924年至1940年間採用的制式銀色塗裝,但因使用當時仍屬極機密的鋁合金材料打造,為防止其氧化變脆,表面以灰褐色的防蝕底漆覆蓋。於中國戰場實戰測試時,為防止砂塵及高溫的大陸環境影響精密機構,在停駐時會以帆布覆蓋機身前段至座艙罩的部份,以及主翼面與機身連接部的一段。經日曬雨淋後,機身後段及主翼面未覆蓋帆布處的防蝕底漆塗料即劣化褪色形成色差。但色調應為前深後淺,而非本模型所呈現的前淺後深。雖然零戰後段機身有快拆式設計以俾運輸及維修,但雙色調的分野並不在後段機身連接處。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01/mobile01-d275aa61bae672cd66fcdf19f9c669b3.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5a8aea46c47999b4decc59b9d35e914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741f60321cb2d8097dfb4f88d4c75cfb.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038f2c0d4a591c2f83378c8939bc491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e137f837c3a9b7b877be76d1f3711831.jpg)
此外,本模型座艙罩天線柱後方全玻璃的構型表明本機為前43架初期量產型之一,零戰一一型後期量產型與後繼的零戰二一型在此部位已改為金屬板,以防止後段機身拆卸時造成座艙罩損壞。而發動機排氣管位於第四節發動機通風片(cowl flap)處,這是前34架初期量產機的特徵。之後生產的零戰一一型與零戰二一型已將發動機排氣管改在底部第五節發動機通風片處,位於滑油冷卻器進氣口兩側。
零式艦上戰鬥機源於1937年(昭和12年)十月制訂的十二試艦上戰鬥機開發計畫,以取代1937年初開始服役的三菱A5M九六式艦上戰鬥機。計畫要點除大幅提升速度、爬升率等空戰纏鬥能力外,也著眼於解決九六式艦戰航程不足,在幅員遼闊的中國戰場無法全程伴隨護衛轟炸機群的缺點。由於規格要求過於嚴苛,中島飛行機於翌年一月退出,僅三菱重工業堀越二郎技師領導的設計團隊持續開發。十二試艦戰試作一號機於1939年3月16日在三菱名古屋工場製作完成,為防止運送途中顛簸造成損壞,特別以牛車將分解構件運往岐阜縣陸軍各務原飛行場組裝後,於同年4月1日首飛。1940年(皇紀二六〇〇年) 7月24日十二試艦戰獲日本帝國海軍制式採用,稱為A6M2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而A6M1則用以指稱裝備三菱瑞星一三型發動機的A6M1試作一、二號機(自試作三號機起即裝備馬力較大的中島榮一二型發動機)。零戰一一型總計生產64架,皆未裝備著艦捕捉鉤及翼端折疊機構,僅作為陸基戰鬥機使用。A6M2b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二型(零戰二一型)則與零戰一一型構型近乎雷同,但具備航空母艦起降操作能力。
1940年7月15日、7月26日、8月13日,共十九架十二試艦戰分別由橫山保大尉(六架)、進藤三郎大尉(六架)、下川萬兵衛大尉(七架)率領,由九州長崎縣大村基地及神奈川縣橫須賀基地分三批越洋長程飛行進駐華中地區漢口基地,編入第二艦隊所屬第二連合航空隊第十二航空隊進行實戰測試。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05b8efd68f9f68ae741945089af6e592.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64848eb44da5da0f610a3bb12cfd8918.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efb9e003936c42a4e5bdc67487e920b6.jpg)
1940年8月19日由橫山保大尉率領十二架零戰執行首次戰鬥任務,護航54架三菱G3M2九六式二號陸上攻擊機一型前往重慶轟炸,但未與敵接觸。翌日由伊藤俊隆大尉領軍第二次出擊亦未接敵,但藤原喜平二空曹在湖北宜昌機場著陸補給燃油時降落失敗翻覆,成為戰鬥部署後首架損失的零戰。之後零戰隊因氣候惡劣而未出動,直到9月12日方才進行第三次戰鬥任務,但在重慶上空滯空一小時仍未見敵蹤。然而此次出擊卻也發現已獲知日軍部署新式戰機的中國空軍為保留實力起見,在日機來襲前將機群移防躲避避免接敵,而於日機返航後就以大編隊尾隨,做出逐退敵機的態勢。
