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712/mobile01-f173bb3eb30dba75cf6082567530ff82.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003/mobile01-822ac229f98c729de9b33872839688fc.jpg)
本機垂直尾翼戰術編號343-A15,屬紫電改前期量產型(即N1K2-J紫電二一型),具有較大的垂直尾翼。照片中與本機相鄰的343-A37則為生產一百架之後轉換的後期量產型(即N1K2-Ja紫電二一型甲),垂直尾翼前端向後收束打直,面積減少13%。此外,漆於尾舵頂部的英文字母用以分別三四三空所屬的飛行隊:A為戰鬥第三〇一飛行隊、B為戰鬥第四〇七飛行隊、C為戰鬥第七〇一飛行隊。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506efe4ef478e563681ad23abeaec541.jpg)
本模型所呈現者在機身日之丸內漆有戰術編號,為編隊戰鬥訓練時塗裝。實戰部署時此編號塗銷不用。菅野大尉座機具飛行隊隊長雙帶階級紋飾。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b2137458e15995d4abab37cbb8fb79f7.jpg)
第二次中日戰爭初期日軍以水上偵察機掛彈攻擊地面目標,甚至作為戰鬥機使用,成果還不差。以此為因,加上正規航空母艦數量不敷侵攻或防禦南洋星羅棋佈島嶼與廣袤海域的考量,日本帝國海軍部在1940年(昭和十五年)九月責成川西航空機發展專職水上戰鬥機。但此一五試水上戰鬥機因需求規格不易達成導致開發延宕,直到1943年12月21日方才獲制式採用成為N1K1強風水上戰鬥機;然而已因戰局逆轉而時不我予,最終僅生產97架。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41b917cb09feb4c7546decf5bbbd2434.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112/mobile01-36dc43328dcd78e29294e0ca2b544caf.jpg)
1941年末,川西航空機有鑑於水上飛機需求銳減,經社內討論後做出將一五試水上戰鬥機陸基化成為次世代戰鬥機的方案,並在同年12月28日由菊原靜男技師將開發計畫提交日本帝國海軍航空本部技術本部長多田力三少將。由於三菱刻正開發中的一四試局地戰鬥機(1944年十月制式採用為J2M雷電局地戰鬥機)時程遲延,亦影響該社A6M零式艦上戰鬥機後繼機型的開發,故川西的開發計畫立時獲得首肯。然因川西陸基飛機開發經驗薄弱,經軍方內部磋商研議後於1942年4月15日方始核准仮稱一號局地戰鬥機N1K1-J開發案。
N1K1-J與一五試水上戰鬥機同採中單翼構型,但發動機由1500匹馬力等級三菱火星一三型更換為直徑較小的2000匹馬力等級中島譽二一型。1942年12月31日試作一號機首飛,旋即於1943年7月24日獲制式採用為紫電一一型。紫電一一型因中單翼構型主起落架過長而採用的兩段式收納機構經常故障、極速亦僅570 km/h,但基於海軍對新式戰鬥機的迫切需求,在這些缺陷未改善前仍予制式採用並投入量產。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f4d69d43765f3d70ab4739564e3fe9bc.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adb3267f962b3813e873ab1ef0b5e24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3364c1e36eeedd451a5aeae1234b4894.jpg)
紫電一一型預計配備第三四一(獅部隊)、三四三(隼部隊)、三四五(光部隊)、三六一(晃部隊)等四支海軍航空隊,並以三四一空居優先配發順位。然而因生產遲延,這四支海軍航空隊僅三四一空在1944年八月依計畫編制紫電一一型。
三四三空轉編制零戰投入馬里亞納群島戰役(あ号作戦),後因戰力全滅而在1944年7月10日解編。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403/mobile01-d9b25667a9d2cbd55e85fcf45acddaf5.jpg)
三四五空及三六一空則以零戰混編數架紫電一一型進行戰鬥訓練,但未及實戰即已解編。
參與馬里亞納群島戰役的第一航空艦隊第六一航空戰隊所屬部隊參見不沉的航空母艦:陸基第一航空艦隊暨所屬的第六一航空戰隊。
1944年六月中旬馬里亞納群島戰役末期,隸屬第一航空艦隊第六一航空戰隊的三四一空才以十三架零戰投入作戰;戰力全滅後於同年7月10日轉隸第二航空艦隊依計畫裝備紫電一一型,並在八月部署於台灣高雄基地,10月12日進行首次實戰。配備紫電一一型的三四一空歷經台灣航空戰及菲律賓戰役後損失殆盡,於1945年2月10日併入新編二代三四三空(劍部隊)。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9e5261aeff9dafedefb2f9ea5cd1fd6d.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1/mobile01-1a81573623797c89bd8abf6dc66e1759.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2207/mobile01-1ffe94c9bdc515cd5fc57d40f609c61d.jpg)
在菲律賓戰役戰力全滅的三四一空部份紫電一一型亦曾由協同作戰的第二〇一海軍航空隊接收運用。二〇一空因1944年10月25日菲律賓萊特灣(Leyte Gulf)海戰期間執行首波神風特別攻擊而知名,參見首次航空特攻與西澤廣義飛曹長。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9f2e6e01869b23ec4992f94899f7d1b5.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0/mobile01-d79fa3aaec6f56cf01f46b427861d6a1.jpg)
