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機照片為1944年8月20日由電影明星Ann Sheridan (左起第二名女性)率領的勞軍演藝團(USO troupe)參訪梁山基地時所攝。當時瑞德中校(最左方,為三大隊大隊長T. Alan Bennett班乃德上校遮住)在中美混合聯隊期間已擊落四架,因此機身上漆有四面日章旗,但並未計入先前飛虎隊時期的三架戰績。本模型呈現的七面日章旗明顯包括飛虎隊時期的三架,與實機塗裝相比並不正確。瑞德中校可能以此機在1944年八月間擊落兩架中島キ43一式戰鬥機「隼」。其中第一架為8月8日擊落、第二架為8月29日擊落,分別為其個人第七架與第八架戰績(中美混合聯隊時期第四架與第五架),因此若忽略戰功標誌數目加計飛虎隊時期戰績的錯誤,本模型展示的塗裝時間點就在1944年8月8日至29日的三週之間。
瑞德於1940年十月取得美國陸軍航空隊少尉飛行員資格,因覺得飛行教官的工作過於無趣而在1941年底辦理保留軍籍,前往緬甸加入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American Volunteer Group,簡稱AVG),後分派至三中隊「地獄天使」(Hell's Angels)擔任分隊長。三中隊在成軍初期負責緬甸仰光的防空任務。1941年12月23日,瑞德在仰光南方以中國空軍序號P-8186、機身戰術編號75的Tomahawk Mk. IIb簡化版(等同於P-40B/C)擊落一架三菱キ21九七式重爆擊機,首開紀錄。
1941年12月25日聖誕節,三中隊Tomahawk機群攔截日軍前往仰光轟炸的轟炸機與護航戰鬥機群共75架,擊落其中25架,自身無損失。此次「聖誕節屠殺」(Christmas Day Massacre)大獲全勝的新聞報導,襯上太平洋戰爭初期盟軍戰況不利四處敗北的恐慌感,造就了名聞遐邇的「飛虎隊」(The Flying Tigers)名號。該役中,瑞德亦擊落兩架一式戰鬥機「隼」。這三架日機即瑞德在飛虎隊時期的空戰擊落戰果。

![二次大戰傑作機[14]: Curtiss P-40N-20 Warhawk](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3/mobile01-ec80c4db6a00b83e00f22fbbaa11f9c2.jpg)
1942年初英軍撤離緬甸,而飛虎隊也於同年三月移防雲南昆明,任務轉為以對地攻擊為主。1942年3月18日,瑞德與同中隊Kenneth Allen Jernstadt (生涯戰績三架)兩機編組襲擊位於緬甸東南部毛淡棉(Moulmein)的日軍基地,一舉在地面摧毀15架日機。瑞德個人獲得摧毀八架紀錄;兩人平分7500美元獎金。
1942年7月4日飛虎隊解編,裝備及部份人員由美國陸軍航空隊第23戰鬥機大隊接收。總計瑞德於飛虎隊時期共執行75次戰鬥任務,空戰擊落三架、地面摧毀八架。他返回愛荷華州家鄉時因飛虎隊事蹟獲得盛大歡迎,以上尉階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復役,並於1943年二月晉升少校。1943年八月瑞德少校重返中國戰場,編入中美混合聯隊三大隊,並在同年10月9日成為新成軍的七中隊美籍中隊長。1944年七月瑞德晉升中校,同年12月6日接替升任中美混合聯隊司令的班乃德上校,擔任三大隊大隊長。
![二次大戰傑作機[14]: Curtiss P-40N-20 Warhawk](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3/mobile01-ffaeb216821844aeb4224c0229219e93.jpg)
1944年12月18日,瑞德中校率領三大隊31架P-40N機群空襲日軍漢口基地後,全員無損失降落於湖北襄陽老河口機場。翌日機隊分批返航梁山基地。瑞德中校駕駛序號43-23643的P-40N-20,與兩架僚機皆在返航途中因燃油用罄而於雲南朋普鎮上空棄機跳傘,但他在脫離座機的過程中撞擊尾翼而昏迷,未開傘墜地喪生。總計瑞德中校在中美混合聯隊期間共執行66次戰鬥任務,空戰擊落六架。計入飛虎隊時期的戰果,生涯戰績為九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