於是在1940年9月13日,由進藤三郎大尉率領的十三架零戰護衛九六式陸攻機群執行轟炸重慶任務後佯裝返航,在滯留的一架三菱C5M1九七式司令部偵察機一型偵知中國空軍大編隊電告後折返,旋即在重慶郊區壁山村上空遭遇由重慶西北兩百公里處遂寧機場起飛尾隨的中國空軍卅三架Polikarpov I-15 bis及Polikarpov I-16 Type 10戰鬥機大編隊,包括四大隊(志航大隊)大隊長鄭少愚上尉率領的十架I-15、四大隊廿三中隊中隊長王玉琨上尉率領的九架I-15、三大隊廿八中隊中隊長雷炎均上尉率領的六架I-15以及四大隊廿四中隊中隊長楊夢青上尉率領的九架I-16 (大編隊中一架在空戰前故障折返)。雖然戰鬥經驗較豐富的中國空軍飛行員遭遇突襲仍不致瞬間瓦解,但面對速度、操控性、火力上的絕對劣勢,依然一敗塗地。
此場壁山空戰為零戰部署後的首次空戰,十二空宣稱創下27:0的空前紀錄,也開啟了零戰無敵傳奇的序幕。除白根斐夫中尉座機槍械故障外,其餘十二架零戰都至少擊落一架以上敵機。然而實際上中國空軍遭擊落十三架、擊損十一架;飛行員十名陣亡、八名負傷。零戰隊則有大木芳男二空曹、三上一禧二空曹及藤原喜平二空曹座機中彈受損;高塚寅一一空曹因起落架故障而於返場降落時翻覆。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fd242a6e6e065652fe2ef9aecb8ddc34.jpg)
壁山空戰中,四大隊廿三中隊徐吉驤中尉駕駛戰術編號2310的I-15 bis遭藤原喜平二空曹及三上一禧二空曹協力擊落後負傷迫降生還。之後他改名為徐華江,在1943年十月開隊之初至1944年十一月期間擔任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軍中美混合聯隊(Chinese-American Composite Wing, CACW)三大隊七中隊的中國籍上尉中隊長,以Curtiss P-40N-5 Warhawk「太公令」座機而聞名。1998年徐華江退役少將與五十八年前壁山空戰擊落他的三上一禧二空曹會面,平添一段佳話。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83fa889debde49655b860c82b03494a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736672248cc54ff709693fe426d7627e.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cc38b1e760ddbe7dec5c704d7ace47f7.jpg)
壁山空戰之後中國空軍全面避戰。直到1941年3月14日於成都西南郊雙流上空,三大隊及五大隊共卅一架I-153才再度迎戰來襲的十二空十二架零戰一一型。這卅一架I-153在空戰前四架因機械故障折返,空戰中十一架遭擊落、七架遭擊損,飛行員八名陣亡、八名負傷,陣亡者包括五大隊大隊長黃新瑞少校及副大隊長岑澤鎏上尉。此場雙流空戰之後,中國空軍再次全面避戰。五大隊十八架I-153在同年5月26日避戰疏散時為日機擊落兩架,剩餘十六架降落於天水加油時全數為日機炸毀;因而7月1日遭褫奪隊名稱為無名大隊,隊員一律佩戴恥字臂章。
1941年八月底十二空撤離中國戰場返回本土,同年9月15日解編重組準備進行太平洋戰爭。此前日本帝國海軍也陸續將各航空隊由中國戰場抽離,將中國戰場空中勤務全數交付予陸軍飛行戰隊執行。自1940年九月中壁山空戰至翌年八月底日本帝國海軍航空隊撤離為止,中國空軍再也不能攖其鋒。
![二次大戰傑作機[19]: 三菱A6M2a零式一號艦上戰鬥機一型](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508/mobile01-6b7b46b8d7a87e9e784fbfc03eca52e3.jpg)
空中不見敵蹤的零戰機群只能作為護航轟炸機群兼且掃射地面目標之用。部署於中國戰場的一年期間,含1940年十月接收零戰的華南地區第十四航空隊(垂直尾翼戰術編號代碼9),零戰機群擊落了約百架中國軍機,而自身僅有兩架遭地面防空砲火擊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