除計畫編制紫電一一型的四支海軍航空隊外,1944年9月15日於愛知縣明治飛行場編成的第二一〇海軍航空隊亦混編紫電一一型作為本土防空之用。二一〇空因基地鄰近三菱名古屋飛機製作所,本擬以地利之便接收新出廠各機型進行訓練,但因戰局不利而直接投入實戰。此外如元山海軍航空隊等鍊成單位亦曾接收紫電一一型。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5ecde9c07bb74115f00bb9d3651a2660.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fdb386ac99134e569615d7469a7ab85f.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2b828de2e665ac9f26480df0f1dd551d.jpg)
川西對N1K1-J的飛行表現並不滿意,因而在1943年1月5日試作機首飛後數日立即提案將其中單翼改為低單翼,並大幅修正氣動構型。此案在3月5日獲海軍核准,稱為仮稱一號局地戰鬥機改N1K2-J;同年12月31日完成試作一號機。由於N1K2-J性能優異,極速亦達644 km/h,雖開發時定位為乙戰(局地戰鬥機),但海軍依然將其指定為繼零戰之後的甲戰(制空戰鬥機)主力;1944年4月4日下達全力生產指示,並在1945年一月制式採用為紫電二一型(紫電改)。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1fa955247825f42febcdff517bc0d836.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f37ad8b6c570bfa3de484b42f17e87c7.jpg)
第三四三海軍航空隊於1944年1月1日於鹿兒島基地編成,隸屬第一航空艦隊第六一航空戰隊,通稱隼部隊。三四三空原擬編制紫電一一型,但因生產遲延而轉編制零戰。1944年四月起投入馬里亞納群島戰役,並在同年六七月間馬里亞納海戰時損失殆盡,而於1944年7月10日解編。
二代三四三空於1944年12月25日依日本帝國海軍軍令部作戰課航空部員源田實大佐提出的創新戰術方案,於橫須賀基地以最新銳的紫電改重新編成(因生產遲延而部份易以紫電一一型),後移防松山基地作為本土防空之用;源田大佐並在翌年1月15日就任三四三空司令。此創新戰術方案包括使用雷達、地空無線通信管制、偵察機以強化指揮、通信、情報蒐集、參謀作業,並揚棄多機大編隊改採德、美使用已久的四機/二機小編隊以提升空戰戰術靈活性。三四三空採納菅野直大尉及八木隆次上飛曹的「破邪劍正」部隊名稱提案而稱為劍部隊,下轄的戰鬥第三〇一飛行隊亦由時任第廿連合航空隊少將司令久邇宮朝融王命名為新選組。劍部隊下轄戰鬥第三〇一飛行隊(新選組;隊長菅野直大尉)、戰鬥第七〇一飛行隊(維新隊;隊長鴛淵孝大尉)、戰鬥第四〇七飛行隊(天誅組;隊長林喜重大尉)以及使用中島C6N彩雲艦上偵察機的偵察第四飛行隊(奇兵隊;隊長橋本敏男大尉)。1945年2月1日於德島基地再以飛行練習生編成戰鬥第四〇一飛行隊(極天隊;隊長淺川正明大尉)。下方戰鬥第三〇一飛行隊(新選組)合照中,前排中坐者為三四三空司令源田實大佐;其左手側為三四三空飛行長志賀淑雄少佐。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12/mobile01-e65c2f5c3bc3d3268c484f932a2993f7.jpg)
![二次大戰傑作機[1]: 川西N1K2-J紫電二一型(紫電改)局地戰鬥機](https://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905/mobile01-0117321efca7e4de4d4ed5eaa342b1ee.jpg)
劍部隊編成時除各飛行隊長外,並未特別指名調撥資深飛行員,其飛行員資歷組成比例也與其它一線海軍航空隊相當。然而或許因源田大佐的號召力、戰術執行的有效性以及紫電改的優異性能,劍部隊一躍成為日本帝國海軍在太平洋戰爭末期的精銳戰鬥機大隊。曾在劍部隊服役且生涯擊墜五架以上的王牌飛行員就有十六人:
• 杉田庄一上飛曹(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逾120架、1945年4月15日陣亡)
• 坂井三郎少尉(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逾60架)
• 菅野直大尉(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48架、1945年8月1日陣亡)
• 藤田怡與藏少佐(短期轉移、生涯戰績42架)
• 武藤金義少尉(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35架、1945年7月24日陣亡)
• 岡野博飛曹長(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19架)
• 松場秋夫少尉(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18架)
• 本田稔少尉(戰鬥四〇七、生涯戰績17架)
• 宮崎勇飛曹長(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13架)
• 磯崎千利大尉(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12架)
• 佐佐木原正夫少尉(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12架)
• 堀光雄飛曹長(戰鬥三〇一、生涯戰績11架)
• 相生高秀中佐(三四三空副長、生涯戰績10架)
• 村中一夫少尉(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8架)
• 志賀淑雄少佐(三四三空飛行長、生涯戰績6架)
• 鴛淵孝大尉(戰鬥七〇一、生涯戰績6架、1945年7月24日陣亡)
• 林喜重大尉(戰鬥四〇七、生涯戰績5架、1945年4月21日陣亡)